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5章 吐蕃大捷至长安
    长安玄武门外,龙武军戒备森严,铁桶般的防线将城门守得水泄不通。

    城门之外,聚集着无数翘首以盼的百姓,他们伸长脖子,睁大眼睛,不住地向守军比划着各种手势,眼中满是询问之意。

    龙武军军纪森严,不得轻易与百姓交谈,只能用微不可察的摇头动作回应百姓的询问。

    这套动作他们早已演练了千百遍,熟练得如同本能。

    自从逻些被围的消息传来,长安百姓就日夜期盼着捷报。

    一有空闲,他们就会自发聚集到玄武门外守候。

    虽然明知灭国大战绝非易事,更何况是吐蕃这样的万里大国,但百姓们的热情丝毫不减,反而愈发高涨。

    “越是久攻不下,说明吐蕃灭亡得越彻底!”百姓们这样互相安慰着。

    当逻些大火的喜讯传来时,整个长安都沸腾了。

    涌向玄武门的百姓数量激增,龙武军暗中统计,每日前来打探消息的百姓不下十万之众,有些人甚至一天要来好几趟,只为能在第一时间听到捷报。

    “这次吐蕃是灭定了!数十万大军把逻些围得铁桶一般,吐蕃狗插翅难逃!”

    “吐蕃赞普、大论那些狗官,这次肯定要被我们活捉!困在城里,他们还能往哪逃?”

    “就怕他们抹脖子自尽......”

    “胡说什么!有李监军在,他们想死都难!你也不想想,监军大人可是神仙下凡!”

    百姓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对李乾的崇拜之情溢于言表。

    “李监军打的仗,哪一仗不是困难重重?可哪一仗不是大获全胜?想在李监军面前自尽?门都没有!”

    李乾的英雄事迹早已在长安城传为佳话,百姓们如数家珍般一桩桩道来。

    “有李监军坐镇,墀德祖赞插翅难逃!”

    “若能生擒墀德祖赞,此战必将超越卫国公灭突厥之战,堪称完美!”

    “当年卫国公夜袭阴山,虽端了颉利老巢,却让他侥幸逃脱,追击数月才在碛口将其擒获。若此番能在逻些生擒赞普,此战必将青史留名!”

    百姓们热烈讨论着,将李靖灭突厥之战与眼前战事细细比较。

    当年李靖仅率三千精骑奇袭阴山,吓得颉利可汗魂飞魄散,竟抛下十几万大军仓皇逃命。

    待得知真相后,颉利虽悔不当初,却为时已晚,最终在碛口被擒。这一战虽大获全胜,但长达数月的追剿也让唐军付出不小代价。

    “若能当场生擒赞普,此战必将完美无缺!”百姓们满怀期待地议论着。

    突然,一个沙哑而激动的声音远远传来:“吐蕃灭亡了!”

    “你们听见了吗?好像有人在喊吐蕃什么的......”百姓们竖起耳朵,将信将疑。

    “没错!是说吐蕃灭亡了!”耳尖的人已经听得分明。

    “吐蕃灭亡了!”刹那间,欢呼声响彻云霄。日思夜盼的捷报终于传来,百姓们哪还顾得上分辨真假,先庆祝了再说!

    “让开!快让开!”龙武军闻声而动,如疾风般冲来清道。百姓们这才如梦初醒,纷纷让开道路,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

    不仅百姓翘首期盼着吐蕃大捷的消息,就连龙武军也如盼星星盼月亮般焦急等待。此刻听闻捷报传来,哪肯错过为报捷将士开道的机会?

    百姓们本要迎上前去,一听龙武军的呼喝,立刻自发地分列两侧,让出一条宽阔通道。如此天大喜讯,岂能耽搁?必须第一时间为报捷将士开辟通路。

    “活捉赞普、大论、小论、整事相......”声音越来越近,字字清晰可闻。

    这比方才的消息更加详尽,百姓们听得真切,顿时仰天欢呼:“活捉赞普、大论、小论、整事相......”

    人人喜形于色,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欢呼声震天动地,这是百姓们期盼已久的完胜,谁能不为之欢欣鼓舞?

    不多时,只见一队唐军风驰电掣般奔来,正是王才一行。

    此时的他们比在陇右时更加疲惫不堪,眼中布满血丝,嘴唇干裂,风尘仆仆的身躯在马背上摇摇欲坠。

    然而他们却兴奋异常,挥舞着手臂,声嘶力竭地呼喊着。

    “快!快接住他们!”龙武军一拥而上,将王才等人从马背上搀扶下来,抬着就往玄武门飞奔。

    “吐蕃灭亡了!”

    “活捉赞普、大论、小论、整事相......”

    王才等人虽已半昏半醒,却仍在坚持呼喊。

    从逻些到长安,他们昼夜兼程,未曾合眼,全凭一股顽强的意志支撑,否则早已昏睡过去。

    每一声呼喊,都引发百姓们山呼海啸般的回应。

    欢呼声起初只在玄武门回荡,很快便如涟漪般扩散至整个长安城。无论正在做什么的百姓,闻讯无不放下手中活计,加入这震天动地的欢呼。

    这是自李靖灭东突厥、苏定方灭西突厥后,大唐又一次灭国大捷!

    更何况吐蕃乃大唐百年世仇,如今终以完胜告终,怎能不令人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