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地计划已经展开,双叉岭向西四百里,尽收入大唐版图。
新增之地另设州县,名为界州,下辖四县,刺史县令即刻选派上任。
街上押送的并非俘虏,而是在界州捕获的山贼盗匪。根据大唐律法,他们要去服苦役,修筑巩州和界州的道路。
“长老若是要西行不妨等上几日,待这些人修好了道路再出发。”
唐王御弟到来,巩州官员怎敢不来迎接,当即就有属吏建议玄奘在巩州多住几天。
玄奘怎么可能同意,在巩州城休息一夜,天不亮一行人继续出发。
走了两日,来到福原寺。
福原寺众僧忙着收拾行李,见玄奘前来,立刻放下手中的事。
“长老从何处来?”
福原寺方丈提前得到过信,但还是忍不住确认。
玄奘实在是太年轻了,让人忍不住怀疑。
玄奘拿出通关文书,福原寺方丈这才打消疑虑。
“僧纲请室内待茶。”
主持领着玄奘入后堂,随从在知客僧的引领下安置马匹行李。
一路上大小和尚忙着收拾经卷行李,看得玄奘疑惑不已。
“敢问方丈,寺中可是遇到了什么事?”
玄奘想问是不是遇到什么难事,可大小和尚喜笑颜开,高兴得很。
方丈回答:“界州新立,陛下仁慈,着我等寺僧前往界州宣讲佛法,与刺史共同教化。”
李世龙和方镜约定,让方镜出手帮忙,他就听方镜的向外开疆拓土。
可是整个过程中,方镜什么作用都没起到,完全是魏征他们自己摆平了手尾。
然而李世民还是决定遵守约定,派出河州卫向西夺取鞑靼数百里领土,建立新州。
不是怕了方镜,而是怕了佛门。
在李世民心中,佛门比方镜要可怕太多,天子的生死在他们手中不过是随意操弄的存在。
虽然游览地府的过程中没有一个佛门中人出现,但这种伎俩怎么瞒得过李世民。都不用猜,谁是受益者,谁就是幕后黑手。
所以李世民急需一个能够抗衡佛门的存在,方镜就是他选中的人。佛道两家相互制衡,他这个皇帝才能坐得安稳。
道门不是要开疆拓土嘛,那就顺了他们都是心思。但要让佛门插手参与治理,将佛道两家的战场放在大唐之外,无论输赢都影响不了大唐的根基。
于是在指派河州卫出兵的同时,李世民给佛门下旨,让他们前往教化。
天下佛门简直不要太高兴。刚刚召开了规模最大的水陆大会,影响力正大。又派他们前往新州宣讲佛法,朝廷的偏向已然确定。
福原寺只是占了地利,天下各大寺庙都有派人前来,要将界州上下都打上佛门印记。
道门的表现比较迷惑,不仅没有游说亲近的官员上书,甚至连今年的收徒都暂停了。
要知道李唐皇室认祖宗都认到了李耳身上,道门在大唐具有天然的优势,可面对这种情况竟然主动退却,实在令人费解。
费解归费解,佛门动起手来没有丝毫犹豫,迅速抢占市场,将信众转化到自己这里。
“阿弥陀佛。方丈莫非看不出,我佛门以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势?”
玄奘不只是精通佛法,对另外两家的学说也不陌生。
毕竟佛法是外来物,要是不进行本地化,根本没有传承的机会。
千年竞争下来,三家把对方的那些东西都快研究烂了。
所以他一眼就看出其中问题。
佛法有一项致命缺陷,那就是不事生产。不是说真的什么都不干,而是不交税。
因此佛门越是兴盛,距离灭佛也就越近。
方丈双手合十,如此局面他如何看不出。但利益得失大网已经织就,无人可以破坏,哪怕是皇帝也不行。
“所以我等生路只在界州。”
大唐境内的名寺已经商议好了,界州他们只传佛法,不再放贷,侵占土地。
还要拿出部分积蓄帮助建设界州,向朝廷展示诚意。
玄奘虽然这僧纲那僧纲的,实际是只是一个虚名,真正涉及利益,没有人在乎他的意见。
“阿弥陀佛。”
玄奘感觉身上的担子越发沉重,可他又看不出任何破局之法,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大乘佛法上。
修整了一夜,玄奘再度起程。
“长老不妨再等几日,届时有官兵护送,路上也能有个照应。”
虽然抓了很多强人盗匪,但路上难免遇见野兽,尤其是河州卫搜山惊动不少猛兽。
玄奘拒绝了方丈的好意:“早一日取来真经,便能早一日度尽人心贪念,等不得。”
方丈听出玄奘的言外之意,一言不发,只是领着寺中和尚向他行礼。
“长老保重。”
玄奘起程,身旁随从扶他上了马。
“你等回去吧。”
随从不知所措,他们是皇帝指派,怎么敢就此回去。
“你们非我佛门中人,取经之事与你等无干。”
玄奘一夹马腹,甩开两人向西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