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杨师,现在雁门镇没多少骑兵,也没多少可以作战的士兵。”
    耿舍说了实话,“刚才全民皆兵也只是说说……”
    “兵不在多,能赢就行。”
    “我只要一千,剩下的人装样子就能赢。”
    杨束缓缓开口,“不过赢了之后,我还需要耿将军放下仇恨。”
    “这是何意?”
    耿舍微微皱眉,有几分不解。
    “我负责把匈奴打服,而雁门镇要打开门来做生意。”
    杨束开口道,“匈奴的问题不是赶尽杀绝就能解决的。”
    “若是那匈奴人肯做生意,我也愿意放下一些,只求雁门镇安定一些没有战火。”
    耿舍叹了口气,“但……你可以说我,不一定能说服雁门镇的百姓。”
    打了这么多年仗,一朝和睦,谁做得到?
    “那就要看耿将军有多少威信了。”
    杨束不紧不慢,抽出身上的剑,“若是有这等兵器,你觉得,可赢吗?”
    耿舍双手捧着杨束手中的两尺半短剑,心中有股莫名的激动。
    征战多年,他怎能认不出武器的好坏?
    这等精良的武器锋利耐用,实在是上品中的绝品啊!
    “战后此剑赠予老将军,若是匈奴人还敢不老实,就用此剑告知在下。”
    杨束收起剑十分严肃地开口。
    跟匈奴人在外面正面决战,这是多少雁门镇人做梦都在想的事情?
    “杨师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若是能平了匈奴之患,我定当竭尽全力!”
    耿舍激动之余,竟然起身再次跪下。
    “耿爷爷你先起来,既然老师开口了,就已经会帮忙的!”
    红霓也笑着扶起耿舍。
    “杨师,可否带上末将一起?”
    耿燕也跟着跪下,他想要在杨束身旁亲自见证这场稳定燕国北方的大战!
    “凑齐一千匹马,所有刀剑都交上来,我会全部融了,装备这一整支千人骑兵。”
    杨束开始安排,“事成之后,这样一千骑兵,我要带走一半,跟胡人交易,再多培养五百人不是难事。”
    “孙儿,你现在就去军营,把壮实的年轻人都给集中起来,任杨师挑选!”
    耿舍从怀里掏出一块玉,“见玉如见人!”
    “是!”
    带着激动的心情,耿燕立刻离开。
    “不急于一时。”
    杨束缓缓开口道,“雁门镇将士久战沙场,可以减少一些训练的时间,我先去搞一些兵器来。”
    “杨师,你拿着这个,雁门镇各处随意通行!”
    耿舍又给了一块军中令牌,令牌一角写有耿舍二字。
    “多谢更将军,红霓,走,做事了。”
    接过令牌,杨束便带着红霓离开。
    “老师,不是说要考察民情吗?”
    “现在这样不是就暴露了?”
    红霓有几分不解地问道。
    “这是在给你准备兵马。”
    “你想想,你分了大半兵权给大皇子,现在咱们又不在,大皇子会有什么想法?”
    杨束解释道,“我给的陛下的只不过是权宜之计,能够保全一段时间罢了。”
    红霓顺着杨束的逻辑继续往下想,瞬间不寒而栗。
    多年来,兵权在自己手上,大皇子不敢造次。
    他并不是怕红霓,而是怕她手上的兵而已!
    这回有了兵,什么事做不出来?
    “那我们赶紧回去救父皇啊!”
    想到这儿,红霓瞬间紧张起来。
    “你现在这么急,你就输了。”
    杨束说着拍了拍红霓的肩膀,让她平复几分心情,“治国跟打仗,完全不一样,更凶险更需要你冷静。”
    说到这儿,红霓深呼一口气,逐渐冷静下来后,恍然大悟,“这就是老师要五百骑兵的理由……”
    “考察是一方面,雁门镇如果能够跟匈奴做生意,两边修好,这才是考察的目的。”
    见红霓冷静,杨束才继续解释,“考察整个燕国的情况,根据燕国的情况来制定法令和政策,而不是单纯地照搬秦国,这才是长远之计。”
    “而要让燕国稳定,除了朝中,就是这北方的匈奴问题。”
    红霓微微点头,似乎悟到了什么。
    她的心中也不自觉流出了几分暖意。
    自从秦妙善路走窄了,让杨束绝望……他就开始全心全意帮自己……
    也许现在自己还不能完全取代秦妙善在她心中的地位,但……
    假以时日,自己一定能够成为杨束心中最重要的那个人!
    “现在我们要去军营。”
    “把所有的武器都收拢进来。”
    红霓点点头,杨束一边说一边和她一同前往东边的军营。
    随后是西边的军营。
    有了耿舍的令牌他确实畅行无阻,而且这些士兵听到了杨束的大名,他们的心中更加多了几分激动。
    杨束带着秦国铁骑揍遍六国,现在竟然能够帮燕国对付匈奴,那不是赢定了?
    带来的一百名士兵,倒是用上了,用来搬运这些粗糙且陈旧的兵器。
    在西边的军营,杨束和耿燕碰上了。
    “杨师,听到是您要带兵,大家都很激动。”
    耿燕激动地开口,指了指身后的一千人。
    “他们都是正值壮年,愿意和杨师一同出生入死!”
    这支燕军常年在北境雁门,对于杨束的事多是听说,并没有打生打死的仇怨。
    不过杨束却没有什么高兴的表情。
    只见他走上前去,“父母健在者后退一步。”
    举着令牌杨束严肃命令,“无家室者后退一步!”
    这一千人中又不少人往后退了一步。
    “孩儿不满三岁者后退一步!”
    剩下站着的,不过寥寥数十人。
    “对活着还有牵挂的,后退一步!”
    说完这句话,除了耿燕和三名士兵,所有人都后退了一步。
    “好,你们三人,之后随我与匈奴一战!”
    听到这话,在后面的士兵看傻了,三人怎么打匈奴?
    “杨大人,我们生是雁门的人死是雁门的鬼,绝无牵挂!”
    后面的士兵嚷嚷起来。
    “父母健在,你便身死那是不孝,不顾家室何以顾天下?”
    “还有牵挂,我就不会让你们送死。”
    杨束这番话激励着所有人。
    “杨大人,你可别小看了我们这些雁门的兵!”
    杨束要的就是这句话,他可不会真的傻呆呆带着三人去冲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