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1号宇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章 油炸蝗虫
    回到地球的大难他们,纷纷各自归队。

    大难将资料上交之后,也并未表现出太大的反应。

    蝗虫这种昆虫,如今在野外早已灭绝。因其具备一定的食用价值,所以一直被人类进行养殖。

    甚至在核大战后的某些时期,蝗虫为人类提供的蛋白质以及其他各类营养物质,助力人类成功度过了艰难的阶段。

    在当下人们的观念中,蝗虫与害虫已然毫无关联。农场机器人的内部,根本不会有任何虫害出现。

    某专家表示,在石岩星发现的蝗虫,仅仅是外表与地球蝗虫相似。它或许是某种文明的产物,被用于监测石岩人的一举一动。

    也有人持有其他的观点,一场人类的秘密会议,正围绕着蝗虫事件,展开了各种各样的交流与探讨。

    这些与会人员由生物、昆虫、微飞等相关领域的专家所组成。

    说到微飞,也就是微型飞行器。此项技术早已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小如跳蚤,大至拳头,凡是处于这个大小范围之内的飞行器,统统被称作微飞。

    由于离子武器目前无法实现小型化,所以这些微飞并不具备杀伤能力。更多的时候,它们被应用于探测,以及辅助各类器械的使用。

    当然,越小的微飞其功能也就越少,就拿跳蚤大小的微飞来说,它也就仅仅具备收音的功能,并且在续航方面也是极为短暂。

    还有用于医疗领域的微型机器,它和微飞的唯一区别在于不会飞行。

    这类机器会在具有一定宽度的血管中爬行,协助人们清理血栓、淤血等工作。

    越是复杂的区域,就越是离不开它们。这些微型装备尚未达到机器人的标准,因为它们都需要人类进行操控。

    大难手中拿着油炸蝗虫,正在将其与视频中的蝗虫进行对比。

    反复查看了许多遍,却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得出的结论便是,它就是蝗虫本身。

    专家不禁疑惑难道除了地球,还有另外一个星球存在蝗虫吗。即便湖面发现的蝗虫,是类似于微飞的物件。

    那也能表明蝗虫的外表,是这个文明所熟悉的,不然它们也无法制造出与蝗虫外型完全一致的东西。

    专家们觉得,要是湖面发现的就是生物蝗虫,并且它们在石岩星生存多年。那么它们凭空消失的技能,在生物界根本说不通。

    专家定论,要么是文明厉害,要么是蝗虫厉害。

    就是这样的结果,以微飞进行推论,它就是一个碳基文明的产物。

    专家以生物进行推理,它就是一个超能昆虫,其速度能够达到光速或者亚光速。

    人类知道,亚光速和光速在星球上是很难实现的,只有在太空中才能够达成。

    石岩人的超光速技术,也是建立在反物质、暗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超光速飞行。

    超光速技术的复杂程度,以目前人类的科技而言还毫无概念,硬要形容的话就是难如登天。

    就人类目前的暗物质星舰来说,它在太空中的速度相当于蜗牛。并且在太空中的星舰,都是极为庞大的家伙。

    类似于星舰发动机的物质转换系统,放置在地球上都如同山岳般巨大。

    由此可以想象,一个微型亚光速飞行器,它的造物主将是何等等级的文明。

    人类此刻遭遇这类文明,必然是被瞬间秒杀的结局。

    人类觉得这并非最为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这样的高等文明,他们的星球上竟然有蝗虫。

    石岩人理论,同类文明之间的碰撞,要么是“养鱼”要么是毁灭。

    黑暗森林法则对于同类文明而言就是铁律。

    石岩人觉得“养鱼”,那就是文明等级差距过大,强大的一方将弱小的一方当作鱼来饲养,等到养肥的时候,也就是宰杀的时刻。

    一般而言,相差两个文明等级以上,才会出现“养鱼”事件。

    通常情况下,同类文明相遇便是你死我活的局面。

    按照石岩人的推论,与人类同样属于碳基文明的文明,其文明等级最多也就是 2.5 级。

    比人类的 1 级高出了 1.5 级,相差 1.5 级还未达到“养鱼”的程度,但也相差不多。

    既然是推论,那 0.5 的误差也是存在的,说不定此刻大难的窗外,就有 3 级碳基文明的产物,正在注视着他。

    想到这里,大难不禁打了一个寒颤,赶忙将手中的蝗虫塞进嘴里。

    当用于冲刷食物的烈酒,流经大难胃部之后。

    酒的精灵在大难的体内肆意游走,大难的身体瞬间就暖和了起来。

    由于他职业变更的缘故,对于摄入酒精的量存在限制。

    所以大难就将酒精的度数提高了,在休息期间饮用一点也是无关紧要的。

    略微有些焦黄的蝗虫,味道着实很香,用来下酒堪称绝配,不知不觉间就被大难消灭干净。

    他甚至好奇那天湖面上的蝗虫,是否也是这般口味。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