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史前部落生存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80章 梳麻机
    这些麻纱由于被梳的非常细,相当于原先纱线的四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需要多根捻成一道。

    并且在被梳麻机“吐”出来之后,还会经过小木辊的挤压,故而这些纤维之间,已经可以看成是连续到了一起,在纺纱的时候,就不用再去花费时间人工捻线了。

    这就省去了之前需要人工绩线的麻烦。

    “你们看,出来的麻线,每一根几乎都比头发丝还要细,比我们用手撕出来的要细很多,连续性更好,也不用我们去加捻,到时候直接把这些麻纱给送到脚踏纺纱机上,直接就能缠绕成纱锭。”

    “这些麻纱会经过两个硬木或者石头压辊,咱们踩踏板的时候,压辊也会转,把麻纱压得紧紧的,这样麻纱就不容易散。最后,麻纱会缠到旁边的木筒上,木筒转一圈,麻纱就缠一圈,等木筒上缠满了,咱们就把它取下来,这就是能够用来纺织的麻纱了!”

    木菲拿着刚缠好的一小段麻纱,摸了摸感慨地说道:“这麻纱真光滑!比我们用手捻的还均匀,以后纺线之前,就不用再把麻纱一根根捋顺了!”

    “不错,咱们用手搓或者是纺车纺出来的麻纱,就是因为绩线的时候粗细不一致,搓出来的有的粗有的细,织出来的布也不平整;用这机器出的麻纱,从头到尾都一样粗,织出来的布肯定又平整又结实,做衣服穿肯定舒服。”

    黑羽笑着招呼着大家,给大家分配好各自的职责。

    “这器械对熊部落有多重要,你们是知道的。之前我们处理麻,一个族人,一天顶多能梳出两小捆麻,搓出小半斤麻丝;现在有了这器械,一个人喂麻、一个人踩踏板、两个人看器械、一个人收集出丝。一天能处理出来五十多斤麻纱!而且还省去了绩线的工作。”

    因为这个器械将麻丝给分的特别细,在小木辊旋转的过程中,将这些分散开来的细丝,变成了一张张“薄网”,然后通过出口,形成了连续的麻纱。

    “族长说了,熊部落今年种的麻比去年多了一倍,其实并不是只能提升一倍,就是因为我们绩线的速度太慢,这才让部落不敢种更多的麻田。”

    正如黑羽所说,熊洪对熊部落纺织坊这个重要的麻布生产工坊非常重视,无论是原料还是技术,无论是场地还是物资支持,包括人员,几乎都是有求必应。

    只不过在今年之前,纺织坊的生产能力的确有限,虽然经过多次技术和器械上的革新,但限制的因素依旧比较多,尤其是纺织前的准备工作上。

    但现在梳麻机的成功发明,让部落纺织坊的最后一块短板也被补齐,连黑羽都能看出来,部落从来年开春开始,肯定会加大麻田的种植,用来满足部落越来越旺盛的麻布、麻绳等各种麻制品的需求。

    “有了这器械,明年族长就能放心种更多的麻田,到时候我们部落的麻布、衣服,就能去更多部落,换更多的物资回来。”

    “今天下午我们就尝试着用这器械先处理一捆麻,每个人都熟悉一下自己负责的工序,有不懂的就问我或者熊木他们,咱们争取早日把今年的麻都变成麻纱,搞完之后,大家就能休息休息了。”

    因为纺织坊新器械的缘故,熊洪特批这几个族人不用参与考核——事实上他们的水平差不多就在三四年级左右,就算去考,也差不多还是这个水平。

    而梳麻机的重要性,显然比部落多一两个更高年级的族人重要的多,故而熊洪没有丝毫犹豫,就同意了黑羽他们的申请。

    有了新的器械,自然也要有会使用这些器械的族人,到时候多培训一点族人出来,明年麻田收获后,就不愁缺熟练使用器械的族人了。

    “族长,有了这个器械,再加上明年就能改造成功的水力纺纱车,还有斜织机,部落纺织坊的整个工序,几乎都是器械工作了。”

    熊木十分高兴,兴奋的满脸通红,“这样一来,每个月,纺织坊这边至少能出一千匹细布。”

    一台梳麻机,按照现在一天五十斤来算,一个月就能处理掉一千五百斤晾干的麻皮;

    一台脚踏式三锭纺纱机,每天至少可以纺出来50个纱锭,按照目前一锭麻纱一两的标准,差不多有5斤左右。也就是说,一台梳麻机的处理量,就可以供应十台多锭纺纱机。

    不过这只是现在的器械,熊木在成功制造出梳麻机之后,又把目光瞄准上了纺纱机。

    以水力驱动的纺纱机,事实上已经制作出来了,不过现在天寒地冻的,外面也没有水流可以驱动,故而只能用畜力来拉动,一天也就处理五斤左右。

    要是明年改造之后,至少可以达到一台纺纱机一天处理十斤。

    而斜织机一天能够纺织多少布,在纱锭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其实现在比较固定,一台织机,一天就能织出优质的衣服布料一匹多一点,也就是熊部落所谓的细布。

    要是粗布或者用于麻袋上使用的布匹,那这个速度还会更快。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