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逍遥四公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18章 阳谋
    宁宸提笔,写了两封信,字依然是丑的无可替代。

    这时,潘玉成也将吴铁柱喊来了。

    宁宸带着吴铁柱来到城下,扬了扬手里的两封信,大喊道:“秋田将军,送你的大礼都写进信里了,一封是给你的,一封是给石渡麻衣的。”

    旋即,宁宸让吴铁柱将两封信绑在箭矢上,然后射到城头的旗杆上。

    “是!”

    吴铁柱将信绑在箭矢上,看了一眼城头的旗杆,抬手就射,双箭齐发。

    嗖!!!

    随着尖锐的破空声,两道箭矢飞上城头,钉在一根旗杆上。

    城头......

    雪夜渐深,桥头风急。赵晟伫立良久,衣襟已覆薄雪,发梢凝霜如絮。他并未察觉寒意,心神仍系于那少年林远手中紧握的铜牌??那一枚小小信物,仿佛承载着整个王朝未来的重量。

    归途上,内侍欲为他披氅,却被轻轻推开。“不必。”赵晟低声道,“让他们看看,皇帝也会站在雪里。”

    宫门将闭时,一道密报自西北飞骑送达:李承武在敦煌遭遇刺杀,身中三箭,幸被亲兵拼死救下,性命无碍,但刺客身份成谜,现场遗留一枚刻有“影户”字样的青铜印信。赵晟阅毕,指尖微颤,随即召来岑九与沈知意。

    二人深夜入宫,皆未卸甲带剑而来。沈知意面色尚显苍白,却执意亲至;岑九则刚从城南贫民区归来,靴底还沾着泥水。三人相对而坐,炭火映照出各自眉宇间的倦色。

    “影户?”沈知意冷笑一声,“我们挖出两千余户,毁了四十九名官员前程,如今竟有人敢以命相搏?”

    “不是搏命,是警告。”岑九缓缓开口,“这枚印信,本该销毁于刑部档案库。若它出现在刺客身上,说明内部有鬼。”

    赵晟盯着地图上的敦煌位置,良久方道:“李承武推行‘共治联防’,断了多少人走私贩马、私征赋税的财路?西域商道一旦打通,旧势力必遭清洗。这一箭,射的是新政,不是他一人。”

    “那您打算如何?”沈知意问。

    “不追责,先示宽。”赵晟抬眼,“传旨:李承武伤愈之前,河西军政由副将暂代,但所有决策须经监察院审核。另派一百五十名巡政使进驻沿线十八城,彻查近五年军需采买、驿站收支、边贸账目。凡涉及‘影户’关联者,无论官阶高低,一律停职待勘。”

    岑九动容:“此举恐激起连锁反扑。”

    “正要他们跳出来。”赵晟嘴角微扬,“蛇藏洞中难捉,不如焚草驱之。我倒要看看,谁敢在天子眼皮底下动刀。”

    三日后,诏令颁行。与此同时,沈知意卧病期间编撰的《百姓诉讼指南》正式刊发,首印十万册顷刻售罄,民间争相传抄。更有巧匠将其内容绘成壁画,张贴于村口祠堂、渡口茶馆,孩童每日诵读,妇孺皆能言“举证”“申诉”“复核”诸词。

    某日,一乡妇携幼子赴县衙告状,控诉族长强占其夫坟地建祠。县令嗤笑:“妇人岂可出庭?”妇人不语,只从怀中取出一本红皮小书,翻开一页,指着图画朗声道:“《指南》第三章第五条:‘无论男女老幼,皆有权依法维权。’我有地契残片、邻人证词、还有丈夫临终遗言录音竹筒,现当庭提交!”

    县令瞠目结舌,不得已受理。案结后,该县令因“拒不履职”被罢免,妇人所得赔偿金由朝廷全额补贴。此事传开,百姓奔走相告:“原来真话真的有用!”

    而在岭南,春寒料峭中,百名青年已在广州府外集结。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渔家女、铁匠子、落第秀才、边陲孤儿。每人手持一枚“巡政见习”铜牌,胸前佩一朵木棉红花??那是新设立的“民声使者”徽记。

    林远也在其中。他瘦了许多,皮肤被海风吹得黝黑,但眼神愈发坚定。训练首日,主讲人竟是赵晟微服亲至。他不穿龙袍,只着青布直裰,站在土台之上,声音沉稳:

    “你们将要走的路,没有仪仗,没有赏银,甚至没有名字。你们会饿着肚子翻山,会被恶吏驱赶,会被村民误解为骗子。可当一个瞎眼老人终于学会写下自己名字的时候,当他颤抖的手握住你说‘谢谢你让我活成人’的时候??那一刻,你们就是这个国家的脊梁。”

    百人齐声应诺,声震旷野。

    三个月后,巡查团分赴各地。林远被派往湘西山区,那里瘴气弥漫,村落散落如星。他带着识字箱、医药包和一本《民情手札》,徒步穿越七座险岭。途中遇毒蛇咬伤,幸得一名苗族少女相救。少女不懂官话,却用歌谣记录了全村三年来的疾苦:水源被矿场污染、孩童因铅中毒发育迟缓、女子被迫嫁与富商抵债……

    林远一字一句记下,又请她教自己苗语童谣。回城后,他将调查报告附上双语录音竹简呈递御前,并建议设立“民族语言翻译署”,确保边疆百姓之声不被隔阂吞噬。

    赵晟览毕,当即批复:“准。并拨专款十万两,用于治理矿区、重建饮水系统。另,任命林远为‘跨族沟通使’,秩比八品,直通御前。”

    消息传来,湘西各寨燃起篝火,长老们以古礼祭祀天地,称“汉王遣来了听懂山风的人”。

    与此同时,岑九奉命巡视北方边境。他在一处废弃驿站发现异常:数十具冻毙流民尸体被草草掩埋,无人登记,更无抚恤。深入查访才知,当地官府为控制人口流动,故意隐瞒灾情,还将愿意收容难民的善堂定为“非法聚众”。

    岑九怒极,当场摘去地方官印绶,宣布:“即日起,凡拒绝救助流民者,视同谋杀;凡销毁死亡记录者,按叛国论处。”他又下令开放军仓施粥,并动员沿途寺庙、商会共建“难民庇护网”。

    十日内,三万流民得到安置,五千儿童重新入学。一名白发老儒跪在雪地中痛哭:“百年未见此仁政矣!”

    然而风波未平,京中忽起流言:称岑九擅自开仓属“矫诏行事”,有揽权之嫌。数名御史联名弹劾,要求将其召回问罪。

    赵晟闻讯,冷笑不已。次日早朝,他命人抬出一口黑箱,当众开启??竟是满满一箱百姓写给岑九的信。有的用血书写,有的夹着断发,有的仅画了一碗热汤、一张床铺、一个笑脸。

    “这就是你们口中的‘越权’?”赵晟环视群臣,“朕问你们,若你们的儿子饿倒在路边,你会等公文批复才伸手救人吗?”

    满殿寂然。

    最终,赵晟下诏:“岑九所行,合乎天理人情。今后凡遇紧急民瘼,地方官可先行处置,事后补报。若有推诿延误者,斩。”

    此令一出,天下震动。无数基层小吏拍手称快,称之为“救命诏书”。

    夏末,沈知意结束百日静养,重返庐陵。她未回官邸,而是直奔城外一座新建学堂。这里原是一片乱葬岗,如今矗立着六间教室,屋顶铺着太阳能瓦片??这是工部最新研制的“阳光蓄热板”,白昼吸热,夜晚供暖,专为寒冷地区设计。

    孩子们正在上课,老师正是那位曾宣称“女子读书无用”的村塾先生。如今他戴着眼镜,认真教授算术,墙上挂着一幅大字:“知识不分男女,光明普照万家。”

    沈知意悄然驻足窗外,听一个小女孩提问:“先生,如果我家没钱交书费怎么办?”

    先生答:“不用交。朝廷说了,每个孩子都有权免费读书。而且,你要是学得好,还能拿‘求知奖银’,每月五钱,够买油盐米菜。”

    小女孩欢呼雀跃,全班鼓掌。

    沈知意含泪离去。当晚,她提笔致书赵晟:“昔年我以为改革在于破案断狱,如今方知,真正的变革始于课堂之中。那些稚嫩的声音,才是未来最响亮的回音。”

    秋分前后,李承武终于康复返朝。他未先见君,而是径赴刑部大牢,提审那名被捕刺客。对方始终沉默,直至李承武拿出那枚“影户”印信,轻放桌上。

    “你可知这印是谁造的?”李承武问。

    刺客冷笑:“你们皇帝装清廉,其实天下乌鸦一般黑。我兄长一家就是因为揭发影户,全家被活埋进井里……”

    “那你为何不告御状?”

    “告?状纸到不了京城就被烧了!你们这些当官的,嘴上说听民声,背地里全是谎言!”

    李承武静静听着,忽然解下腰间佩刀,搁于案上。

    “若我说,我可以带你去见一个人??一个亲手烧过状纸,后来却跪着向百姓赎罪的官员,你信不信?”

    刺客愕然。

    次日,李承武带他来到南方某县。昔日贪官园林已被改造成养老院,那位曾贪污修桥款的县丞如今在此扫地做饭,每日晨昏叩拜亡灵牌位。他见到刺客,扑通跪倒:“我对不起天下受苦之人……若你能原谅我一日,我愿替你兄长守墓十年。”

    刺客怔立良久,终放声大哭。

    回京后,他主动供出幕后主使??竟是前户部尚书之子,借影户网络操控十余州赋税,暗中豢养死士,意图制造动荡,逼朝廷废除新政。

    此案牵连极广,涉案官员达八十三人,其中不乏世家大族。朝中顿时风雨飘摇,有大臣密议联名请赵晟“暂缓激进改革,以安人心”。

    赵晟得知,只回一句:“安谁的心?贪官的心,还是百姓的心?”

    他亲自监审,七日内连罢十七名高官,抄没家产充作教育基金。又下令在全国设立“悔过碑林”,将每一名认罪官员的忏悔书刻石立碑,置于公共场所,供人警醒。

    更有甚者,他宣布:今后每年元宵节,都将举办“问责之夜”??百姓可匿名写下对官员的控诉,投入特制灯箱,由独立监察团核查,属实者立即查处。

    第一年,灯箱收到控诉三千二百一十六条,查实一千零八十九件,处理官员四百余人。民间戏称:“从前是观灯猜谜,如今是点灯告官。”

    冬至再临,万象更新。

    这一年,全国建成新学堂一千八百所,识字率提升至百分之六十二;水利设施新增三千余处,饥荒区域减少七成;“童议碑”推广至六千村落,儿童提案实施率达百分之四十五;“千里哨骑队”扩编至西域,丝路商旅安全通行率创百年新高。

    除夕之夜,赵晟再次登上宣政门城楼。今夜不同以往,万千百姓自发聚集楼下,并非只为看烟花,而是带来一件礼物??一本巨册,名为《民声集》。

    这是由各地民众共同编写的一部“民间国策书”:有农夫写的耕作改良建议,有工匠绘制的新型犁车图纸,有商人提出的税收优化方案,还有孩童梦想中的“会飞的学堂船”。

    赵晟亲手接过,翻开首页,只见一行稚嫩笔迹:

    “亲爱的皇帝叔叔:我希望以后没有人再饿肚子。如果你累了,请记得我们都爱您。”

    他久久不能言语。

    烟花腾空而起,照亮整座皇城。在璀璨光影之下,无数普通人仰望着这座曾遥不可及的宫殿,脸上不再是敬畏,而是信任与期待。

    赵晟转身,对身旁的岑九、沈知意、李承武轻声道:“我们常说要造福万民,可真正改变这个国家的,从来都不是我们。而是他们??那些敢于说话、坚持写字、不肯低头的人。”

    远处,林远正教一群孩子放飞孔明灯。每一盏灯上都写着愿望:

    “我想当法官。”

    “我要让妈妈不再咳嗽。”

    “希望明年粮食丰收。”

    灯火升腾,如星河倒流人间。

    赵晟默默许愿:愿此光不灭,愿此路不止,愿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灵魂,终有一日都能挺直脊梁,说出自己的名字。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