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明末,我是反贼张献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7章 视察工坊,喜忧参半
    散朝之后,多尔衮独自留在大殿,望着空旷的朝堂,心中五味杂陈。

    豪格公然的顶撞,让他怒火中烧,却也不得不承认,此次决策确实面临诸多风险。

    但关外苦寒,八旗人口有限,想要再次入关,逐鹿中原,就必须借助火器之力。

    他命人将朝中精通火器的工匠与从北京掳掠来的西洋传教士汤若望速速找来。

    不多时,几位工匠与汤若望匆匆入殿,跪地行礼。

    多尔衮开门见山地说:“本王听闻,你们知晓火器制造之法,如今我八旗急需能与张献忠抗衡的火器,你们可有良策?”

    一位老工匠战战兢兢地回道:“回禀摄政王,制造先进火器,需精铁、硫磺、硝石等诸多材料,且工艺复杂,需耗费大量人力与时间。”

    汤若望深知自己被劫持至盛京,无论是欲求自身之安,还是欲传教立教堂,皆离不开多尔衮。

    于是说道:“王爷,在西洋,火炮制作已颇为精良,射程与威力皆有独到之处。

    我可献出部分火炮图纸,以供参考。

    但要想真正打造出强大火器,还需建立专门工坊,培养专业工匠,持续投入资源。”

    多尔衮沉思片刻,说道:“本王不管需要多少人力物力,你们只管放手去做。

    本王会拨出一处闲置王府,作为火器研发工坊,你们即刻着手筹备。”

    与此同时,豪格回到府中,仍在为朝堂上的事愤懑不已。

    他的亲信纷纷围拢过来,谋士进言:“王爷,多尔衮此举看似为大清,实则是在巩固他自己的权势。

    咱们不能坐视不管。”

    豪格皱着眉头,来回踱步:“我自是明白,可如今多尔衮大权在握,强行对抗并非明智之举。”

    另一亲信道:“王爷,咱们可以暗中联络其他旗主,共同抵制火器研发。

    只要大家齐心,多尔衮也不能把咱们怎样。”

    豪格思索良久,最终点头:“此事需谨慎行事,不可打草惊蛇。”

    几日后,多尔衮前往火器工坊视察。

    工匠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搬运材料、打造模具,一片热火朝天。

    他看着初具雏形的火炮,询问进度。

    汤若望有些结巴的回道:“王爷,按目前进度,首批火炮预计三个月后可完成铸造,但要达到理想威力,还需反复调试。”

    多尔衮满意地点点头:“很好,本王会全力支持你们,若有任何需求,随时向本王禀报。”

    而豪格这边,也开始秘密与各旗主接触。

    莽古尔泰、岳托等人对豪格的提议表示赞同,他们认为,若任由多尔衮发展火器,传统八旗骑射优势将被削弱,他们这些旗主的地位也会受到威胁。

    但多铎却将此事暗中告知了多尔衮。多尔衮得知后,冷笑一声:“哼,豪格还不死心。

    既然如此,本王倒要看看,他能耍出什么花样。”

    随着时间推移,火器工坊的研发工作在艰难中推进,工匠们不断攻克技术难题;

    而豪格等人的抵制行动也在悄然进行,他们试图在背后阻碍资源调配,延缓研发进度。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多尔衮不动声色地加快了火器研发工坊的资源调配。

    同时暗中布置人手,密切监视豪格及其党羽的一举一动。

    他深知,此次火器研发不仅关乎军事对抗,更是一场权力的博弈。

    一天,多尔衮接到密报,豪格与几位旗主正于莽古尔泰府上密会,言语间多有对火器研发的不满。

    并商议着如何在朝堂上再度施压,迫使多尔衮放弃计划。

    多尔衮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冷峻的笑容,当即下令:“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待他们商议完毕,将参会人员全部带回王府,本王要亲自问话。”

    当豪格等人结束密会,刚踏出莽古尔泰府门,便被多尔衮的亲兵团团围住。

    豪格脸色骤变,怒目圆睁,吼道:“你们想干什么?

    本王乃皇太极长子,你们怎敢如此无礼!”

    带队的将领恭敬地说道:“王爷,摄政王有请诸位去王府一叙。”

    豪格等人被押至多尔衮王府,多尔衮端坐在主位上,目光如刀般扫过众人,冷冷说道:“本王为了八旗的未来,殚精竭虑,推行火器研发。

    你们却在背后搞小动作,试图破坏。

    你们眼里,究竟还有没有本王这个摄政王?”

    莽古尔泰率先叫嚷起来:“多尔衮,你别仗着权势欺人!

    咱们都是为了大清好,你这火器研发,只会毁了祖宗传下来的基业!”

    多尔衮拍案而起:“住口!

    你口口声声说为了八旗,可如今张献忠凭借火器将我八旗打得节节败退,你们却视而不见。

    本王推行火器研发,正是为了重振八旗雄风,夺回我等应有的天下!”

    豪格冷哼一声:“多尔衮,你少拿这些冠冕堂皇的话来掩盖你的野心。

    你不过是想通过掌控火器,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势罢了。”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