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东宫夺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9章 步步为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书芹已小跑着冲了过来,一把扶住她的胳膊。

    蒋芩弱弱地抬起头,目光怯怯地望向宁宣帝,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陛下,不用劳烦太医了,臣女……臣女好着呢。只是方才头晕了一下,现在已经没事了。”

    她顿了顿,语气转为委屈。

    “刚才……我也不清楚怎么回事,前脚看见宋小姐一个人往这边走,神色匆匆,像是有什么隐秘之事,我心里好奇,便悄悄跟了过来。谁知一进那小屋,眼前突然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都这种时候了,她竟还想着把宋初尧扯进来背锅!

    宋初尧闻言,脸上却依旧平静如水。

    “是吗?我不过是帮九公主找她丢的东西,才跑到这儿来的。那小屋偏僻,我也是无意间发现她那只小蚂蚱落在野草堆里,才顺手捡了进去。倒是没留意蒋小姐也在……若她跟在我身后,为何不唤我一声?反而独自进去,还忽然晕倒,实在令人不解。”

    她说完,便不再多看蒋芩一眼,径直走向站在一旁的九公主。

    她从袖中轻轻取出一只用野草细细编织的小蚂蚱。

    颜色嫩绿,触角灵动,栩栩如生。

    她半蹲下身子,与九公主视线齐平。

    九公主接过那小草编的蚂蚱,仔细看了看,脸上立刻绽开笑容。

    她抬头看向神情莫测、目光深沉的宁宣帝。

    “父皇,这就是我的蚂蚱!我找了好久都没找到,多亏初尧姐姐帮我找到了!她还说,草编虽小,但用心做了,就是最珍贵的。”

    宁宣帝眼神深沉,目光在宋初尧和九公主之间来回打量。

    四周一时鸦雀无声,连风吹过檐角的声音都清晰可闻。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只有凌楚渊,站在人群之后,冷眼旁观。

    他扫了一眼那几根明显刚编出来的草玩意儿。

    以前她就爱弄这些小把戏逗他开心。

    现在胆子更大了,居然敢把这些玩意儿拿到帝王面前当证据使!

    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他心里清楚,宋初尧此举看似莽撞,实则步步为营。

    她根本不是来认错的,而是来反将一军的。

    虽然嘴上不屑,但他心里却是松了口气。

    原本往前迈的脚尖悄悄收了回来。

    他知道,事情若真闹大,对谁都无益。

    尤其是对宋初尧,若她被当场定罪,他即便想救,也难以开口。

    而现在,局势尚有转圜的余地。

    宁宣帝冷冷扫视最先赶到的宫婢。

    “说!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无法平息这场风波。

    更何况,蒋芩如今就站在一旁。

    哪像个刚遭毒害的人?

    要是真说宋初尧害了蒋芩,可现在蒋芩站都站稳了,脸不白气不喘。

    她甚至还冲着几位大臣的家眷点头微笑。

    这副模样,哪里像是中毒或受惊?

    宁宣帝再怎么讨厌宋初尧,判罪也得讲证据。

    他不能凭一己之怒,就定下死罪。

    尤其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更不能失了帝王威仪。

    那些宫婢膝盖发抖,冷汗直流。

    她们互相看看,眼神中满是恐惧与无助,最终哆哆嗦嗦地开口。

    “回……回陛下,奴婢们只看到蒋小姐倒在门外,似乎是晕了过去……”

    “然后,宋小姐带着九公主从屋里走了出来,神情自若……别的,奴婢不知。”

    “哈哈哈!”

    一直没出声的吉安木突然笑了。

    他生得俊美风流,眉目如画,一袭墨色锦袍衬得他气质卓然。

    他缓缓站起身,手中折扇轻摇。

    “北魏陛下,今儿这事,怕是误会!”

    他语气温和,却字字如针,直指要害。

    “蒋小姐如今安然无恙,宋小姐又未曾动手,单凭几根草编的小玩意儿,便要定人死罪,未免太过草率了。”

    话说到这份上,再看看那边活蹦乱跳的蒋芩,扶着宫女的手还在笑嘻嘻地说着什么。

    要是还硬要治宋初尧的罪,岂不是显得宁宣帝太偏心?

    甚至可以说,是公报私仇。

    平时自家的事也就罢了,今日朝中大臣、贵女云集,还有外邦王子在场。

    若是因此落人口实,岂不是让北魏蒙羞?

    吉安木这一句话,既是为宋初尧开脱,也是在提醒宁宣帝。

    莫要因私废公。

    宁宣帝心头的火气无处发泄,全都砸在了宫婢头上!

    “废物!连个事情都查不明白,拖下去,四十大板!”

    那几个宫婢脸色惨白,双眼失神,双腿一软。

    四十板子下去,皮开肉绽。

    轻则重伤,重则丧命!

    她们张了张嘴,想要求饶。

    “陛下。”

    这时,宋初尧又开了口。

    她缓步上前,裙裾轻曳。

    “陛下,不能怪她们。”

    她微微垂眸,语气中带着几分怜悯。

    “她们说的,都是亲眼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