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抹繁花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九十二章 书信
    苏寒固执己见,苏良夫妇无法,最后苏氏也坚持跟着苏寒一起去了大佛寺。

    淑妃出宫祈福使得一些搭不上方家的人看见希望,纷纷效仿,大佛寺的香火顿时鼎盛。

    几天后。

    街上,一群人簇拥着一位书生前行。

    碰上相熟的人出声询问:“王兄,这是去哪儿?”

    “李兄无意间得了封王爷的书信,正准备送去衙门。”

    “哪位王爷的书信?什么样的书信?”被勾起好奇心的人跟着加入队伍之中。

    人群渐渐显眼起来,众人边走边各抒己见:

    “我以为还是送去大理寺衙门为好。”

    “还是送去府衙更妥当。”

    “不如送去外城司。”

    “不妥,不妥。”

    “要不送去宗人府?”

    “宗人令还在皇陵呆着呢。”

    玉珠等人从另一条街拐过来正好碰上这群人,人群中有识得赵承泽的人喊道:“赵主事。”

    “你们这是?”

    “李兄从旧书中翻出一封应是某位王爷写的书信,正愁往哪儿送呢?”

    “送去礼部。”

    “对呀,正该送去礼部,多谢赵主事提醒。”

    见人群走远,青竹道:“我们不跟上去瞧一瞧?”

    赵承泽转头面向玉珠,“信送去了礼部,晚间自能从许大人那里得知详情。”

    玉珠点头,“也不知是哪位王爷写的信?”

    “十有八九和当下的情形扯得上关系。”

    “今天冒出封书信,说不定过几天再冒出什么信物之类的也不足为奇。”青竹摇了摇头。

    青松道:“大张旗鼓送信,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要不了多久,大街小巷定会围绕着这份信热议。”

    几人皆认同赵承泽所言。

    大佛寺。

    靠近后山处,苏寒垂手伫立,眺望远处山峦起伏。

    淑妃走近,“苏公子在此赏景?”

    苏寒转身行礼,“回娘娘,正是。”

    “不必多礼,本宫随处走走,来到此处,可扰了苏公子雅兴?”

    “岂会?此乃佛门之地,人人皆可依心而行。”

    苏寒话落,一阵风刮来,吹得树叶嗽嗽作响,几人衣衫翻飞。

    “此处风大,本宫见苏公子所着衣衫不甚厚实,瑛姑姑,去取件披风来。”

    “多谢娘娘好意,实在不必如此,此间的风隔上好一阵才起,无甚大碍。”

    “还是小心点为好。”淑妃瞥一眼瑛姑姑。

    瑛姑姑转身往厢房而去,走了一段,回头望去,见淑妃同苏寒间气氛融洽,忙加快步伐。

    未等瑛姑姑取来披风,苏氏先抱着披风赶来。

    向淑妃行礼问安后,苏氏自然地边帮着苏寒穿披风边轻柔念道:“我不懂你说的到此处来观景有多大的好处,又不能拦着不让你来,只是你也得顾着自己的身子。先前那阵风多大,你竟是连件披风也没带。”

    苏寒情不自禁道:“娘,我下次会注意。”

    本被眼前的情景刺得眼痛,又听见那声娘,淑妃脑中那根理智的弦猛然断掉,勃然色变出声:“你称这人娘?”

    苏氏扑通跪下,“娘娘恕罪,公子只是一时口误,绝对不是有心的。”

    怔然的苏寒紧跟着跪下,“望娘娘见谅,养母待寒如亲子,此份养恩,寒尚无以为报,恳请娘娘千万别怪罪寒的养母,失言的是寒。”

    “苏公子记得养恩,可曾记得生恩?”

    “自是记得,只是寒从未见过亲生父母,就是想要想象一二,竟也无从想象。”

    淑妃猛地转过头,努力睁大眼睛盯向远处的山峰。

    “娘娘,容寒告退。”

    淑妃艰难摆手,苏寒扶起苏氏离开。

    拿着披风赶来的瑛姑姑只见着静立不动的淑妃,那微仰的头及绷紧的身形显露其正努力压抑着某种情绪,瑛姑姑未作声立在一旁。

    苏氏走远后小声自责道:“寒儿,我是不是给你添乱了?娘娘会不会怪罪你?”

    “无事,有一句话叫生恩不及养恩,生恩虽大,但也没人能直言无视养恩。”

    苏氏忙看了看四周,见无人,松了口气劝道:“寒儿,这样的话,你以后在私下说说就罢了,千万别在人前说,我能私下得个高兴就知足了。”

    “好,听您的。”

    “咱们赶紧回房,我得去煎碗姜汤给你喝,散一散风寒。”

    “好。”

    两人快步而去。

    淑妃平复心情回到厢房后,挑了盒补品令人送去给苏寒。

    只是,那盒补品原封不动地被瑛姑姑带了回来,呈在淑妃面前。

    “怎么,没见着人?”

    “苏公子坚持不收。”

    “他这是记着先前的事了?”淑妃似哭似笑,“如果不是为了他,我何至于此?”

    “娘娘还请慎言。”

    “慎言?这都是你那好主子造的孽,苏敏中简直不是人。你在一旁看着,是不是很得意?”

    “娘娘。”瑛姑姑加重语气后又放缓劝道:“娘娘,为以后想想,到了以后,那碍眼的人还不是随你打发。”

    淑妃默了一会儿,疲惫道:“本宫要歇会儿,别让人打扰。”

    “是。”

    瑛姑姑退出去,寻到某宫人吩咐:“把此间的情形告知大人,另外,娘娘还不知道苏公子在苏氏的劝说下也不肯收下补品,否则只怕更得气疯。”

    宫人点头离去。

    皇宫。

    御书房,皇上紧盯着看信的冯驸马问:“如何?”

    冯驸马从摆在御案的信上收回目光,退后两步抬头道:“回皇上,这封信与臣当年收到的那份手令应是同一人所写。”

    “确定?”

    “是,手令上有几个字,信上也有几处,臣仔细回想对比之下,不认为出自两人之手。”

    “这是宁王弟的笔迹,几位爱卿如何看?”

    汪全接话:“皇上,书信亦有可能造假。自您下旨寻回宁王世子后,先是前后冒出两个自称是宁王之子的人,现在又冒出宁王的书信,臣以为不能轻易认定此信乃宁王所书。”

    “皇上,臣赞同汪大人所言,对此信的笔迹及来源还得仔细查验。”

    方尚书话落,卫国公和三老爷亦道:“臣赞同两位大人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