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骑砍:大晋枭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6章 完结
    天凤十年春,这是王瑾登基,新朝建立的第十个年头。

    北伐匈人,荡平东南海域,平定西域的功绩让他的威望隆盛。

    但是其中靡费的钱粮,也让大汉国库变得空虚。

    拿下新的疆域,最大的成本不是用兵,而是后续的治理。

    为了确保能把这些地盘消耗,王瑾咬着牙的撑住了其中恐怖的消耗。

    这其中,还是有了摊丁入亩新税制的成功加持,否则国库真的撑不住。

    而今年,王瑾决定开始给朝廷,给百姓减负,休养生息。

    连年的加税已经让百姓有些不堪重负了,虽然不像前朝大晋一般,动辄饿殍遍野,却也极为疲惫,饿不死,但也吃不饱。

    虽然王瑾知道,再向外扩张,还是会有广袤的领土和疆域,但是治理成本过高,不宜再开拓。

    接下来,发展民生经济,留下充盈的国库和粮仓,才是最重要的。

    而比这更重要的就是培养好接班人,这更是重中之重。

    倘若在这一点上出了岔子,那么等他蹬腿埋到土里之后,他建立起来的大汉还不知国祚几何呢。

    登基十年,他子嗣不算稀薄,但也不算太多,如今有六子三女。

    而被他着重培养的只有长子王承,和纪婉所出的三子王博。

    王承稳重,王博聪慧,二人皆资质不凡。

    但是皇位落到他们二人身上的机会其实并不大。

    王瑾成就罡气境后,寿元比普通人多百年,不出意外活个两百年没问题。

    要是他们二人武艺不精,根本就熬不过王瑾,皇位大概率要落到孙辈上。

    除非他们表现的足够让王瑾满意,王瑾自愿禅位,才有他们的机会。

    为了确保宗室不内乱,也为了让天下人安心。

    王瑾老早就将太子的位置定了下来,王承一直都是大汉的太子,对于王博的看好,王瑾从未表露。

    如果王承不犯错,那么他永远都是太子,但是如果他做的不好,那么王博就是接替他的备选。

    其余诸子,王瑾并不在意,反正出身在这搁着,这辈子荣华富贵是有了。

    能力平庸,却还去争储,只会是害了他们,所以王瑾也不会给他们机会。

    天凤二十五年,王瑾下旨,太子王承监国,代他处理国事。

    东宫中,太子王承聚精会神的阅览奏折,哪怕月上梢头也不敢停歇。

    当太子的这些年,王承不敢有丝毫懈怠。

    王瑾对他的看重与期许,他自幼便知道。

    他明白维系这偌大的帝国的运转,是多么艰巨的责任。

    正在他查阅着一封关于地方农耕的奏折时,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路。

    这让他眉心一皱,露出不悦之色,他不喜在专心做事的时候被打扰。

    “进!”

    尽管有些不悦,但王承还是让来人进门,毕竟如果没有要紧事也没人敢打扰他。

    而当来人推门而入,看清来人面目时,王承立刻起身拜下。

    “儿臣见过父皇!”

    推门而入的王瑾,看着案牍上厚厚的奏折,以及面前疲色难掩的王承,叹息了一声。

    “承儿,可劳累?”

    “回父皇,为父皇分忧,儿臣不累!”

    这时候再累,王承也不会喊累,刚刚开始监国,就累了,这太子也别做了。

    “起来。”

    王瑾俯身握住了王承的臂膀,把他扶了起来,捏了捏他有些消瘦的肩,着实是有些心疼了。

    皇帝这个这个职业,说实话,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了的,尤其是想做一个明君,做一个做实事的君王。

    而王承什么都好,就是这个身体,根本活不到王瑾老去的那一天。

    许是继承了王瑾糟糕的武学天赋,从王承年幼时,王瑾便请了名师,教他习武,各种名贵药材硬堆,才堪堪堆到个内气境便再无寸进。

    王承看着王瑾疼惜的眼神,心里更是压力倍增。

    博览群书的王承,觉得自己其实很幸运,从出生到现在,王瑾都坚定不移的选择他,信任他,现在更是让他监国,准备把权利过渡给他,史上没有哪个太子有他舒服。

    可是正是因为王瑾对他的爱,让他不敢有丝毫松懈,生怕自己做不好,让王瑾失望。

    注意到王承有些闪躲的眼神,王瑾拍了拍他的肩膀。

    “累了就告诉父皇,父皇还没老,还能为你们撑起一片天。”

    说罢,王瑾转身离去。

    留下王承呆愣了片刻,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再次坐下审阅奏折,他的脊背比刚才更挺直。

    其实他知道自己坐上皇位的机会渺茫,但是能为王瑾分忧他很高兴。

    漫步在宫中的王瑾,挥退了身旁的侍卫亲随,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

    想起王承疲惫的脸庞,心底涌出些许酸涩。

    到底是自己的一手养大,精心培养出的亲儿子,怎么能不心疼呢?

    可是这个担子是一定要落在王承身上的。

    立嫡长,是最稳定的,不论现在还是之后,对大汉江山都是最稳定的选择。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