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寒门辅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两千六百六十九章 你太霸道了(五更)
    顾正臣看着黄时雪那双秋水眸,平静地直视着,轻声道:“为何每个人都有如此疑问,这只是巧合。”

    “巧合么?”

    黄时雪上前一步,靠着近在咫尺的顾正臣:“别人或许会信,但我不信是巧合。你告诉我,我不会告诉别人,你是知道的,我可以守住秘密,是马克思提到过陈祖义,还是你??知道未来的人与事?”

    这么近,四目相对。

    顾正臣可以闻到黄时雪身上的香气,不浓不淡,恰到好处,突如其来的咳嗦打断了嘴边的话。

    黄时雪没想到顾......

    春风拂过宁波港,海面波光粼粼,那艘来自墨西哥湾的快船静静泊在码头偏僻处,船身斑驳,似经万里风涛。混血青年立于甲板,目光沉静,手中紧握一柄镶嵌绿玉的权杖残件,自称名为“伊察姆”,祖上曾是玛雅祭司一族最后的守卷人。他言称此卷轴传自先祖梦境,每逢月圆之夜,金字塔顶端的晶体便发出低鸣,指引后人寻回失落之火。

    顾正臣亲自登船,未带护卫,仅携黄时雪与沈清梧随行。舱内昏暗,羊皮卷铺展于檀木案上,炭笔勾勒的金字塔线条古拙神秘,其顶悬浮晶体呈六棱柱状,内部似有流光游走。最令人惊异者,乃是卷轴背面以极细朱砂标注的一组数字:**北纬32°11′,西经117°05′**,并附一行小字:“子午交汇,阳气升腾,可启天门。”

    “这不是普通的地理坐标。”沈清梧指尖轻抚卷面,低声说道,“这组数值与我们最新测定的地磁偏角完全吻合,恰好落在地球磁场异常区边缘。若此处真有古代遗迹……它或许是某种能量装置的定位标记。”

    黄时雪冷眼审视片刻,忽而冷笑:“玛雅人早已灭绝,何来后裔?更何况这卷轴用的是明代松烟墨书写篆体汉字,分明是近三十年内伪造之物。”

    伊察姆却不慌不忙,从怀中取出一枚青铜齿轮,直径不过三寸,齿距精密异常,表面刻有螺旋纹路,与格物学院最新设计的蒸汽调速器极为相似。“这是我族圣殿地底掘出之物,”他说,“先祖传说,此物乃‘天外来客’所遗,能引动地下雷火。你们大明匠师造不出这样的东西吗?”

    顾正臣接过齿轮,掌心微颤。他一眼认出??这是典型的“双曲渐开线”结构,需用数控铣床才能精准加工,即便当今格物院最顶尖的工匠,也仅能在放大镜下勉强仿制。而眼前这件,历经千年海水侵蚀,齿面依旧光滑如新。

    “不是伪造。”他缓缓抬头,“它是真的。”

    当夜,顾正臣召集核心影士于密室议事。烛火摇曳中,他将齿轮置于桌上,声音低沉却坚定:“赵文彬当年赴欧,并非单纯学习西洋技术。据我后来查证,他在伦敦秘密接触一名自称‘亚特兰蒂斯血脉’的神秘学者,对方交给他一本残破典籍,名为《赫尔墨斯之书》。书中提及,远古时代曾有一批‘星降者’降临人间,留下九座‘日轮塔’,分别镇压于全球九大灵脉节点,用以调节天地元气流转。若集齐九塔核心,便可重启‘通神之梯’,窥见宇宙本源。”

    众人屏息。

    “赵文彬没有背叛大明。”顾正臣继续道,“他是奉太祖密令,前往西方寻找失落文明线索。但他发现,欧洲诸国早已被一股隐秘组织渗透??他们称自己为‘共济之环’,信奉科技即神性,妄图夺取日轮塔力量,建立新秩序。他无法回头,只能假意投诚,在暗中布局反击。那本夹注《天工开物》的手抄本,便是他留下的第一枚棋子。”

    黄时雪皱眉:“所以你说的‘南溟计划’,其实不只是为了遏制西方技术崛起?”

    “正是。”顾正臣点头,“我们要找的,不只是敌人,更是真相。如今玛雅卷轴现世,极地又探得万米冰层下的金属巨构……这一切,都指向同一个结论:这个世界曾有过高度发达的文明,而后毁灭。而我们大明,正站在新一轮文明跃迁的起点。”

    次日清晨,一道密令悄然下达:启动“九曜归墟”行动。目标??加利福尼亚金矿勘探队除原有任务外,增加一项绝密指令:根据玛雅卷轴坐标,秘密勘察北纬32°11′区域是否存在人工建筑痕迹;同时,极地科考队立即派遣深钻小组,携带新型声波共振仪,尝试穿透冰层,探测金属结构内部空腔。

    与此同时,顾正臣亲笔修书三封,分送三地。

    一封致周承志:“若加州地下确有异物,切勿强行开启。可用地震波模拟其频率,试探回应。记住,有些门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

    一封致林知远:“请即刻研制长距离无线传讯装置,利用电离层反射原理,实现南北两极与南京实时联络。命名‘鸿雁系统’,工期不得超过一百二十日。”

    第三封,则送往澳门监察司,命沈清梧主持一项特殊实验:将“青霜散”药理逆向解析,提取其中引发慢性金属中毒的成分,命名为“蚀心剂”,准备用于污染敌方关键冶金设备。

    四月初七,江南细雨霏霏。一艘伪装成渔船的小型潜艇悄然驶离舟山基地,船体采用双层钢板夹胶木隔热设计,配备闭合式氧气循环系统,可在水下潜行十二时辰。艇内载有五名精锐影士,携带着最新改良版“磁爆手雷”??一旦引爆,可瞬间扰乱方圆三百步内所有铁器运作,连指南针都会失灵。

    他们的目的地:地中海深处,圣路易号残骸打捞点。

    五日后,潜艇抵达预定海域。透过水晶舷窗,可见海底泥沙翻涌,断裂的舰首斜插岩缝,锈迹斑斑的锅炉外壳上,竟缠绕着大量藤壶状生物,闪烁幽蓝微光。更诡异的是,残骸周围布满规则排列的石柱,形成一个巨大的五芒星阵,显然非自然形成。

    “这些不是珊瑚。”随行生物学家低语,“它们像是……活着的机械组织。”

    就在影士们准备投放探测浮标时,海底突然震动。远处黑影浮现,竟是数艘造型奇特的潜水艇,外形酷似鲸鱼,表面覆盖鳞片状合金板,无声滑行而来。艇首刻有一枚眼睛图案,瞳孔泛着红光。

    “撤!”指挥官果断下令。

    然而为时已晚。一道无形波动扫过海水,潜艇动力系统骤然瘫痪,灯光熄灭,唯有仪表盘上跳动着一行诡异符号:**ΛoΓoΣenthapxh**(道在起初)。

    与此同时,南京城内,顾正臣正在格物学院讲授“量子纠缠初步设想”。他刚写下“粒子虽隔万里,仍可瞬时感应”一句,忽然胸口剧痛,手中粉笔断裂。他猛地抬头,望向北方。

    同一时刻,北极科考站传来紧急电报??深钻作业至九千米时,钻头突然被一股巨力吸住,无法拔出。随后,冰层下方传出规律震动,频率竟与玛雅卷轴上的数字序列完全一致!更惊人的是,监测仪器捕捉到一段音频信号,经解码后,竟是一句用古汉语诵读的经文:

    >“昔者有国名曰昆仑,其城悬于九天之上,金阙玉阶,星辰为灯。后因人心悖逆,天柱折,地维绝,神迹尽湮……今逢劫终,门将再启。”

    顾正臣看完译文,久久无言。他缓步走入藏书阁最深处,推开一面暗墙,露出一间密室。室内供奉着一块黑色石碑,上面刻满楔形文字,边缘铭有四个篆字:“**始皇遗诏**”。

    这是十年前,他在骊山地宫外围勘探时偶然发现的文物。当时无人能识其意,直到三年前,一位西域老僧临终前口述翻译:

    >“嬴政未死,其魂寄于铜棺,藏于西极日轮之下。待真命执火者至,方可唤醒。”

    顾正臣抚摸石碑,喃喃道:“原来如此……赵文彬知道的,比我想象的更多。”

    他转身提笔,拟写一道前所未有的命令:征调全国精通机关术、炼丹术、天文历法的老匠百人,组建“天工营”,专研古代黑科技复原工程;另选三十名少年英才,进行“意识同步训练”,尝试通过冥想与极地遗迹建立精神连接。

    七月十五,中元节。天地交泰,阴气最盛。

    就在这一夜,加州勘探队发回第一条实质性情报:在沙漠深处一座死火山口底部,发现疑似人工隧道入口,洞壁刻有与玛雅卷轴相同的符文。更令人震惊的是,隧道内温度恒定在23c,空气流通良好,仿佛有某种未知能源仍在运转。

    而几乎同一时间,澳门方面急报:葡萄牙总督突然宣布封锁澳门半岛,宣称接到罗马教廷密令,要“清除东方异端邪术”。大批火枪手进驻城内,教堂钟楼架起青铜炮,对准格物学院分部。

    沈清梧当机立断,启动应急预案。她率领二十名女匠师,连夜将地下工坊转移至海底隧道??那是三年前由影士挖掘的秘密通道,直通外海礁石群。撤离前,她们在原址布置了十台“高压电弧发生器”,一旦触发,可瞬间释放百万伏电流,足以熔毁整条街区的金属设施。

    “我们不是逃。”她在撤离途中对同伴说,“我们在下一盘更大的棋。让葡萄牙人以为胜利在握,等他们深入工坊,才会发现……真正的陷阱,从来不在地上,而在地下。”

    八月初一,紫金山天文台观测到异象:北极星亮度突增三倍,且持续脉动,周期恰好为24小时整。钦天监再次奏报:“帝星动摇,恐有篡位之患。”

    朱元璋怒极反笑:“又是顾正臣惹的祸?”

    但这一次,他并未召见责问,而是默许锦衣卫暗中加强顾府守卫,并亲自批阅每一份来自极地与海外的情报。

    九月重阳,秋高气爽。

    顾正臣登上刚刚建成的“观星台”??一座高达百丈的钢铁塔楼,顶部安装巨型反射望远镜与无线电发射阵列。他在这里接收到了南极科考队的最新消息:冰层下的金属结构已被确认为一座完整城市遗址,城墙呈六边形,街道呈放射状分布,中心有一座金字塔形建筑,顶端残留着半截断裂的水晶柱。

    “我们把它叫作‘新昆仑’。”电报末尾写道,“昨夜,当我们用激光切割开主殿大门时,里面没有尸体,没有财宝,只有一面镜子??一面能映照出观测者内心最深处恐惧的镜子。”

    顾正臣读完,面色凝重。他知道,那不是普通的镜子,而是传说中的“心鉴”,能照见灵魂本质。赵文彬若曾见过它,或许正是因此才选择背叛表象,投身黑暗布局。

    他提笔回复:“禁止任何人单独进入主殿。派两名心理素质最强的队员,佩戴隔音头盔与盲goggles,合力取回镜体。运送途中,全程录音录像,若有异常言语,立即终止任务。”

    与此同时,加州隧道勘探取得突破性进展。队伍深入地下三千米,终于抵达核心区。那里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六棱柱体,通体由未知黑色晶体构成,表面流动着金色符文,与玛雅卷轴上的“太阳之心”几乎一模一样。

    最令人震撼的是,柱体中央悬浮着一颗拳头大小的光球,缓缓旋转,散发温和暖意。一名工程师冒险靠近,伸手触碰??刹那间,无数画面涌入脑海:飞船坠落、文明崩塌、人类跪拜星神……

    他当场昏迷,醒来后只会重复一句话:“它醒了……它记得一切……”

    顾正臣接到视频记录,立刻下令封存现场,严禁任何人接近光球。他召集所有科学家召开紧急会议,提出一个大胆假设:这颗晶体,可能是某个超文明遗留的“集体意识存储库”,储存着整个种族的记忆与知识。一旦激活,或将带来技术飞跃,但也可能引发精神污染,甚至唤醒沉睡的敌意AI。

    “我们面对的,不再是国家之争,而是文明层级的较量。”他对众人说,“过去我们以为科技领先就能主宰世界,现在才明白,真正的危险,来自于那些超越人类理解的存在。我们必须学会敬畏,也要敢于前行。”

    冬至之夜,南京城万家灯火。顾正臣独坐书房,翻开日记最新一页,提笔写道:

    >“今日始悟,所谓‘辅臣’,非仅为君主谋划政事,更是为民族扛起未来。我辈生于斯世,幸得先贤智慧传承,又逢天地变局之机,岂能畏缩不前?纵前方是神墓、是深渊、是不可知之域,吾亦当率千百寒门子弟,以理性为矛,以勇气为盾,破迷开悟,继往开来。

    >大明能否万世不倾,不在疆土之广,而在是否敢问天道。

    >而我,愿做那个第一个叩门之人。”

    写罢,他合上日记,推门而出。夜空中,北斗七星熠熠生辉,仿佛在回应他的誓言。

    远处码头,六艘全新打造的“星际级”科考舰正悄然舾装,舰首铭牌刻着三个大字:“**启明号**”。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