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的早晨,十个妇女准时来到大队部交活儿。
王五家的一个个仔细检查,有的针脚细密均匀,有的却歪歪扭扭。
她硬起心肠,把不合格的挑出来退还:“纺织厂那里说了,质量不过关的不能要。”
“五嫂子,我们都是乡里乡亲的,你就放宽一点点吧,也不是赚你的钱。”
被退回的媳妇脸上挂不住,但想到五分钱一个的工钱,还是和王五媳妇掰扯。
“这不是我不通融,咱们这事儿,可还没定下呢,要是质量不过关,被退回来,这事儿可就黄了,翠兰啊,你说说,我们总不能因为你这几个绣品,坏了名声吧?”
周围的人一听,这事儿可能会黄,哪里还能顾得上情意,立即帮着王五家的劝李翠兰。
“翠兰,这活儿要是定下了,就不是一天两天的,要不,你先回去练练?”
“就是,要是绣品不过关,耽误了大家伙儿赚钱,你也不好意思不是。”
见到这么多人支持王五家的,李翠兰心里就算再怎么不满意也没办法,只能怏怏不乐的回家去了。
王五家的把合格的绣样整理好,郑重地交给赵志坚。
赵志坚一刻不敢耽误,立即进城送到姜海棠手里。
姜海棠想自己检查,蔡婶子主动帮忙。
两个人一个个地仔细查看,绣样针法朴实,做工细致,质量确实十分好。
她满意地点头:“太好了!我明天就拿过去给检验科看看。”
蔡婶子看着姜海棠满意,知道这事儿这样就差不多了,当下脸上的欢喜更多了。
赵志坚也总算放心了。
他将随身带着的一个布袋子放在桌上。
“我家你婶子说,你现在需要营养,这是家里自己的小米,你熬粥补补。”
姜海棠愣了一下,说道:“大队长,不用这样,只要绣品符合条件,我们就收。”
大队长知道姜海棠这是误会了,当下赧然地说:“海棠,你误会了。我没有这个意思,就是,就是觉得,你惦记着咱们大队的人,咱们大队也不能太不懂感恩,这些就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听大队长如此说,姜海棠也没有继续推辞,而是收下了这袋小米。
第二天,姜海棠把样品拿到检验科,请检验科检查质量。
检验科科长拿起一个仔细看:“哟,这手工绣得真不错!比机器绣得有灵气多了。”
生产科长正好也在,有些顾虑:“手工绣速度跟得上吗?这批订单要得急,加上前期我们已经生产准备发出去的这些货,需求量不小。”
“应该没问题。”姜海棠把清水沟大队的情况介绍了一下,“她们随时都可以做,只要给钱,不会在乎上班时间长一些。”
经过讨论,厂里决定先下一批小订单试试,一千个绣标,一周内交货。
消息传回清水沟,整个大队都沸腾了。
五百个!一个五分钱,就是五十块块钱!这够买多少斤盐、多少尺布啊!
虽然要十来个妇女一起做,大家一人也就几块钱,但要知道,年终工分算下来,除了分到的粮食,一家子也才几块钱,有些人甚至是倒欠户。
赵志坚立即组织通过王五家的测试的妇女们领活计。
其他妇女们之前还不觉得有什么,这会儿知道能挣钱了,许多人就开始羡慕了起来。
甚至,那几家的妇女为了赶工,都统一请假,好在现在春耕还没开始,需要上工的人不多,有人请假也不要紧。
至于其他家里的女人们,也开始暗暗学习刺绣,就为了能赚钱,有小姑娘的人家,原本只是学习简单的针线,这会儿也可是学起绣花。
王五家的更忙了,既要自家绣,还要检查别人交来的活计。
她铁面无私,有一个线头歪了都要返工,姐妹们私下里叫她“铁娘子”,但心里都服气,要不是她严格,哪能保证长久有活儿干?
一千个绣标提前一天交到了厂里。
验收合格率百分之百!厂里当即又下了三千个的订单。
清水沟大队开始了新一轮的刺绣热。
听到又是三千个订单,想着这十来个妇女一个人能赚到二三十块钱,大队里的人更加羡慕了。
再说姜海棠怀孕满三个月,孕吐渐渐减轻,精神也好了许多。
蔡婶子这才放心些,她闲暇的时候,也开始着手绣一些绣标。
姜海棠原本想着让她没事做的时候就休息休息,但又想到,蔡婶子也不是能闲下来的人,因此最终也没有劝蔡婶子。
这段时间,因为蔡婶子在城里,大柱也经常过来。
大柱现在跟着顾昀笛学习,已经学得很不错了,因为知识储备量不足,休息时间都用来看书学习了,因此,忙得不得了。
蔡婶子看着儿子比以前还清瘦了一些很是心疼,但是知道儿子努力学习,也是为了将来有更好的生活,还是十分赞成儿子认真努力的。
姜海棠因为感谢蔡婶子照顾自己精细,每次大柱来的时候,会格外准备些肉和鸡蛋,让蔡婶子做给大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