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1号宇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章 光速蝗虫
    看着热情洋溢、滔滔不绝的坛子,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述他的地球之旅。

    大难也是有类似的经历,遥想当时站在酒店窗前望着霓虹的他,在即将离开石岩星的那一刻,心中也是充满了无尽的惆怅与不舍。

    然而时光匆匆,如今大难回首往昔,一切竟宛如发生在昨日,那般清晰却又那般遥远。

    首次的联合军演,在双方都感到相当满意的情况下圆满地落下了帷幕。

    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由大难带领着人类部队,启程前往石岩星的北极展开实地考察。

    此次考察的目的十分明确,那便是为日后有可能发生的支援作战夯实基础。

    至少要让人类清晰地知晓,倘若在石岩星作战,粮食究竟应该从何处获取。

    从实战的角度出发,在这次的考察活动中,石岩人方面不会提供任何粮食。

    于是,人类的部队将开启为期十天的野外生存训练。

    石岩人慷慨地提供了交通工具,每人一架配备着一根原始操纵杆的陆地飞船。

    此次活动处于高度保密的状态,人类被严格限制只能在北极的指定区域活动。

    大难将队伍分成了三百人一组,共计十组。在生存训练期间,若无特殊状况通常不会安排集体集合。

    整个过程就是各小组充分发挥自主性,只要能够成功撑过十天就行,其他方面倒是没有特别具体的要求。

    大难独自一人在湖边安营扎寨,所谓的营地,其实不过是一艘小小的飞船,再加上一些用于全面观察局势的设备而已。

    大难自己也需要自行寻觅食物,他所肩负的职责,便是保证这些人员在相对安全的状况下,顺利地完成生存训练。

    依照大难和石岩人所提供的资料来看,石岩星的北极,不存在能够对人类安全构成威胁的猛兽,并且森林中的硅包碳食物资源也相当丰富。

    对于大难来说,此次生存演练,就像是一趟充满新奇的异星森林观光之旅。

    又仿佛是一场携带轻武器的组团旅游,大难怎么看似乎都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在生存训练的第四天,大难正手持着电子地图仔细查看。

    地图上的每一个绿色小点都代表着一名队员,此时三百人的小组也已经分散开来,各自按照自己的计划行动。

    突然,一个小点瞬间变红并剧烈地闪烁起来,大难敏锐地察觉到状况发生了。

    当他火速赶到现场的时候,已经有众多队员聚集于此。

    这是一个位于林中的湖边,湖面上几乎看不到一丝波光,密密麻麻的灰褐色物体覆盖了整个水面。

    大难赶忙示意众人不要轻举妄动,由于距离尚有十几米之远。

    大难也难以清晰地分辨这灰褐色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只是湖面上不断跳跃的个体,粗略看上去像是某一类昆虫。

    通过望远镜仔细地观察,最终确认了这灰褐色的物体,竟然正是地球上常见的蝗虫。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石岩人所提供的所有资料当中,各种已发现昆虫的名录里,根本没有蝗虫的记录。

    大难通过逐一查看名录上的图片,也没有发现与蝗虫相似的昆虫。

    人类在来到石岩星的时候,可是经过了极其严格的检疫消杀流程,虽然两个星球的生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总归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所以为了避免生物入侵,人类的排泄物都必须要经过火化处理,如此严谨的措施难道还是失效了。

    为了不惊吓到这些神秘的虫子,人类纷纷各自小心翼翼地后退了一些距离。

    大难与石岩人进行沟通之后,得到的答案也是从未见过。

    无奈之下,大难只能通过摄像设备,尽可能清晰地进行记录。从整个湖面的宏观全貌,

    到每一只蝗虫的细微之处,都被完整而细致地记录了下来。

    当记录工作完成之后,在大难的示意下,现场的队员朝着蝗虫群缓缓地逼近。

    然而就在他们触手可及的那一瞬间,这些蝗虫竟然凭空消失了。

    他们发现蝗虫消失之后,仅仅在水面留下了极其微弱的涟漪,这些涟漪若是不仔细观察,根本难以察觉。

    这究竟是何种高科技的产物?依据人类现有的科学认知,任何生物都绝对不具备凭空消失的能力。

    可为何这些蝗虫能够做到呢?所有人都彻底懵了。

    大难也是满心的困惑:从巨大天象的巨眼和镜像,到这微小蝗虫的凭空消失。难道他的人生就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吗!

    将纷飞的思绪拉回到现实之中,大难果断命令众人在湖边仔细地寻找蝗虫的线索。

    整个寻找的过程耗费了将近一天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总结出了一个明确的事实:

    这蝗虫既不是来自地球的生物,也不是石岩星原本的生物。

    面对如此确凿无疑的结论,大难也只能无奈地苦笑。正所谓虱子多了不痒,怪事多了不愁。

    大难觉得,有时候没有结果或许恰恰就是最好的结果,对于那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实在是不必过度纠结了。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