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5章 集体罢官?朕准了!
    傅鼐致仕的消息迅速传遍了京城宗室府邸与满人勋贵宅第。

    肃亲王蕴着的王府偏厅里,七八名身着绸缎、佩着翎子的宗室子弟正围坐一桌,往日里遛鸟斗蛐蛐的闲情逸致荡然无存,满室都是压抑的怨气。

    “傅大人可是咱们宗室在朝堂的顶梁柱,他这一退,咱们往后找谁说话?”

    多罗克勤郡王庆明将茶杯重重一磕,茶沫溅得满桌都是。

    “皇上赐了爵位又如何?那是卸磨杀驴!”

    肃亲王蕴着端着茶盏的手微微收紧,指节泛白,他比这些人看得更透,却只沉沉开口。

    “更糟的还在后头——昨儿宗人府递出的新规你们听说了?往后宗室子弟犯了法,竟要移交法院审理,宗人府只敢在旁边看着!这不是把咱们的‘护身符’给摘了吗?”

    这话一出,偏厅里顿时炸开了锅。

    多罗顺承郡王锡保拍着桌子站起来。

    “凭什么?咱们是太祖爷的血脉,当年跟着打天下的时候,怎么不说要和这些汉奴同罪?如今太平了,就翻脸不认人了?”

    “可不是嘛!”多罗慎郡王允禧冷笑一声。

    “前儿个果毅公的侄子在天桥调戏民女,搁在从前,宗人府训斥几句也就罢了。

    现在倒好,法院直接下了传票,听说果毅公去法院求情,连大门都没进去!”

    议论声越来越激愤,几个平日里靠着宗室特权横行街坊的子弟更是急红了眼。

    庆明喝得满脸通红,忽然把声音压了下去。

    “说来说去,根子还是咱们手里没了兵权!早年八旗兵权一大半都在宗室手里攥着,皇上见了咱们也得让三分。

    如今倒好,兵权全被皇上收回去了,军中纪委、政委天天盯着,稍有风吹草动就被找去‘喝茶’。

    就算是一军之长,没有皇上亲下的圣旨,半个人马也调不动,真敢伪造圣旨,那些被日日灌输忠君思想的兵丁也只认皇上,各省绿营也换成了新军,咱们现在想调个兵丁,简直难如登天!”

    这话戳中了众人的痛处,辅国将军富大春咬牙道。

    “没兵权又如何?咱们宗室在各地任官的还少吗?我姐夫在山西当布政使,表哥在江南管盐运,六叔还是陕西按察使!”

    富大春猛地一拍桌子,“不如咱们合计合计,让他们集体递辞呈!朝廷少了这么多官员打理,看皇上急不急!”

    “对!就这么办!”庆明眼睛一亮。

    “到时候地方政务停滞,盐运、税收全乱了套,皇上肯定得收回改制的成命!咱们再让他们在辞呈里提条件,不光要恢复宗人府审理权,还得把傅大人请回来!”

    肃亲王蕴着眉头拧成了疙瘩,手指在桌沿急促地敲击着。

    “胡闹!集体罢官?这是要逼宫谋反吗?鄂尔泰当年不过被鄂尔奇谋反案牵连就落得抄家流放,你们敢玩这出,是嫌脑袋挂得不够高?”

    “可咱们没别的办法了啊!”庆明急道,“眼看着特权一点点被削,再不出手,往后咱们连祖宗的体面都保不住了!

    那些任官的家人本就对改制不满,咱们晓以利害,他们未必不愿配合……”

    众人七嘴八舌地附和着,越说越觉得这主意可行。

    有人当场就要写信给在外任官的亲戚,被蕴着厉声喝止。

    “都住口!这事得从长计议!先派人暗中联络,探探那些任官家人的口风,别一上来就把事情闹绝。

    真要递辞呈,也得分批来,先从偏远省份开始,看看皇上反应再说。”

    蕴着嘴上呵斥,心里却也生出几分动摇。

    傅鼐退隐后,宗室在朝堂彻底没了主心骨,如今兵权尽失,若再失去地方官的支撑,往后更是任人拿捏。

    或许,这真是唯一能让皇上妥协的办法。

    散席后,几名宗室家主立刻分头行动,有的去联络在江南任官的表亲,有的托人给陕西的叔父带话,暗中约定以“身体不适”“水土不服”为由,陆续递交辞呈。

    而这一切密谋,早已通过王府的眼线传到了养心殿。

    弘历看着密报上“宗室计划鼓动外放官员集体罢官”的字样,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

    弘历将密报扔给张廷玉:“张爱卿瞧瞧,这些人真是越来越放肆了。没了兵权,就想拿地方政务要挟朕?”

    张廷玉阅罢密报,面色凝重地奏道:“皇上,各省官员中与宗室沾亲带故者竟占三成,若真集体罢官,恐生大乱。

    当速传谕各省巡抚提前预备,一旦有官员请辞,即刻启用候补接管,绝不能让政务停滞半分。”

    弘历颔首:“准奏。另外告诉吏部,把这些官员的履历卷宗都调上来,但凡有贪腐渎职记录的,趁着这次机会一并查了。

    他们想罢官?朕成全他们,只是这官帽摘了,可就再没机会戴回去了。”

    ……

    数日后,陕西、江南、山西等地官员辞呈齐刷刷堆在了弘历的御案上,十多份奏折里“水土不服”“身染微恙”的字眼写得恳切,底下却藏着赤裸裸的要挟。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