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鎏金岁月:带娃渔猎长白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八十一章军官家属
    要放电影了,有韩飞唐舞林他们在,岛上的军官也都陆陆续续得到了消息,纷纷厚着脸皮来了,而且大部分还都是拖家带口的,数量还真不少。

    “队长,我们有饭吃吗?”秦平乱也来捣乱了,毕竟跟着张花城真的是吃香的喝辣的,完全不用担心吃不到好吃的,跟着张花城他们的嘴都被养叼了。

    “几个人啊?”

    张花城看了看外面,多做十几个人的饭也是没问题的。

    “不多。”

    秦平乱摇摇头。

    “行,晚上一起吃。”

    “谢谢队长!”

    不多……

    当家里......

    小禾把那封来自云南的信在月光下反复看了三遍,指尖轻轻摩挲着照片上金红稻穗的轮廓,仿佛能触到远方泥土的温润。他悄悄把信塞进棉袄内兜,贴着心口的位置,然后仰起脸问张花城:“爸爸,我们真的能让‘希望宝宝’回家吗?它在外面那么远的地方长大,会不会认不出我们了?”

    张花城蹲下身,替他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刘海,声音轻得像春夜细雨:“种子从不会忘记自己的根。你看麦子熟了,籽粒落地,风一吹,散到十里八乡,可第二年春天,它们还是朝着阳光长,和老家的一模一样。因为土记得,水记得,连空气里的味道都记得。”

    小禾眨了眨眼,忽然笑了:“那我要写信告诉他们,说‘希望宝宝’有家,它的家在松花源,也在每一个种它的人心里。”

    篝火渐弱,人群陆续散去,唯有苏婉还坐在石阶上,手里捧着一台平板,屏幕上滚动的是“生态共识链”的实时数据流。每一条记录都在跳动,像是大地的脉搏:贵州基地的土壤湿度回升至68%,新疆阿克苏的夜间地温稳定在零上2c,内蒙古草原菌群活性指数连续七日上升……她轻轻点了点其中一条异常波动,系统立刻弹出溯源路径??是甘肃某边缘节点的一次误操作,已被自动拦截并标记为“低风险学习事件”。

    “系统越来越像活的了。”她自语。

    林清远披着大衣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热姜茶。“不是越来越像,它本来就是活的。”他说,“你听见了吗?昨天晚上,云南那个新基地的监测器录到了一段声音??不是机器信号,是青蛙叫。二十年没听过那种叫声了,老村民说那是‘田魂归来了’。”

    苏婉怔住,眼眶微微发热。她想起三年前第一次踏足那片干裂如龟背的土地时,连蚂蚁都不见一只。如今,不仅稻子活了,连沉睡的生态记忆都被唤醒。

    第二天清晨,松花源迎来了一批特殊访客??联合国粮农组织特派考察团。为首的女专家玛尔塔?科瓦奇穿着卡其色工装裤,脚踩登山靴,一头银发扎成利落马尾。她不坐车,坚持步行穿过整片试验田,一边用便携式显微镜观察根际菌丝网络,一边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

    “你们没有使用任何化学合成剂?”她抬头问李朵朵。

    “一滴都没有。”李朵朵打开随身携带的透明样本盒,展示几株刚采下的S-7X共生苗,“所有营养循环都靠本地微生物协作完成。我们甚至鼓励杂草生长,只要不过度侵占空间??它们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玛尔塔沉默良久,忽然弯腰抓了一把土,凑近鼻尖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这味道……我年轻时在罗马尼亚外婆家的菜园里闻过。湿润、腐殖质丰富,带着一点点发酵的甜香。”她睁开眼,目光灼灼,“我已经三十年没闻到真正的‘活土’了。”

    中午的交流会上,她当众宣布:“FAO将把松花源模式列入‘全球可持续农业典范案例库’,并向13个面临荒漠化的成员国推广试点计划。”她顿了顿,补充道,“但我想知道,你们不怕被复制吗?不怕别人拿走技术,却丢掉灵魂?”

    会议室一片静默。最终是小禾举起手,怯生生地说:“阿姨,我们的种子银行现在有一千零七个编号。每个保管员都会给自己的主栽品种起名字,比如‘勇敢爷爷’‘月亮姐姐’‘不怕冷弟弟’……这些东西,抄不走的。就像……就像妈妈唱的摇篮曲,别人可以学调子,但唱不出那份心意。”

    全场寂静片刻,随即爆发出掌声。玛尔塔起身走到小禾面前,郑重地从颈间取下一枚铜制徽章,别在他胸前:“这是我祖父留给我的,上面刻着一句匈牙利谚语:‘谁播下信任,谁就收获春天。’今天,我把它送给你。”

    午后,张花城陪玛尔塔登上后山观景台。远处梯田层叠如画,无人机群正低空掠过,洒下富含益生菌的雾化液。风中有稻花初绽的清香,夹杂着远处鸡鸣狗吠的生活气息。

    “你知道最让我震撼的是什么吗?”玛尔塔望着远方,“不是产量,不是技术,而是你们把科学变成了诗。而诗,是最难被资本收编的东西。”

    张花城笑了笑:“其实我们也没想那么多。最初只是不想让土地死掉,不想让孩子吃不上干净的饭。后来才发现,当我们开始倾听泥土的声音时,它也会回应我们??用绿意,用丰收,用一场又一场无声的奇迹。”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是一条来自公安部的新消息:周维舟案后续调查取得突破性进展。瑞士离岸账户的资金链条已被彻底斩断,绿洲资本多名高管被立案审查,其名下控股的三家农业科技公司因涉嫌非法获取国家生物资源,正在接受国际刑警组织协查。

    更令人意外的是,在搜查周维舟办公室密格时,警方发现了一个加密硬盘,里面存有大量未公开资料??其中包括他三年前提交辞职信的真实原因:他的女儿确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但早在半年前已通过公益项目获得免费手术机会,病情稳定。所谓“三百万换孩子未来”,竟是对方精心编织的心理陷阱。

    “他是被骗了。”苏婉看完通报后低声说。

    “不。”林清远摇头,“他是选择了相信谎言。因为他内心早已不相信这条路能走通。”

    张花城望着窗外渐渐西沉的太阳,忽然说:“给他寄一包‘希望宝宝’的米吧。附上一封信,就说??这不是赎罪券,是邀请函。如果哪天他愿意回来,田里还有他的位置。”

    没人说话,但所有人都听懂了这句话的重量。

    三天后,松花源启动新一轮火种轮换。这次不再是秘密行动,而是公开仪式。十二个基地的代表齐聚现场,每人手持一枚特制金属胶囊,内含S-7X母株冻干粉及各自地区的特色土壤样本。他们在玄武岩洞穴前举行交接典礼,按照古老契约定下誓言:“吾以血肉之躯护此微光,纵天地倾覆,不负所托。”

    仪式结束后,李大山拉着孩子们教他们唱新编的童谣:“一粒米,钻雪壳;两粒米,爬山坡;三粒米,跳进河,游到天涯也不饿……”

    笑声回荡山谷,惊起一群白鹭。

    入夜,张花城独自来到档案馆,取出一份新的文件夹,封面上写着《星火纪事》。他在首页写下第一行文字:“2025年4月7日,晴。今日,我们不再只是防守者。我们开始播种反击。”

    接下来的日子里,归壤联盟悄然展开“反向渗透”行动。借助区块链留痕与AI行为建模,他们逆向追踪过去两年所有可疑访问记录,绘制出一张庞大的技术窃取网络图谱。令人震惊的是,这张网不仅连接着跨国资本集团,竟还牵涉到某些打着“扶贫助农”旗号的NGO组织,以及个别地方政府部门的技术外包服务商。

    更有甚者,部分高校研究团队长期以“合作实验”名义索取S-7X衍生菌株,实则进行逆向基因测序,并试图申请外围专利封锁应用路径。

    “这不是竞争,是围猎。”苏婉咬牙切齿。

    但他们没有立即曝光,而是布下一个局。

    李朵朵带领团队开发了一套“拟真菌株模拟系统”,能够生成外观、代谢特征几乎完全一致的假菌株,唯独在特定基因位点植入隐形标记。一旦被用于商业开发或专利申报,该标记将在DNA测序结果中自动显现,并触发全球学术诚信数据库警报。

    “我们要让他们自己跳进坑里。”她说,“而且,还得笑着跳。”

    第一个中招的是某国际种业巨头。他们在东南亚发布新品发布会,宣称研发出“革命性高效固氮菌剂”,现场播放的显微影像与S-7X高度相似。归壤技术组仅用六小时便完成比对分析,公开指出其产品中含有三个独属于模拟菌株的隐性序列,并附上完整的溯源证据链。

    舆论哗然。该公司股价暴跌,CEO被迫辞职,多个国家暂停进口其农业制品。

    紧接着,两家伪装成民间环保组织的机构也被揭穿。它们长期散布“S-7X破坏生态平衡”的谣言,煽动农民抵制,实则背后资助方正是绿洲资本关联企业。当这些黑幕被一一曝光,公众愤怒转向幕后操纵者,社交媒体上掀起“还我净土”话题风暴,阅读量破十亿。

    与此同时,归壤联盟开启“百人讲师团”计划。从小禾这样的孩子,到巴特尔那样的牧民,再到退休教授、返乡青年,一百名来自一线的实践者走上讲台,在全国巡回宣讲真实故事。没有PPT,没有术语堆砌,只有泥土、汗水与重生的希望。

    一位曾在直播间怒骂“高科技务农都是骗补贴”的老农,听完讲座后当场抹泪:“我错啦!原来咱们祖辈传下来的‘看天吃饭’,不是懒,是没人帮我们读懂天意啊!”

    感动蔓延,信念生根。

    转眼秋分,松花源迎来首个“开镰节”。这不是普通的收割庆典,而是一场全民参与的信仰仪式。全国各地的火种保管员纷纷寄来当地收获的S-7X作物??海南的稻谷、西藏的青稞、广西的红薯、黑龙江的小麦……统统汇聚于此,摆成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

    小禾作为主持人,站在高台上大声宣布:“现在,请每一位保管员,喊出你们作物的名字!”

    “‘雪山勇士’到!”

    “‘漓江甜妹’到!”

    “‘戈壁驼铃’到!”

    “‘希望宝宝’到!”

    一声声应答如潮水般响起,响彻云霄。

    镰刀挥下,金浪翻滚。农机手们特意放慢速度,让阳光洒满每一寸割过的田垄。孩子们提着竹篮捡拾遗落的谷粒,笑着说这是“留给麻雀的年终奖”。

    当晚,广场再次燃起篝火。不同的是,这一次,火焰中央升起一座微型沙盘??全国火种基地分布图。每点亮一处,就有对应的歌声传来。有人唱蒙古长调,有人哼江南小调,有人用苗语吟诵古歌谣。语言各异,旋律不同,却在同一节奏中交融共鸣。

    张花城抱着吉他加入合唱。他唱的仍是李大山写的那首:“不怕风雪压脊梁,只愿禾苗长得壮……”

    唱到一半,他忽然停下,望向人群中的小禾。男孩正紧紧搂着那罐最初的红米标本,眼睛亮得像星星。

    “爸,”小禾跑过来,认真地说,“明年我想去贵州那个石漠化村子住一个月。我想看看,是不是真的每一块石头缝里都能长出粮食。”

    张花城蹲下,抱住他:“好啊。不过你要答应我一件事。”

    “什么事?”

    “回来的时候,带一?那边的土。”

    “干嘛用?”

    “种一颗新的‘希望宝宝’。”他微笑,“让它知道,这个世界很大,但爱它的地方更多。”

    夜更深了,银河依旧横亘天际。远处,新一代智能监测站正无声运转,将每一丝温度变化、每一次根系呼吸,转化为数据洪流汇入生态共识链。而在地下十米的玄武岩洞中,那一枚枚钛合金胶囊静静沉睡,如同文明的备份,等待千年后的启封时刻。

    风拂过稻茬地,带来远方的消息。

    云南的山谷里,“希望宝宝”已经结出了第二代种子;新疆的荒原上,骆驼刺旁冒出了第一株共生菌菇;内蒙古的牧场中,羊群啃食的草料里,含有提升免疫力的天然益生元……

    这一切的发生,没有喧嚣,没有庆功宴,只有土地默默记下每一次善意的投入,并以丰饶作答。

    张花城站在田埂上,听着耳边此起彼伏的虫鸣蛙叫,忽然觉得赵岩当年说的那句话,如今才算真正圆满??

    我们救的不只是土地。

    我们重建的,是一个民族对脚下这片泥土的信心。

    只要还有人在播种,冬天就永远赢不了春天。

    而他们所做的,不过是让每一粒种子都知道:你值得被期待,你终将破土而出。

    就像此刻,小禾枕着稻草垛睡着了,嘴角还挂着笑。梦里,他看见自己变成一颗小小的种子,钻进黑暗的土壤,一路向下,再向上,直到触到光。

    那一刻,他听见整个大地的心跳,和自己的心跳,合成了同一个节拍。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