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90年代大案系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0章 武装悍匪周向阳(3)
    破案后,法医验尸证实,赵阳被埋时并未死亡,仅处于昏迷状态——实为活埋。

    获悉此案详情,专案组成员深感痛心,更觉此案不破,实乃对人民的严重失职。

    一位老侦查员当即提议:“案情介绍暂停,先听录音。”录音播放后,确认其声音与前期案件绑匪电话录音为同一人。

    至此,“12·15”系列案件的发案半径与侦查区域大幅扩展。

    后续调查显示,山东、安徽、江苏等地接连发生多起武装绑架人质案。专案组民警赶赴各地核查,发现其作案手法、交接模式、武器配置等关键细节,均与“12·15”案存在惊人雷同。

    细致勘查分析。一个惊人的发现浮出水面:这些新发案件的作案手法、索要赎金的紧迫时限(多为当日或次日凌晨)、以及残忍撕票的行径,与周口“12.15”特大绑架案如出一辙。

    周向阳团伙的惯用模式清晰呈现:先抢劫机动车并杀害司机,再利用劫掠的车辆作为工具实施绑架勒索。

    专案组多次向河南省公安厅汇报案情进展,并建议向上反映召开豫、鲁、苏、皖、冀五省警方联席会议,以期协同作战。

    2002年1月17日,公安部在安徽合肥紧急召开豫、鲁、苏、皖、冀五省警方协调会,成立联合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破案。

    武警部队精锐力量也被紧急调遣,投入这场规模空前的围捕行动。

    在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各地警方利用卫星定位等科技手段,结合传统摸排,对韩磊、周向阳、吴宝玉、邓永良、张国强这五名重大嫌疑人展开了定时、定点、定人的严密布控。

    1月24日,一条重要情报反馈至指挥部:周向阳在云南河口地区现身,有迹象表明其正伺机潜逃出境!

    确认该团伙已潜入云南境内后,专案组立即商讨对策。

    公安部向云南省公安厅下达指令,由省厅吕峰科长牵头,周口市公安局则由凤翔队长和刘探长带队,组成联合工作组赶赴河口。

    河口瑶族县与越南老街省老街市隔红河、南溪河相望,是中国对越南开放的最大陆路口岸所在地,设有河口口岸。

    通过秘密摸排,他们发现周向阳已经在云南河口又结了一次婚,成了一个家。

    这个与周向阳联系的那个固定电话号码,就是他妻子所开的这个服装门市部的电话号码。

    元月30号下午两点钟,河口瑶族县公安刑警大队丁副大队长,到他妻子所开的门市部进行秘密侦查。

    街头的那家服装店是周向阳在云南结婚的妻子开的。这天下午,刚好周向阳在店附近闲逛,被前往排查的云南民警碰了个正着。

    当时,民警先看到有一个三十多岁的人在门市部里闲逛,他当时就找到另外一个人,赶紧上公安局里报告,说有个人可能就是周向阳。

    民警当时故意喊了一声“周向阳”,周下意识答应了一句。民警借口说,越南那边有些情况,想请周向阳去局里了解一下情况。

    周向阳何等聪明,立即拔腿向外跑去,撵了大概有六七十米,民警一把他摔倒在地。

    这家伙随时枪不离身,虽然被压在身下,却迅速把随身的手枪拔了出来,因为民警在调查工作中没有意识到有这个情况,也没有携带枪支,只得将其放掉由他逃走。

    工作组向当地警方通报了该团伙的作案特点、手段及成员情况,其猖獗程度和累累罪行令云南警方深感震惊。

    紧接着,依托信息共享和深度研判,另外四名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轨迹也相继被警方锁定。

    五名主犯全部浮出水面! 指挥部当即下达命令:“收网!” 各抓捕小组连夜制定详细方案,准备同时展开抓捕。

    2002年1月30日,抓捕行动在多地同步打响。

    当天下午1点20分,据监控民警汇报,韩磊以为风声已过返回家中。

    当天下午2点,河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周口市公安局联合鹿邑县公安局成立抓捕组,由副局长范志刚带队,直接撞开韩磊家门,将其按倒制服。

    警方在韩磊住处搜出冲锋枪、五四手枪、手雷等武器及绑架工具,确认其团伙具备武装对抗能力。

    下午3时,安徽警方在预定地点成功抓获邓永良。

    实际上邓永良的暴露,纯粹是过于张扬,引起他人的怀疑。

    原来,安徽省太和县看守所一名在押人员“袁疤癞”向警方举报,称邓永良在周口市郸城县开饭店时,挥金如土,赌博时经常用大把的现金豪赌,行为十分可疑。

    警方一听,立即将其和绑架案联系起来,专案组通过监控发现邓永良每日骑摩托车往返家、饭店和菜场,路线固定。

    1月27日,警方秘密锁定其住址,河南省郸城县白马乡张珍村邓庄自家出租屋,并安排便衣全天候进行蹲守。

    预料到邓可能持有冲锋枪,为避免强攻造成不必要的伤亡,警方决定在其外出时突袭实施抓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