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会全,一个土生土长的华夏山东人,他与亲朋好友四人共同组成了一个团队,毅然决然地投身于“视界科技公司”的“星空发展计划”之中。
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商讨,他们最终决定采用一种独特的合作方式——“分成式”。
根据这一合作模式,视界科技公司将负责提供所有必要的供给物资以及一艘小型飞船,而他们的团队则要承担起前往小行星带捕捉具有价值的“小行星体”的艰巨任务。
一旦成功捕捉到这些“小行星体”,拖行到巨型宇宙飞船进行熔炼,最终得到金属成品。
而这些金属成品的收益分配将按照 6:4 的比例进行,也就是说,视界科技公司将获得总价值的六成,因为公司先期投入的太多。
经过漫长而艰辛的三个月太空飞行,他们的小型飞船在“智能驾驶系统”的精准操控下,终于顺利抵达了小行星带。
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挑战才是真正考验他们运气的时候。
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小行星带中,要想在第一时间发现那些蕴含巨大价值的“小行星体”并非易事。这需要他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果断的决策力以及一点点的好运气。
在公司提供的“小行星”分布图上,那些小行星的位置虽然被清晰地标注了出来,但它们的运动轨迹却显得杂乱无章。
这些小行星有的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疾驰而过,有的则像蜗牛一样缓慢爬行;有的在太空中疯狂地旋转着飞行,有的却以一种近乎静止的姿态悠然自得地运行着。
然而,尽管这些小行星的运动方式千奇百怪,但它们之间的距离却都非常遥远,最少也相距数百万公里。这无疑给搜索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经过近 20 天的不懈努力,他们终于有了新的发现——一颗直径约 4 公里左右的小行星。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颗小行星竟然是以静止的形态环绕太阳飞行的。对于初出茅庐的他们来说,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无疑是最理想的捕捉目标。
于是,他们迅速调整飞船的模式,将其设置为“智能同步飞行”,以便更好地与小行星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然后,飞船小心翼翼地逐渐靠近小行星,直到完全贴近它的表面。
接下来,就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发射固定锚。小飞船准确地将固定锚发射出去,成功地将自己与小行星牢牢地连接在一起。
然而,任务并没有就此结束。为了确保小行星能够按照预定的轨道运行,他们还需要在小行星上安装三台“推进器”。
这就意味着,其中的两名成员必须穿上厚重的防护服,走出飞船,进入太空进行外部操作。
只要安装好后,一切就交由飞船上的‘智能系统’来控制了,然后启动导航模式,自行寻找到‘母舰’。
经过巨型宇宙飞船长达近三天的处理和熔炼,林会全他们拖回的小行星终于有了收获。这颗直径 4 公里的小行星,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神秘星球,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发掘。
经过一系列复杂而精密的操作,最终的金属结果全部呈现在了眼前。其中最大的收获无疑是那重达 109.28 吨的铜锭,这些铜锭闪耀着金黄色的光芒,仿佛是宇宙中最珍贵的宝物。紧随其后的是 575 吨的铁,虽然数量上比铜锭多,但价值相对较低。
此外,还有 900 公斤的钼和近一吨的钛,这些稀有金属虽然数量不多,但它们的价值却不容小觑。至于其他数量不等、价值偏低的金属,则被排除在了数据名单之外。
总的来说,这支由四人组成的华夏团队可以说是发了一笔小财。他们历经 8 个多月的太空飞行,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如今终于得到了如此丰厚的回报,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欣喜若狂的事情!
这些熔炼好的金属,根据公司给出的价格,总价高达 110 万美元。
最后,四人团队按分成获得44万美元,他们将这笔财富平均分配,每人都得到了 11 万美元。
当他们回到华夏后,视界科技公司驻华夏的公司会按照当时的外汇汇率将这些美元兑换成人民币,每人大约可以获得 70 万人民币。
相对而言,这笔财富虽然称不上巨额,但在华夏,短短八个月就能赚取 70 万 RMB,这无疑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正因如此,林会全四人组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先在家中休息两个月,养精蓄锐,然后再继续他们充满挑战的“太空工作”。
与此同时,当世界各地众多像林会全这样的普通民众参与“星空发展计划”并取得成功的真实案例,被当事人以及公司信息部广泛传播开来时,那些每日仍在为生计苦苦挣扎的民众们,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线曙光。
这些案例让他们意识到,原来通过参与“星空发展计划”,自己也有可能改变命运,获得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