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年代美人娇又媚,勾的糙汉心尖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1章 爸爸看到你了
    铅笔痕迹已经有些模糊,但那些代表危险区域的红色标记依然刺眼。

    予安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妈妈总在深夜工作,为什么外公总盯着电视里的军事新闻看。

    第二天上学前,予安把折成方块的作文塞进书包夹层。

    经过军区大门时,她对着站岗的哨兵敬了个不太标准的军礼。

    哨兵愣了下,随即挺直腰板回以标准的军礼。

    课间,李小军神秘地告诉她:“我爸爸申请调去修理连了。”

    他掏出一张照片,上面是李叔叔站在装甲车前的样子,“他说要修好每一辆战车,这样……”

    “这样爸爸他们就能平安回来。”

    予安接上他的话。

    两个小朋友相视一笑,阳光透过梧桐叶在他们脸上投下细碎的光影。

    放学时,予安在校门口看见个意外的人。

    外公拄着拐杖站在梧桐树下,手里拿着两个蛋卷冰淇淋。

    “医生批准我适当活动。”他笑眯眯地说,“走,带你去个地方。”

    他们慢慢走到军区荣誉室。玻璃柜里陈列着各个时期的军功章,外公停在一个角落的展柜前。

    予安踮脚看去,发现里面是件布满弹孔的旧军装,标签上写着“钢铁七连宋建国,1979年者阴山战役”。

    “当时我们连就活下来七个人。”外公的声音很平静,“现在想想,那些牺牲的战友,不也都是别人家的儿子、丈夫、爸爸?”

    予安突然明白外公为什么总不愿提过去。

    她把没动的冰淇淋轻轻放在展柜前,就像电视里看到的祭奠仪式那样。外公揉了揉她的头发,什么也没说。

    回家的路上,祖孙俩经过训练场。新兵们正在练习匍匐前进,迷彩服上全是泥浆。

    有个瘦小的士兵落在最后,却咬着牙不肯停下。

    予安想起作文里写的一句话,轻轻念出声:“英雄不是不会害怕,是害怕时还在坚持。”

    外公的拐杖顿了下。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训练场边缘的红旗杆下。

    晚饭时,宋霆野带回个好消息:他被任命为新兵训练营的客座教官。

    “主要教野外急救,”他给每个人碗里都夹了菜,“用爸那些战场经验。”

    予安注意到,爸爸说这话时,外公的背挺得比平时直。孟沅抿嘴笑着,又给外公添了半碗饭。

    临睡前,予安把修改好的作文工整地誊写到稿纸上。

    她在结尾加了一段:“我家的英雄们从来不说自己伟大。他们只说‘这是应该的’。就像梧桐树不会说自己为什么站在路边,只是默默给人荫凉。”

    清晨的阳光透过纱帘洒进房间,予安睁开眼睛,发现床头多了一个迷彩布缝的小熊。

    小熊的右眼是一颗纽扣,左眼则缝着一枚小小的五角星。

    她抱起来闻了闻,上面有淡淡的机油味——是爸爸的味道。

    “爸爸回来过?”她赤着脚跑出房间,发现厨房里妈妈正在煮粥,灶台上还放着一杯喝了一半的浓茶。

    “爸爸凌晨回来的,又走了。”孟沅搅动着锅里的皮蛋瘦肉粥,声音很轻,“西南战区临时有任务,他们团要提前出发。”

    予安攥紧了小熊,喉咙里像是卡了一颗话梅,又酸又涩。

    她想起昨晚隐约听到的开门声,还有爸爸轻轻摸她额头时粗糙的掌心触感。原来那不是梦。

    “他留了东西给你。”孟沅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牛皮纸信封。

    予安拆开,里面是一张手绘的地图,标注了西南战区的地形和爸爸部队的驻扎点。

    地图边缘还画了一棵小小的梧桐树,树下站着火柴人一样的全家福。翻到背面,是爸爸的字迹:

    “安安,这次任务不会太久,回来教你打军用绳结。——爸爸”

    她小心翼翼地把地图折好,塞进书包的夹层里。

    课间操时,李小军神秘兮兮地凑过来:“予安,我爸爸说,这次演习可能要一个月。”

    予安捏紧了口袋里的子弹壳哨子,没说话。

    “不过你别担心!”李小军压低声音,“我爸爸说,宋叔叔他们团是精锐部队,装备最好,还有空中支援。”

    予安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从书包里掏出爸爸留的地图:“你看,他们在这儿。”

    两个小脑袋凑在一起研究地图,李小军指着一条弯曲的蓝线说:“这是怒江,我爸爸说雨季时水流特别急,但他们有舟桥部队,能快速架桥。”

    正说着,张老师走过来,看到地图后愣了一下:“这是……”

    “我爸爸画的。”予安赶紧解释,“他在西南战区。”

    张老师没多问,只是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今天的作文课,你可以写写这个。”

    放学后,外公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膝盖上摊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予安凑过去,发现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符号和简图。

    “这是当年在战场上用的简易密码。”外公指着其中一页,“比如这个‘△’代表敌人,这个‘○’代表友军。”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