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合院之胎穿193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0章
    王干事笑着说道:“赵干事,我看你也在看《实践论》,正好我有些疑问想和你探讨探讨。”

    赵干事放下手中的书,热情地回应:“好啊,王干事,咱们一起交流交流。”

    两人便围绕《实践论》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从理论的核心观点到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十分热烈。

    郑岩在一旁听着他们的讨论,也深受启发。放下手中的课本,拿上(实践论),加入到赵干事、王干事的讨论中。

    上午十点左右,办公室门被敲响。同时伴随着女人的声音传来。

    “三位同志,你们好。请问哪位是赵品立,赵干事?”

    三人同时望了过去,只见门口站着两位二十上下的女同志。

    赵干事起身走向门口。

    “两位同志,你们好。我就是赵品立,请问你们找我什么事?”

    郑岩和王干事也起身跟在赵干事身后。

    两位女同志向赵干事微微点头。

    自我介绍道:“赵干事,您好。我叫张艳,今年十八岁,祖籍吉林,随家人刚来四九城半年。”

    “赵干事,您好。我叫郑兰英,今年十七岁,祖籍长春,随家人刚来四九城四个月。”

    两位女同志相视一眼,同时面向赵干事说道:“我们是新加入青年团的团员,被安排到宣传部学习的。”

    赵干事露出和蔼的笑容,热情地说:“欢迎两位新同志,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来,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王默然同志,也是宣传部的干事。这位是郑岩同志,和你们一样,也是来总部学习的。”

    王干事也在一旁附和:“张艳同志、郑兰英同志,你们好。我叫王默然,祖籍邢台,今年二十一岁,来四九城两年了。”

    郑岩看着两位青春洋溢的女同志,也笑着自我介绍:“张艳同志、郑兰英同志,你们好,我叫郑岩,祖籍南昌,今年十六岁,来四九城七年了。”

    “张艳同志、郑兰英同志,来,你们以后坐这。

    咱们青年团的主旨是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中。有什么任务时,咱们作为青年团团员,一定要积极参加。

    没有任务时,咱们就在总部围绕着国家政策,互相交流、探讨。还有啊,教员的(矛盾论)(实践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也是需要学习的。”

    赵干事邀请两位女同志进来,安排了她们坐在以前黄鑫、邢承宇的位置上。也说明了一下青年团团员平时的任务和需要学习的东西。

    这时,张艳突然拿出一本(实践论),有些羞涩地说:“赵干事,在加入青年团时,这些我们都知道了,也正在学习这些,就是这本(实践论),有些地方不太明白,想向您请教。”

    赵干事眼睛一亮,马上来了兴致,说道:“没问题,咱们刚好也在讨论这本书,咱们可以一起交流交流。”

    于是,众人围坐在办公室的会议桌旁,又围绕《实践论》展开了新一轮的探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两位新同志也提出了的问题。

    一场新的讨论,又增添了不少新的思路,办公室里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起来。

    过了半个小时,办公室的门又一次被敲响。五人回头望去,这次门口来了三个人,两男一女。

    赵干事再次迎了过去,郑岩四人也跟在后面。众人都自我介绍了一下。

    新来的三人,分别是:牛中泉,今年二十一岁。吴大胖,今年十九岁。赵杏儿,今年十九岁。三人都是四九城人。

    众人认识了一下。郑岩和赵干事说了一声,就要去厨房做饭。

    其他人听后,纷纷表示可以去帮忙。

    中午吃饭时,王书记三人在厨房张贴了一张大字报。上面写着青年团九部、二室、一处,十二位副主任的任命。

    同时表明,现在的青年团总部小了一些,不能同时容纳三百人。过段时间分配好的地方,青年团总部就会搬迁。

    日子一天天过去,总部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团员。有一些老团员来总部,是有编制的干事。更多的团员是来总部学习爱国教育,提高思想觉悟的。

    1953年6月18日。

    青年团总部新的办公地点批下来了,在东城区建国门大街。

    王书记当天就安排了,所有在总部的干事和团员去打扫新的办公场地。

    浩浩荡荡一百三十多人,全都去新的办公场地打扫卫生。

    至于另外不常在总部的近两百人,都是青工部、青农部、学校工作部和少年儿童工作部的人。

    人多力量大,半天时间,新的办公场地就打扫的干干净净。

    1953年6月19日。

    青年团总部就从西城区搬去了东城区。

    郑岩再也不用早起,辛苦骑车四十多分钟,赶去西城区的青年团总部。

    1953年7月1日。国家宣布了一项政策,要求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统计国内有多少人口。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