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春秋,吾为最强昭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章 推恩法令
    第38章 推恩法令

    在秦国的事顺利解决后,张忽也没有多想,而是开始着手准备起自己的计划。

    对于秦妍的报复,他此时还没有想到呢。他只觉得秦妍是一时生气,等气消了就会回来。当时,秦妍还没有嫁给郑突呢。

    张忽分析了历史上各种制度的利弊。

    他发现,郡县制最好,但是郡县制的地方官又不与最高统治者,也就是最后一统天下的秦皇一条心。

    于是他又转而把目光投向了汉初的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这或许可以解决周王朝即将面临的困境。

    但是随即又否决了这套方案,因为周王室当时的土地已经太少了,而且地理位置很不好。

    居于天下之中,也就代表着周王室,哪个国家要想来攻打他,都比较方便。

    但凡他得罪了某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必然要被其讨伐,然后被击败。

    哪怕是他的郑国,都会对天子造成威胁。

    自己在时还好,万一自己去世了呢?自己的儿子或者孙子要是真有那个野心,他相信,父亲与自己苦心攒下的这基业,就会成为给天子掘墓时用的镐。

    天子本来就和他们郑国是一家的,上溯几代,那可是亲兄弟呀。

    他觉得,亲兄弟不一起打外人,还一直惦记着人家这点儿家底的话,那就有点太不道德了。

    还有,你的封国,本来是人家给的。你不思感恩,还要一个劲地索取,这简直不是人做的事情嘛。

    那个时候,人们的道德水平很高,基本都是这样想的。

    而张忽呢,在现代社会也保持着这份知恩图报的本心。

    只是当时的他,因为这在其他人看来,是极其幼稚的想法,常被人嘲笑,饱受诟病。

    自从来到了这个世界,他发现,他好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时代。这种如鱼得水的感觉,在他看来,美极了。

    “对呀,我咋没想到这个?”

    刚才还在愣神的张忽,突然一拍脑门,说了这么一句话。

    他突然想到了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只是那种推恩令太强势了,后期也被很多人誉为最强阳谋。

    虽然大家都知道皇帝为啥这样做,但就是没有一个人敢于率先挺身而出,阻挡这一趋势。

    推恩令,就是将诸侯的土地,封给诸侯的所有子嗣。

    这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诸侯国的土地就会越来越小,他们单体实力也会越来越弱。

    到最后,没有人能单挑打得过皇帝。最终,沦为了一个个小家族,再也无法在王国中掀起啥大浪了。

    可这推恩令好是好,就是有两点弊端。

    如果你说它好吗,为啥后世的皇帝都不用了?

    那是因为,后世的藩王们都了解了皇帝的这个套路。

    然后,在令旨下来的时候,他们阳奉阴违,只接诏,但不奉诏。

    因为人家的实力强,你皇帝也拿他没有办法。所以,最后也就被弃用了。

    这就是说,这个法令有它的局限性,也就是首发优势和独有性。

    一旦被底下的人明白了你最终要干啥,有了前车之鉴的话,他们必然不会听从。

    另一点就是,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也就会造成周边蛮夷和国内诸侯之间的实力发生对调。

    到时候,别说解决内忧了,外患都平不了了。

    想到这儿,张忽便开始头疼了。

    要是这蛮夷们实力再弱一点儿就好了,这样,他就不用担心外患了。

    要是这周朝实控的王畿像郑国一样强大就好了,那样,咋会怕区区蛮夷?

    突然,他眼前一亮。

    对呀,要是把其他诸侯国都削弱,只留下一个强大的郑国给天子当打手不就好了吗?

    只要自己和老爹在,就一定可以处理好这件事儿的。

    想到这里,他立即动笔刻下了一份新的法令草书。

    到时候面呈给天子,以他对天子的了解,天子必然会准许的。

    只见他的法令内容是这样的。

    为了彰显我大周对功臣的关怀,天子时刻记着功臣为我朝兴盛做的贡献。

    故而,天子将原先只奖励给功臣一人的做法,改成了奖励功臣一家子,也就是功臣的所有子孙。

    天子在这里给众位功臣的后代,也就是众诸侯们下令。

    让他们将自己的儿子及孙子的名字以国书的形式报告上来,天子将亲自给他们分封土地。

    但因为天子实控的土地已经很小了,就只好分诸侯国的土地给这些人。

    什么,你说诸侯的土地不是天子的?那你可能不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句话了吧。

    在当时,大家都认为那都是天子的,天子对自己的土地进行分封,难道还没理?

    法令还规定了新的宗法制度。

    以后,新的国君,第一继承人当然还是嫡长子。

    但是如果嫡长子实在难堪大任,或者道德败坏,有违周礼的话。

    那就要从这些人中,选出一个能把自己手下的土地,治理得最好的一位先君血脉作为新的国君。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