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英雄们回来了!平定吐蕃的英雄们回来了!”
“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啊!”
李乾率领的凯旋之师所到之处,无不引发阵阵惊叹。百姓们争相赶来瞻仰这些创造历史的英雄,脸上写满了崇敬与激动。
吐蕃之地,华夏数千年来从未纳入版图。
如今,这片雪域高原终于被大唐平定,成为华夏疆域的一部分。能够亲眼目睹创造这一千古伟业的英雄,是何等荣耀,何等激动!
凯旋的消息如春风般迅速传开。百姓们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赶来,在李乾大军途经的道路上翘首以待。
“人真多啊。”李乾望着道路两旁黑压压的人群,不禁感叹。
“是啊,从河湟开始,所到之处都是人山人海。”郭子仪点头附和,“就连夜间行军,沿途都是等候的百姓。”
“这才是英雄该有的荣耀!”李光弼昂首挺胸,豪情万丈,“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这份荣耀,是对将士们浴血奋战的最好褒奖!
李乾环视麾下将士,只见人人昂首挺胸,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能够参与平定吐蕃这一千古盛事,本就是莫大的荣耀。而百姓们发自内心的爱戴与崇敬,更让将士们心潮澎湃。
若不是李乾军令森严,将士们恐怕早已载歌载舞,尽情欢庆了。
“英雄们,喝点庆功酒吧!”
“英雄们,尝尝刚出锅的肉食!”
百姓们捧着热腾腾的酒肉,恨不得将家中所有都献给这些凯旋的勇士。
这感人的场面,更凸显了唐军纪律的严明,将士们谨守军令,分毫不取。
“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之师!”
“有这样的军队,何止能灭吐蕃,就是大食也不在话下!”
“当年卫国公灭突厥时,将士们还接受百姓犒劳呢。这位监军的军纪,比卫国公还要严明!”
百姓们的赞誉如潮水般涌来。他们说得没错,真正的考验,往往在胜利之后,能在辉煌胜利面前保持清醒,方显名将本色;能在万众欢呼中严守军纪,才是真正的精锐之师。
就这样,在百姓的夹道欢呼中,李乾率领着这支荣耀之师,日夜兼程,向着长安进发。
沿途的每一处驿站,每一座城池,都在为这支创造了历史的军队而沸腾。
-----------------
长安城,麟德殿内。
李隆基身着明黄龙袍,头戴九龙金冠,端坐在龙椅之上。殿内金碧辉煌,群臣肃立两侧,人人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喜色。
“诸位爱卿今日倒是欢喜得很啊。”李隆基目光扫过李林甫、陈玄礼、太子李亨、杨国忠、安禄山等人,嘴角含笑,“不过也难怪,连朕都欢喜得紧。自朕登基以来,励精图治,开创这开元盛世,边关安定,百姓乐业。有人说朕之功业已超越太宗皇帝...”
说到此处,李隆基的声音愈发洪亮。
确实,在他治下,大唐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盛世。这一千多年来,再无一个朝代能与之比肩。
“如今吐蕃已定,成就华夏数千年未有之伟业。”李隆基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朕以为,此时朕之功业,确实已超越太宗。若再能平定大食...”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会意的笑声。
“李乾大军行至何处了?”李隆基话锋一转。
“启禀陛下,”高力士快步上前,尖细的声音中难掩激动,“李将军距长安仅百里之遥了。”
“好!”李隆基大袖一挥,“太子,按议定仪程,你去迎接我大唐的英雄们吧。”
“儿臣遵旨!”太子李亨声音洪亮如雷,转身大步离去。
这一幕,却让杨国忠眼中闪过一丝阴鸷。
为了争取这个迎接功臣的差事,他可是煞费苦心,甚至请动虢国夫人和杨贵妃吹枕边风。谁知李隆基竟丝毫不为所动,执意让太子出面。
安禄山站在一旁,那张圆润的脸上虽然堆满笑容,眼中却暗藏不甘。
这个精明的胡将深知,能参与这样的盛事意味着什么。他同样动用了杨贵妃的关系,却依然未能如愿。
殿内群臣看似其乐融融,实则暗流涌动。
李隆基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却只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这位开创盛世的帝王,比任何人都清楚,今日的荣耀庆典,明日就可能成为权力角逐的战场。
“都记住了,”李隆基突然沉下脸来,声音虽轻却不容置疑,“此次庆典,不得有任何差池。若有闪失,严惩不贷!”
“臣等遵旨!”群臣齐声应和,声音在宏伟的麟德殿内回荡。
李林甫冷眼旁观,将杨国忠和安禄山脸上的不甘尽收眼底。
他嘴角微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这两个蠢货,竟还看不透圣意,陛下这是在为太子李亨铺路啊!
迎接凯旋之师这等荣耀之事,自然要留给未来的储君。
经此一事,太子在朝野间的声望必将更上一层楼。李林甫眯起眼睛,心中暗忖:这对自己的权势可不是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