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祥八年,冬。
漠北经过长达一年的鏖战以后,丁零、东胡等亲近田唐的部族,终于消灭了其余几个不愿臣服田唐的部落。
但战争结束以后,漠北并没有平静,其余几个部族又开始互相残杀。
消息很快被传到洛阳。
大殿上。
韩非将一份漠北地区传来的奏表承上,说:“陛下,丁零部上书陛下,说折兰部不服大唐,暗通月氏,图谋作乱,丁零部摩多单于请求大唐可以支持他们讨逆。”
田秀接过这份奏表看了一眼,说:“贼喊捉贼。”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丁零摆明了是要吞并折兰,所谓的替田唐讨逆,不过是一个借口。
田秀对韩非说:“谴使丁零,谴责摩多,让他老实点。”
韩非听后犹豫了一下,拱手说:“陛下,只怕我们就算派了使者也没用。”
田秀眉头一皱,问道:“为何?”
韩非道:“丁零部如今势力渐大,野心勃勃,他们一心想吞并折兰部扩充实力,怎会因陛下的谴责就罢手。且如今漠北各部纷争不断,若我们强硬干涉,恐会引起其他部族不满,反倒不利于我大唐在漠北的威望。”
田秀陷入沉思,片刻后说道:“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
韩非拱手道:“陛下,我们可先按兵不动,密切关注丁零与折兰两部动态。同时,暗中与折兰部取得联系,给予他们一定支持,但不可让丁零察觉。如此一来,既能制衡丁零,又不会过度刺激他们。待时机成熟,再出面调解,以彰显我大唐威严。”
皇帝听了以后,却并不答应。
“我天朝做事,难道还要偷偷摸摸?”
“偷偷摸摸那叫怂!”
“朕就是要支持折兰部抗击丁零。”
“传诏,加封折兰部首领为王,朕倒想看看,丁零人敢怎样!”
皇帝这一番霸气的宣言以后。
群臣的心都是跟着一紧。
丁零主动上书朝廷解释他们对折兰的战争,说明他们还不愿意和田唐撕破脸,结果朝廷现在就去加封折兰部,这是明摆着不支持丁零。
搞不好丁零会直接反了。
丁零要是扯出反旗,田唐怎么办?
管还是不管?
不管的话,以后田唐在漠北地区的危险荡然无存。
管的话就又要出兵。
但经历了李昭事件后,群臣从心里畏惧皇帝,一时之间居然没有人敢劝阻。
退朝了以后。
皇帝一个人坐在未央宫的龙椅上假寐。
许是年纪大了,皇帝很快就睡着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皇帝终于醒来。
他身上还多了条毯子,田秀把毯子掀开,叫了声:“王奉!”
王奉小跑着进来以后。
田秀问他:“什么时辰了。”
王奉就说:“戌时了。”
田秀点点头,刚要离开,王奉忽然拦住皇帝,欲言又止。
“怎么了?”田秀问。
王奉犹豫了一下,说:“太子来过。”
田秀闻言,就说:“太子来做什么?”
王奉从袖子里摸出一份奏表,说:“陛下请看。”
田秀看完了以后,一言不发。
他将奏表揣到袖中,起身离开。
王奉则是惴惴不安的在后面跟着。
转眼,皇帝到了郭瑗之的寝宫。
郭瑗之正小心的为皇帝揉肩。
田秀开口说:“太子是越发胆大了。”
郭瑗之小心翼翼的问:“太子爷又怎么了?”
田秀把那份奏表拿给郭瑗之。
就听田秀说:“朕在朝会上才刚刚说了要加封折兰部首领为王,结果太子就上书朕,说朕这样会激化矛盾,导致大唐和漠北再次开战。”
郭瑗之看完太子的奏表,也是在心中直呼胆大。
皇帝前脚说的事情,太子后脚就敢反对。
这可真是老寿星吃砒霜,嫌自己命长。
郭瑗之合上奏本,不动声色的替皇帝揉着肩膀。
“陛下,太子爷说的其实也没错。”
田秀诧异的看着后面郭瑗之。
郭瑗之停下手,说:“陛下,妾也觉得,我们公然加封折兰部,确实会激化矛盾……”
说到这里的时候,郭瑗之偷偷看了一眼皇帝,发现皇帝已经变了脸色。
郭瑗之不敢再说了,慌忙跪地请罪。
一直过了很久才听皇帝说:“罢了,起来吧!”
郭瑗之起来以后觉得心惊肉跳,但依旧若无其事地为皇帝揉肩。
田秀说道:“朕也知道这样做会激化和漠北之间的矛盾,但朕别无选择。”
“大唐如果在征漠北,太子恐怕不会同意,又要和朕争执,朝臣中也会有人反对。”
“可我大唐如果对丁零攻打折兰毫无反应,以后漠北就没人听从我大唐的号令了,朕这样做也是逼不得已。”
另一边。
李斯正坐在油灯前,看着摇曳的烛火发呆。
儿子李由进来,轻声道:“父亲,夜深了,该睡了。”
李斯好像没听到。
李由刚准备再叫一声,就听李斯说:“陛下要加封折兰部的消息,你知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