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吻悠长而甜蜜,仿佛将午后的阳光也融化了进去,驱散了夏小北心头那一点莫名的烦扰。
楚向南总是这样,用他的方式,想要为她圈出一片纯粹快乐的天地,虽然方式有时略显霸道,但初衷从未改变。
一吻终了,夏小北微微喘息,脸颊泛起红晕,轻轻捶了下楚向南的胸口。
“就会用这招。”
“管用就行。”
楚向南低笑,指尖摩挲着她微微发烫的脸颊,眼神里的温柔几乎要将人溺毙。
胖猫在一旁的软垫上懒洋洋地翻了个身,露出毛茸茸的肚皮,似乎在无声地抗议这波“猫粮”撒得有点过分。
小小的插曲似乎就此过去。
日子依旧平稳向前。
又过了些时日,一个寻常的周末,夏小北在邮箱里发现了一本崭新的艺术杂志。
她起初以为是订错了,直到翻开封面。
她的呼吸微微一滞。
封面不是别的,正是那幅《家》。
只不过,并非原画,而是一张精心拍摄的照片。
角度选取巧妙,柔和的光线,窗内的相依剪影,窗外的胖猫,甚至连画框边缘和陈默画廊那面斑驳的墙都入镜了,仿佛捕捉的是这幅画在画廊橱窗里展出的瞬间。
旁边是一行小字:“城市一隅的温暖诗篇——青年画家陈默的‘日常之光’”。
夏小北怔怔地看着,心里涌上一股复杂难言的情绪。
不是直接刊登画作,而是以这种“现场记录”的方式……
楚向南走过来,从她手中拿起杂志,翻看了片刻,眉头微挑,随即舒展开,嘴角甚至牵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这小子,脑子倒是活络。”
“这……算不算……”
夏小北有些迟疑。
“不算。”楚向南放下杂志,语气肯定,“他没有出售画作的版权,这只是对展览现场的艺术报道,很聪明,也守住了约定。”
他顿了顿,看向夏小北,“看来,他并没放弃他的机会,只是换了一种方式。”
夏小北看着封面上那幅熟悉的画,以另一种形式被更多人看见,心中那点小小的芥蒂忽然就烟消云散了。
一种更为轻盈的喜悦漫了上来。
陈默没有违背承诺,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这或许是最好的结果。
“看来,艺术和现实,也不总是非要对立不可。”
她轻声说,像是自语,又像是说给楚向南听。
楚向南揽住她的肩,将她带入怀中,“嗯,你高兴就好。”
几天后,他们意外地收到了陈默托王哥转交的一个厚实信封。
里面是那本杂志,还有一张小卡片。卡片上是陈默洒脱的字迹:
“楚先生,夏小姐:杂志社友人恰巧拍到橱窗展览,觉得意境很好,用于报道。谨此说明,并致谢。画展之事,我会努力。另,附上小礼,聊表谢意。”
信封里还有一张小巧精致的画卡,是胖猫单独的速写,憨态可掬,右下角是陈默的签名。
夏小北拿着那张画卡,和楚向南相视一笑。
最后一点隔阂也彻底消散了。
傍晚,夕阳将天空染成暖橙色。
两人牵着手出去散步,自然而然地又走向了画廊的方向。
橱窗里依旧挂着不同的画作,《家》已经收了起来,想必是正在为未来的画展做准备。
他们并没有进去,只是像许多寻常的路人一样,慢慢走过明亮的橱窗。
胖猫乖巧地跟在脚边,尾巴尖悠闲地轻轻晃动。
夏小北握紧了楚向南的手,感受着掌心传来的温暖干燥的触感。
她抬起头,看着天际绚烂的晚霞,又看看身边人沉静的侧脸,再看看脚边毛茸茸的生命。
生活依然如旧,琐碎而平凡。
但的确,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
那种被凝视、被记录、被珍藏的感觉,并未因为远离画廊橱窗而消失,反而内化成了他们看待彼此、看待日常的全新视角。
每一个平凡的瞬间,都仿佛被镀上了一层温柔的诗意光芒。
“回家?”
楚向南低头问她,眼中映着霞光,也映着她。
“嗯,回家。”
夏小北笑着点头。
两人的身影在夕阳下被拉得很长,交织在一起,走向他们那盏温暖的灯火。
日子像溪流般潺潺前行,带着那抹被艺术点亮的诗意,平静却又不乏微光。
那本杂志似乎真的掀起了一点小小的涟漪。
偶尔,夏小北会在某个街角,看到有人提起那期杂志的封面,讨论着那位名叫陈默的画家和他笔下“充满温度”的作品。
每当这时,她心里总会泛起一丝奇妙的、参与其中的隐秘喜悦,仿佛共同守护了一个美好的秘密。
楚向南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只是将她搂得更紧了些。
他的方式依旧直接而有效——比如,在一个周六的清晨,不容分说地把她从被窝里挖出来,带她去新开的美术馆看一场声势浩大的当代艺术展。
展厅里人流如织,光怪陆离的作品冲击着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