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汉平帝傀儡小天子的逆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8章 孺子婴
    大汉皇帝“升仙”已经数月,天气也从初夏迈入了微寒的深秋。

    大汉宣室殿。

    没有人的皇帝宝座空荡荡高立在上,文武大臣分左右垂手而立。

    虽然人群纷立,但是殿内众人却是鸦雀无声。

    “太皇太后到。”礼官一声唱,打破了死一样的沉寂。

    王政君在内官的搀扶下,颤巍巍坐到久违的屏风之后。

    “择立新君之事,众卿考量的如何了?”

    王政君声音微弱沙哑,透着一股干涩衰老之气。

    一连串的事情已经把这个坚强老妇人的心气磨得差不多了。

    王政君的形容样貌愈发苍老,若不是另立新君的大事,她也不愿再登朝堂。

    “禀太皇太后,先帝数月前升仙后,圣元皇帝一枝已无所传。”大鸿胪出班奏道。

    王政君微微动容,刘箕子这一去,夫君一脉竟然断绝。

    “先圣宣帝曾孙辈还有何人?”王政君沉默了片刻,又开口沉声问道。

    大汉天下的担子,让这个快要灯枯油尽的老妇人不得不拼上最后一丝心力。

    “回太皇太后,先圣宣帝曾孙辈有爵者现有五十三人。其中封王者五人、封列侯者四十八人。”

    “其中可有能胜任者?”

    听完王政君的发问,大鸿胪没有着急回话,而是微微转头侧目瞄了一眼王莽。

    这五十三人都已成年,王莽当然不想让他们继位再给自己添堵。这事大鸿胪早已得到王莽的暗示,现在他只好暂时沉默不语。

    王莽缓步出班,躬身行礼后道:

    “回禀太皇太后,先圣宣帝曾孙辈诸王侯和升仙的先帝为同辈。

    汉例尚未有兄弟相继之统,臣认为,新帝当从先圣宣帝玄孙辈中挑选。”

    王政君透过屏风扫了王莽一眼,本来这立新帝一事就是王莽数次找她恳请现在才着手进行的。

    王莽此话一出,以王政君的城府怎能猜不出他已有主意。

    “大司马可有合意人选?”王政君语气有些冷淡。

    她本来是一心要等着刘箕子,真的不想再换一个皇家子来继位。

    “如此大事,臣不敢独专。光禄大夫刘歆善卜卦,此事之前臣已专托其起卦,想必是已有结果。”王莽说着回头看看刘歆。

    刘歆虽然偷偷摸摸投刘箕当了“叛徒”,但是明面上依然还是王莽的人。

    再说现在小皇帝也不知道哪里去了,是不是还活着都不一定,王莽的话他岂敢不听?

    “禀太皇太后,禀大司马。”刘歆趋步出班:“经臣推算,现有广戚侯刘显之子刘子婴卜像最佳。”

    “刘子婴?沛郡广戚侯家。刘子婴现在是何岁数?”王政君嘴里念叨着,刘家后代王侯颇多,这子婴她还真没有印象。

    “回禀太皇太后,刘子婴现年、现年两岁有余……”

    刘歆有点心虚。

    “嗯。”王政君哼了一声,又道:“如此,迎刘子婴入京。先封太子,继位称帝之事不必操之过急。”

    “喏。”

    王政君想着先把刘子婴立为太子,如果刘箕子回来,这太子自然废了让他自回封地可也。反正是两岁的娃娃,也不会有麻烦。

    太皇太后让刘子婴先当太子的懿旨正好也下到了王莽的心坎里。

    他只要有个人来填补天子空缺,来冲淡刘箕子留下的影响。让刘子婴做皇太子,以后直接不让他登基就好,也省得废帝了。

    大事已定,王政君懒得再参与剩下的政务,提前起驾回了永寿殿。

    王莽和大鸿胪商定迎立事宜,散朝后便将此事昭告于天下。

    太平峪,保万县。

    天色已晚,渐短的日头早已西坠,山谷中更是比外面黑的早一些。

    县衙后堂门窗紧闭,赵朋和霍鸿对坐在两张长凳上,中间一个高桌整齐摆放着今天长安城内官民两条线递送过来的信函。

    “是刘子婴。”霍鸿声音微微颤抖。

    他的商队已回来有些日子了,小皇帝在草原最后和他说的话,他当然也早就转述给了赵朋。

    “陛下真是深不可测。”赵朋神色也是微变,跟着感叹了一句。

    “把最新的消息整理一下,让蒙儿着人呈送陛下。”赵朋伸手整理了一下本就码放齐整的密信。

    现在每过月余保万县就会给远在乌桓的刘箕通一些消息过去,此事由霍蒙亲自负责,手下一级级传送的站点都不知道消息最终是要传往何方。

    杜迁和蒋兴精挑细选了几十个步跋子好手,计划分三班每两个月调换一次小皇帝身边的侍卫。

    这也是刘箕的意思,这样保万县里虽没有皇帝,但是时时却能感受到皇帝的气息。

    刘箕让蒋兴也参与轮休,蒋兴却不肯擅离他身边,刘箕也就随他去了。

    反正这边还有邬青这个一直觊觎蒋兴的草原大美人,刘箕乐见其成经常给他俩牵线搭桥创造机会。

    蒋兴不知道是榆木脑袋不开窍还是看不起草原的丫头,倒是一直未置可否。

    “刘子婴的事情,也报过去?”霍鸿问道。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