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名刑警推门进入这个废弃的砖厂房一看。
一股混杂着霉味和烟酒气的刺鼻味道扑面而来。十平米见方的房间里,斑驳的墙面上贴着几张褪色的《古惑仔》电影海报。
靠墙摆放的一张破旧沙发上沾满了污渍,茶几上散落着几个空酒瓶和吃剩的盒饭。
最引人注目的是窗台下方明显被反复摩擦的痕迹——绑匪显然长期在此观察外面的动静。
回到指挥部,技侦人员将两起案件的电话录音进行声纹比对。当频谱分析仪上的波形图完美重合时,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是同一个人!"技术员很激动。"连呼吸的节奏都一模一样。"专案组当即决定并案侦查,一张更大的抓捕网络悄然铺开。
在案情分析会上,有着二十年刑侦经验的老刑警老张指着物证照片说:"54式手枪、制式冲锋枪...这些可不是普通歹徒能搞到的家伙。"
他的手指重重敲在桌面上,"这伙人肯定有稳定的军火来源,而且..."
他顿了顿,拿起从窝点搜出的几个弹壳,说道:"从弹着点分布来看,他们的射击姿势相当专业,极可能受过军事训练。"
接下来的半个月,专案组调阅了周边五省三市近三年来的所有绑架案卷宗。
当1999年"6.25绑架案"的案卷被翻开时,办案民警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同样的作案手法:
选择富裕家庭的初中生,使用变声器勒索,最后在交接时展示武装威慑。
更令人震惊的是,通过对9起案件的交叉比对,警方发现这个犯罪团伙的作案轨迹竟然横跨河南、安徽、山东三省,涉案金额累计已达300余万元。
"这不是普通的绑架团伙,"
省厅刑侦专家在案情通报会上严肃地说,"而是一个具有军事背景、组织严密的职业犯罪集团。"
根据现场遗留的鞋印、弹道分析和目击者描述,专案组初步锁定团伙成员至少4人,配备4支以上军用枪械。
一般在绑架案中,劫匪设定的交接时间往往异常紧迫,通常就在当天或次日凌晨有个两个结果,结局非此即彼:要么赎金得手,要么人质惨遭撕票。
在汇总分析各方线索后,专案组果断将排查范围聚焦在太康以东、鹿邑以西、淮阳以北、柘城西北等周边共计22个乡镇区域,划定了重点侦查的包围圈。
与此同时,依据人质的详细口供和据此生成的模拟画像,专案组精准勾勒出“12.15”特大绑架案中两名核心绑匪的体貌特征。
手握这些关键线索,侦查员们昼夜排查,对超过3000名相关人员进行了细致的筛查比对,从中梳理出近百条具有高度侦查价值的线索。
正是通过这种大海捞针般的努力,一个名叫韩磊(又名韩华炯)的嫌疑人身影,终于被牢牢锁定。
深入调查韩磊的背景,疑点急剧上升。
此人1992年曾在北京某特警指挥学校服役,转业后进入原周口地区行政招待所任职,但不久他便辞去公职,失去了固定收入来源。
然而,蹊跷的是,此人出手却异常阔绰,随身常携带厚厚几沓现金,其驾驶的一辆显眼的红色摩托车,也与人质描述的作案车辆特征高度吻合。
这些反常迹象,让韩磊的涉案嫌疑陡然升级。
通过技术侦查,顺藤摸瓜,专案组迅速将与韩磊交往密切的周向阳也纳入了侦查视线。
随着调查深入,一个关键发现浮出水面:周向阳的体貌特征,竟与模拟画像中描绘的另一名绑匪惊人地相似!
进一步的背景核查揭示,周向阳与韩磊不仅曾在同一家酒店共过事,两人还都背负着贩枪的犯罪前科。
专案组立即围绕韩、周二人的社会关系网展开全方位布控。侦查触角很快延伸至另外三名与周向阳过从甚密的人物:吴宝玉、邓永良、张国强。
很快,警方将这三个人的案底给扒拉出来:
邓永良,1961年6月25日,河南省郸城县白马乡张珍村邓庄, 1983年因扰乱社会秩序罪、赌博罪被判4年6个月;1996年刑满释放,体型肥胖、皮肤黑、年纪较大,50多岁。
吴宝玉 ,河南鹿邑人,头发乱、会开三轮车,30多岁,有抢劫和买卖枪支前科。
张国强,70 年代生人,河南鹿邑人,年纪较轻,30岁左右,皮肤偏黑,曾有持枪抢劫记录。
调查显示,这三人不仅与周向阳频繁接触,更关键的是,他们均有非法买卖枪支的劣迹和抢劫犯罪的前科记录。
尤为重要的是,当侦查员秘密探访吴宝玉的住所时,其室内的场景布置,特别是墙上张贴的《古惑仔》电影海报,竟与扶沟县另一起绑架案中,人质对关押地点的描述细节完全一致!
至此,一条条看似分散的线索被有力地串联起来。
专案组当机立断,将韩磊、周向阳、吴宝玉、邓永良、张国强这五人列为该系列绑架案的重大嫌疑人,部署重兵展开追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