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1985:15天赚了30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九十一章 绥芬河市
    9月1日,鹏城。

    张卫国将狗蛋和妞妞送到学校门口。

    “狗蛋,上课要认真听讲,和同学们好好相处。”

    妞妞向他保证:“爸爸放心,我会保护好弟弟的!”

    狗蛋抱着张卫国的腿,有些不舍:“爸爸,你什么时候来接我们?”

    “放学后,妈妈会来接你们的。”张卫国笑着摸了摸妞妞和狗蛋的头。

    目送两个孩子走进校门,张卫国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随后,他开车送李雪梅去公司。

    “雪梅,到了公司,有什么不懂的就问谢总监,别不好意思。”张卫国叮嘱道。

    李雪梅点点头:“我知道了,你放心吧。”

    他知道,李雪梅聪明能干,一定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

    过了几天,张卫国和谢彪一行六人,踏上了开往黑省的火车。

    列车轰鸣,穿梭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与东北的茂密山林之间。

    车窗外,风景由南方的湿润秀美渐渐变得粗犷辽阔。

    40多个小时的奔波,将鹏城的湿热抛在身后,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北方的凉意,以及扑面而来的泥土与枯草的气息。

    终于,列车汽笛长鸣,停靠在边陲小城绥芬河。

    绥芬河站,作为连接华国和苏俄的铁路枢纽,人流混杂,俄语和东北话交织在一起,构成独特的边境风情。

    空气中弥漫着火车煤烟与北方特有的粗犷味道。

    下了车,一行人租了一辆面包车,来到市区,寻到一家当地招待所住下。

    招待所的房间简陋,却打扫得干净整洁。

    放下行李,众人便出了门,打算先填饱肚子,顺便打听些消息。

    招待所旁边就是一家小餐馆,热气腾腾的锅包肉和猪肉炖粉条上桌。

    张卫国找了一位吃着大蒜的当地大哥攀谈起来。

    “大哥,听说咱们这儿跟老毛子做买卖挺火的?”

    张卫国夹起一块软烂的猪肉,状似随意地问。

    大哥嘴里嚼着肉,含糊道:“城东头有个黑河市场,那可是专门跟苏俄人倒腾东西的地儿。只要你有货接过去,甭管啥,老毛子都抢着要!”他猛地灌了一口啤酒,打了个饱嗝,又补充道:“听说他们那边物资短缺,特别是吃的和衣服,你拿一车皮吃得过去,保准被抢光!”

    谢彪听得心潮澎湃,狠狠地往嘴里扒拉了一口饭。

    刘军和王浩两人对视一眼,眼里也闪着光,倒爷经验告诉他们,这里头的利润比去港城倒腾电子表,估计还要高。

    吃过饭,几人回到招待所,众人围坐在一起,商议起接下来的行动。

    张卫国率先开口:“咱们的货,还有两天才能到,这两天可不能闲着。要做的事有几件:第一,租十五辆大卡车。这趟货量大,得保证运输能力,一次性把货运到交易点。第二,也是最重要的,跟当地政府搞好关系。咱们人生地不熟,虽然身手还行,可也只有六个人。强龙不压地头蛇,不如给点甜头出去,请他们的民兵帮忙押送货物,这样咱们交易的时候才能安心。”

    谢彪重重地点头:“卫国兄弟说得没错,这买卖是咱们做,但地盘是人家的。出点钱,买个平安,也买个便利,值!”

    刘军挠了挠头:“卫国哥,那咱们是不是还得请个翻译?跟老毛子交流,语言不通可麻烦。”

    张卫国有了系统奖励的语言精通,倒是会俄语,而且流利得很。

    但他一个人会听会说没用,还得让其他人能听懂老毛子的话。

    “嗯,是要请个翻译,而且要靠谱的。”

    他点点头,面色如常,心里盘算着如何才能找到一个专业的翻译。

    商议完毕,几人再次出门,直奔黑河镇政府。

    张卫国上前说明来意,镇政府的门卫看了看他们,迟疑片刻,最终还是放行。

    很快,他们就见到了镇长。

    镇长是个四十多岁的精瘦汉子,听闻他们有一火车皮的食品要和苏俄人交易,眼睛顿时亮了。

    对绥芬河这个边境小镇来说,只要有商人愿意来黑河市场交易,就意味着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太好了,张老板,你们这是给镇里帮大忙啊!”

    镇长站起身,热情地伸出手,“现在边贸刚起步,咱们镇里正愁没有大宗的货源呢。”

    “镇上能抽调六十个民兵,协助押车,也能帮忙协调你们和苏俄人的交易。他们都常年跟老毛子打交道,门儿清!”

    张卫国对镇长表示感谢,随即提出了报酬:“镇长,民兵兄弟们辛苦了,我们按照每人每天十块钱给辛苦费,全程管饭。”

    镇长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这年轻人懂事,出手也阔绰。

    “张老板真是爽快!”

    他笑着应了下来,这笔收入对民兵们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外快。

    张卫国又问起交税的事,镇长摆了摆手:“现在边贸初期,咱们鼓励发展,暂时不用交什么税。你们只要在黑河市场交个摊位费就行,每个摊位一天二十块,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