返回

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3章 成果很好,变数很大
    五个月后。

    深秋的暖阳慷慨地洒在青峰县的土地上,空气中弥漫着收获的气息,混合着泥土的芬芳和晾晒新粮的谷香。

    县委大院门口,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湛蓝的天幕下猎猎招展。

    院内,气氛却与这宁静的秋日截然不同。

    锣鼓喧天,彩旗飘扬。

    一条巨大的红色横幅横贯县委大楼门楣:

    “热烈庆祝青峰县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横幅下,省、市联合验收组的领导们,县里四套班子的成员,各乡镇、各村的代表,还有闻讯自发赶来的群众,将小小的县委大院挤得水泄不通。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那笑容里,有汗水浇灌出的欣慰,有苦尽甘来的激动,更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省委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站在临时搭建的简易主席台上,声音洪亮,透过麦克风传遍整个大院:

    “……经严格核查评估,青峰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8%以下,所有贫困村全部出列,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全面达标!‘青峰模式’在产业带动、机制创新、志智双扶等方面成效显着,为全省县域脱贫攻坚提供了宝贵经验!省委、省政府决定,授予青峰县‘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掌声!

    如同积蓄了太久的惊雷,轰然炸响!

    经久不息!

    掌声中,无数双眼睛热切地望向站在前排的那个身影。

    郑仪。

    他依旧穿着那件半旧的深色夹克,站在人群前列,身姿挺拔如松。

    阳光落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映照出几分不易察觉的疲惫,但那双眼睛,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明亮、更加沉静。

    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激动地鼓掌欢呼,只是微微仰着头,目光越过攒动的人头,望向远处那片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的田野。

    那目光里,没有功成名就的志得意满,只有一种沉甸甸的、如同大地般厚重的平静。

    “下面,请青峰县委书记郑仪同志,代表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作汇报发言!”

    主持人的声音响起。

    掌声再次如潮水般涌起。

    郑仪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上主席台。

    他站定,目光缓缓扫过台下那一张张熟悉或陌生的、写满期盼和喜悦的脸庞。

    有头发花白、皱纹里刻满风霜的老农,有穿着合作社统一工装、眼神明亮的妇女,有戴着红领巾、好奇张望的孩子,有风尘仆仆的乡镇干部,有并肩作战的县委常委们……

    高启明站在市领导那一排,脸上带着惯常的、温和得体的笑容,迎上郑仪的目光,极其轻微地点了点头。

    那眼神深处,似乎有一丝复杂的、难以言喻的释然和……敬意?

    郑仪收回目光,对着麦克风,声音沉稳而清晰,没有慷慨激昂的语调,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各位领导,同志们,乡亲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不是庆祝胜利的终点,而是站在一个新奋斗的起点!”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属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属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更属于我们青峰县几十万勤劳质朴、不屈不挠的父老乡亲!”

    “是你们,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在贫瘠的土地上刨出了希望;是你们,用坚韧的脊梁,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也扛起了青峰脱贫致富的梦想!”

    “这五个月,我们啃下了柳树洼二十年的硬骨头,让三十七户失地农民拿到了迟来的补偿,看到了安置新居的曙光!”

    “我们重启了清水河尘封的旧案,让正义的阳光穿透迷雾,告慰了破碎的家庭,也擦亮了法治的尊严!”

    “我们关停了污染毒瘤恒发实业,用决心换回了母亲河重新流淌的清波!”

    “我们建起了‘东市集’,让零散的摊贩有了遮风挡雨的家;我们引进了绿色产业,让‘青峰模式’的藤蔓上,结出了更多元、更可持续的果实!”

    “我们启动了‘困难群众清零行动’,把党的温暖,送到了群众最边缘、最绝望的角落……”

    台下,许多人的眼眶湿润了。

    那些亲身经历过柳树洼上访无门的老人,那些在清水河案中失去孩子的父母,那些曾经守着被污染河水欲哭无泪的村民,那些在东市集找到了安稳生计的摊贩……他们用力地鼓着掌,泪水无声地滑落。

    “脱贫摘帽,只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

    郑仪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青峰的路,还很长!”

    “产业基础还不牢固,抗风险能力还很弱;教育、医疗、养老这些民生短板,依然突出;乡村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亟待提升;一些历史遗留的深层次矛盾,还需要我们久久为功……”

    “我们绝不能有丝毫的松劲懈怠!绝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下一步,我们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头等大事!”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