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1章 长安庆功宴
    长安城内,百姓载歌载舞,欢庆平定吐蕃的喜讯已持续十日有余。

    街巷间张灯结彩,酒肆茶楼人声鼎沸,处处洋溢着欢腾的气氛。这般盛况,皆因吐蕃之胜实乃开疆拓土之壮举。

    吐蕃之地与大漠不同,这是华夏数千年首次将其纳入版图。

    昔日唐朝平定突厥,不过是重现汉武帝征服匈奴的伟业。而今日吐蕃归唐,却是真正意义上的开疆拓土,一举拓地近万里,岂能不令人欣喜若狂?

    麟德殿内,庆功宴正酣。李隆基龙颜大悦,举杯痛饮,豪情万丈。

    群臣亦开怀畅饮,陈玄礼更是豪迈,弃杯换坛,引得众人纷纷效仿。一时间,殿内酒香四溢,欢声雷动。

    “陛下,龙体要紧啊!”高力士见李隆基也要抱坛痛饮,连忙劝阻。

    “扫兴!”李隆基不悦道:“华夏数千年方有此盛事,朕岂能不痛饮?”

    高力士苦着脸道:“陛下年事已高......”

    “朕这身子骨比牛还壮!”李隆基拍着胸膛,声若洪钟:“廉颇老矣尚能饭,朕堂堂天子,还不如一个将军?”

    见皇帝执意如此,高力士只得退下。李隆基当即举坛豪饮,群臣纷纷响应,殿内气氛愈发热烈。

    李林甫面前摆着两坛美酒,脸上堆满笑容。此次平定吐蕃,他负责粮草调度,功不可没。

    而杨国忠虽也举坛豪饮,实则心不在焉,心中暗恨李乾抢了他的风头。

    宴席间,李隆基忽而起身,朗声道:“众爱卿,今日之胜,非朕一人之功,乃我大唐君臣同心之果!来,再饮一坛!”

    “陛下圣明!”群臣齐声应和,举坛痛饮。殿外,长安城的欢庆声与殿内的祝酒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大唐盛世的最强音。

    杨国忠举着酒坛,脸上堆满笑容,眼底却暗藏怒火。

    平定吐蕃这等不世奇功,本该是他登上丞相之位的垫脚石,却被李乾生生截断。此刻他虽在宴席上推杯换盏,心里却已将李乾咒骂了千百遍。

    “你们知道吗?我们龙武军这次可是立下大功了!”陈玄礼满面红光,酒气熏天,开始为麾下将士大吹法螺:“积石山那一仗,就是龙武军打下来的!那些小崽子们,连天险都拦不住他们!”

    “那是自然!龙武军都会飞了,区区积石山算什么?”众人借着酒劲,纷纷附和。积石山之战早已传遍长安,谁都能说上几句。

    “可不是嘛!”陈玄礼昂首挺胸,得意洋洋:“古往今来,用兵之道无非陆战水战,谁见过从天而降的?除了我们龙武军,谁也办不到!”

    说着打了个响亮的酒嗝,扯着嗓子问:“我们龙武军,厉害不厉害?”

    “厉害!厉害!就数你陈大将军的嗓门最厉害!”李隆基竖起大拇指,似笑非笑地说道。

    陈玄礼像只骄傲的公鸡般梗着脖子,全然不觉皇帝话中的揶揄之意。群臣见状忍俊不禁,这陈大将军的脸皮,怕是比长安城墙还厚。

    宴席间,君臣推杯换盏,话题始终围绕着平定吐蕃的壮举。

    尽管李乾的战术早已为人熟知,但每每提起,众人仍津津乐道。毕竟,这是华夏数千年来首次将吐蕃纳入版图,说上千遍万遍也不嫌多!

    “陛下,治理吐蕃的方案可有回音了?”杨国忠借着酒劲,大声问道。他心心念念的还是自己的分封之策,这是他在这场大胜中唯一能分一杯羹的机会。

    “放心,有李乾在,还怕没办法?”李隆基对李乾信心十足。

    群臣纷纷点头称是。从积石山天险到逻些坚城,李乾何曾让人失望过?

    “李乾从没让人失望过,你说是不是?”李隆基打了个酒嗝,意味深长地看着杨国忠。

    杨国忠闻言,险些一口气没提上来。

    李乾何止让他失望,简直是让他绝望。原本精心谋划的随军出征、建功立业的美梦,全被李乾搅得粉碎,令他错失这千载难逢的立功良机。

    “是是是。”杨国忠强压怒火,违心附和。这番做派,着实难为他了。

    “陛下,李乾的奏章到了。”就在杨国忠话音未落之际,高力士从太监手中接过奏章,恭敬呈上。

    殿内顿时鸦雀无声。群臣纷纷放下酒杯碗筷,目不转睛地盯着李隆基。

    吐蕃治理之策事关重大,朝野瞩目,众人都想一探究竟。

    李隆基用袖子胡乱抹去嘴角的酒渍,一把抓过奏章,三两下展开细看。只见他脸色骤变,显是吃惊不小。

    “陛下,出何事了?”有性急的大臣忍不住发问。这正是众人心中所想,纷纷暗自点头。

    李隆基揉了揉眼睛,又仔细看了一遍奏章,突然爆发出一阵爽朗大笑:“朕就说李乾不会让人失望!他果然没有辜负朕的期望,真有办法,真有办法!”

    他一连说了好几个“真有办法”,先是满脸惊讶,继而化作欣慰,最后竟是无比畅快。

    “陛下,到底是什么办法?”群臣再也按捺不住,齐声追问。

    然而李隆基却慢条斯理地端起酒杯,细细品味,咂摸着嘴唇,一副回味无穷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