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1985:15天赚了30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九十三章 巨额收获
    一夜无话。

    第三天早上8点,国营饭店的伙计送来了早餐,热气腾腾的豆浆,还有油条、包子,大饼,配上爽口小菜。

    翻译于适也早早地赶了过来,他精神奕奕,眼神中带着对新一天工作的期待。

    众人简单吃过早饭,张卫国留下刘军、王浩和十名民兵继续看守仓库。

    他则和谢彪、于适以及剩余的民兵,坐上车子,直奔黑河市场。

    张卫国一行人来到昨天选定的那五个连着的摊位,民兵们迅速清理出场地,将一箱箱货物从车上卸下,整齐地摆放在摊位上。

    于适接过张卫国递来的一个大喇叭,清了清嗓子,用一口流利的俄语高声喊道:“瞧一瞧,看一看!华国最优质的火腿肠、饼干、罐头,物美价廉!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很快,摊位前便围满了人,

    一个身材魁梧的苏俄汉子,留着浓密的络腮胡子。他拿起一根火腿肠,先是闻了闻,又捏了捏,然后用华国话问道:“多少钱?”

    于适面带微笑,用俄语解释着产品的优点和价格。

    张卫国则站在一旁,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这些潜在的客户。

    他发现,这些苏俄人虽然普遍穿着朴素,但手里的美金却毫不含糊。

    他们不问产地,不问品牌,只求能买到这些在国内稀缺的日常用品。

    一番讨价还价后,有五名苏俄商人下了订单,他们的胃口都不小,直接吃下了五车货物。

    每一笔交易,于适都帮忙仔细核对美元的真伪,然后将它们放进事先准备好的帆布袋里。

    一上午的时间,仅仅火腿肠、饼干和罐头这三样商品,就为他们带来了令人咋舌的利润。

    将这些美金换算成华国货币,利润比卖给国内的超市要高出五倍。

    “卫国兄弟,这钱来得也太快了!”他压低声音,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的兴奋。

    就在这时,一个看起来有些精明干练的苏俄人凑了过来,问道:“朋友,你们手里还有货吗?”

    张卫国让于适翻译给他听:“是的,朋友,货量充足。”

    “我叫安德烈。”那苏俄人指了指自己,又左右看了一眼,压低声音道:“我知道一个大人物,他手里的钱多得很,你们这些货,他都能吃下。不过……”

    他眼神闪烁,搓了搓手指,那意思不言而喻。

    安德烈提出,如果这笔大生意能谈成,他需要三千美元的好处费。

    张卫国和谢彪对视一眼,三千美元,不是小数目,但如果能一次性清空所有货物,省时省力,还能降低风险,这买卖就值得考虑。

    “于适,跟他谈。一千美元,不能再多了。”张卫国很快做出了决定。

    于适点点头,立刻和安德烈用俄语交谈起来。

    一番唇枪舌战,安德烈最终还是妥协了,虽然脸上带着一丝肉痛,但一千美元的好处费对他来说,依然是一笔巨款。

    他喜滋滋地走了,承诺下午会带来那位大人物。

    到了下午三点,黑河市场依旧热闹非凡。

    张卫国凭借着过硬的商品和灵活的销售策略,又卖光了五车货。

    五个鼓鼓囊囊的帆布袋,再次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太阳西斜,余晖将黑河市场镀上一层金边,

    人声鼎沸中,安德烈回来了,身后跟着三名苏俄人,为首那个尤其惹眼。

    他身材魁梧,一双鹰隼般的眼睛扫视四周,另外两人,一个瘦高个,一个矮壮汉,眼神同样精悍,腰间鼓鼓囊囊,显然不是善茬。

    “老板,这个就是我跟你说的张先生。他手里的货多,这次咱们能大赚一笔。”

    安德烈堆着笑,用俄语指着张卫国,语气中带着谄媚,显然对这笔一千美元的好处费十分满意。

    于适上前一步,面带微笑,用流利的俄语充当翻译:“鲍里斯先生,张先生说,目前有五车货可以当场验货交易,剩下五车在仓库,明天才能交付。”

    鲍里斯,正是那个为首的苏俄汉子。

    他听完翻译,那双鹰眼落在张卫国身上,带着审视。

    过了一会儿,他问道:“价格没问题,除了这十车,你们还能弄来更多的货吗?”

    张卫国站在原地,不动声色。

    从鲍里斯的神态、谈吐,以及他身旁两人的装束和腰间若隐若现的轮廓,他已经心知肚明,这哪里是什么大人物,分明就是苏俄军方的人。在这个时代的边境,国家力量与民间势力犬牙交错,模糊不清。

    军方直接参与贸易,已是常态,甚至在某些层面,他们就是最大的商人。

    张卫国迎上鲍里斯的目光,脸上挂着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他突然开口,用一口流利的俄语回答道:“货肯定有的,只不过我不能全部只卖给阁下。”

    这话一出,鲍里斯和他的手下,包括安德烈在内,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他们原以为张卫国只是个普通的华国商人,没想到他竟然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而且语气还带着不容置喙的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