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8月开始了我国历史上最严厉第一次“严打”,严打的程度之烈,空前绝后。
打个比方,如果某人在路上看见一个漂亮女孩,忍不住给对方抛了一个眉眼,女孩骂你了一句“臭流氓”,而正好被路人听见,很有可能晚上就有人上门,将其五花大绑,投入大牢。
这不是耸人听闻,即便是在如此“重典”之下,在严打的同一年的温州,竟然还有人枪杀警察,抢夺枪支,而且一杀就是两个警察,简直是活过头了。
严打开始后第四个月—
"砰——"一声刺耳的枪响划破温州南站清晨的宁静。
1983年12月29日6时许,又一名民警倒在血泊中,头部中弹当场牺牲。这已是三天内第二起民警遇害案,两把54式手枪、18发子弹被劫。
温州市公安局刑侦大队会议室里,烟灰缸堆满烟头,专案组成员眼睛布满血丝——一场与亡命之徒的生死较量正在上演。
三天前……
12月26日那个寒冷的冬夜,松台派出所民警朱成宽的遗体在温强二路被发现。法医报告显示:后脑颅骨被铁棍击碎,腰部四处三棱刺刀伤口深达内脏。
更令人担忧的是,他的配枪和子弹不知所踪。现场勘查民警在泥泞路面上发现两组自行车轮胎印,以及两个沾满泥土的口罩。
就在警方全力侦查时,第二起血案猝不及防地发生了。12月29日清晨,温州南站派出所民警王建国在执勤时遭遇枪击。
弹道专家比对确认,夺走他生命的子弹,正是来自朱成宽被劫的那把54式手枪。
目击摊贩回忆:"两个小伙子骑车过来,高的那个突然掏枪射击,动作快得吓人。"
案情震动省公安厅。由30名精干刑警组成的"12·26"专案组连夜成立。
刑侦专家反复勘察两处现场,在第二起案件现场的电线杆上,发现一道新鲜的刮痕——很可能是凶手自行车把手碰撞所致。
与此同时,全市200多名民警开始地毯式排查,重点追查有前科、近期突然失踪的年轻男性。
1984年1月5日,一条关键线索浮出水面。
有群众反映,曾看见绰号"刀疤华"的华金龙和同伙仇小平案发前在南站一带游荡。
调查显示,这两人都是当地臭名昭着的"东门帮"成员,曾因持械斗殴被通缉。更可疑的是,他们自案发后就神秘失踪了。
有人可能疑问,严打期间还有“东门帮”?这个帮派是什么来头?
“东门帮”是1983年“严打”前横行浙江温州城区的一个本地流氓恶势力团伙,以杨某为首,号称“短枪敢死队”。
成员约40余人,长期盘踞在温州东门一带。该团伙与另一帮派“南门帮”(以林某为首)为争夺地盘和利益,多次在市区持械火拼,使用自制火药枪、猫狸弹、砍刀等凶器,冲击民宅、抢劫财物、绑架勒索,甚至袭击民警,造成重大社会影响。
1983年“严打”启动后,温州警方于当年8月14日至17日开展统一行动,将“东门帮”与“南门帮”一并摧毁,杨某等主要成员被抓捕归案,被称为“严打第一案”。
虽然如此,但是“东门帮”并未在初期严打中被彻底打掉,仍有个别骨干成员潜逃在外,成为漏网之匪。
而仇小平就是这些漏掉的“东门帮”成员。
这些漏网的“东门帮”成员分散、流动性强,他们大多居住在城郊结合部,居无定所,部分成员在“严打”前就已潜逃外地(如四川、上海等地),形成“游击式”犯罪网络,给抓捕带来困难。
1月10日深夜,特情人员传来密报:犯罪团伙藏匿在十八家新村11栋506室。
武警温州支队作战室里,支队长用红笔在地图上画出一个圆圈:"这栋楼有五个单元,嫌犯可能在最西侧单元。立即制定抓捕方案!"
次日凌晨2时15分,20名特警队员借着夜色悄然逼近目标楼房。突击组长倪忠礼做了个手势,队员们立即分成三组:一组封锁楼道,二组控制天台,三组准备强攻。寒风中,能清晰听见队员们防弹衣摩擦发出的"沙沙"声。
"行动!"随着一声令下,倪忠礼抬腿猛踹房门。"哐当"一声巨响,木门应声而倒。几乎同时,里屋射来两发子弹,擦着倪忠礼的耳朵打在门框上。队员们立即还击,冲锋枪喷吐的火舌在黑暗中格外刺眼。
激烈的交火持续了三分多钟。突然,一个黑影从厨房窗口纵身跃下。"有人跳楼!"埋伏在楼下的武警战士见状立即开枪,黑影重重摔在水泥地上。
经辨认,正是主犯仇小平,他手中还紧握着那支沾满鲜血的54式手枪。
与此同时,室内枪声渐渐停息。当特警队员冲进里屋时,发现华金龙身中七弹倒在血泊中,身旁散落着几个空弹匣。另有三名同伙被生擒,其中一人正试图引爆自制炸药包,被队员及时制服。
在随后搜查中,警方在床底下找到一个帆布包,里面整齐码放着14发子弹和两个枪套。更令人震惊的是,墙上贴着一张温州城区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了多个派出所的位置。
法医检验确认,从仇小平身上缴获的手枪,正是制造两起血案的凶器。弹道比对显示,枪管内残留的火药成分与案发现场提取的完全一致。在铁证面前,落网歹徒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这起震惊全国的连环袭警案,从发案到告破仅用17天。
当押解犯罪嫌疑人的警车驶过南站时,自发聚集的群众报以热烈掌声。而
参与侦破的民警们却沉默不语——他们知道,这份胜利的代价,是两位战友永远倒在了守护平安的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