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9章 再次开放通商口岸
    傅鼐蹑步出列:“皇上,若德川吉宗抵死不从……”

    弘历眼锋一厉:“不从?便让大清水师沿着倭国海岸,把长崎港、平户港、大板港炸个稀烂!再派战船封锁他们的海峡,断了往来商路——看他是要面子,还是要全国上下喝西北风!”

    “皇上圣明!”户部尚书苏琦眼睛一亮,连忙附和,“如此既扼住倭国咽喉,又免了大军远征的靡费,实乃一举两得!”

    傅恒忽然出列,眉头紧锁,“近年大清接连收复安南朝鲜,西洋诸国早对我大清心怀芥蒂。

    荷兰人便是明证——前番拒我造船之请,如今却与倭国勾连。

    若我施压过甚,难保他们不会暗中扶持倭国,届时再生变数,反倒棘手。”

    弘历指尖一顿,脸色沉了沉,沉声道:“傅爱卿说得在理,南洋一带,我大清商船往来日密,关税日增,荷兰、西班牙那些红毛夷早就眼红,自然视我为眼中钉,想借倭国牵制,也在情理之中。”

    弘历忽然抬眼,语气里带着一股睥睨之气:“可那又如何?倭国弹丸之地,疆域尚不及我云南一省,论物产、论兵力、论底蕴,哪一样能与我大清抗衡?”

    “至于西洋人……”弘历顿了顿,语气稍显鄙夷。

    “不过是图些金银罢了,待国内彻底稳固,届时别说一个倭国,便是西洋诸国联手,朕也能让他们知道,这里的天,是谁说了算!”

    “至于倭国……”弘历声音里透着一股狠厉,“今日让他们割地赔款,只是先收点利息。

    真到了那一日,朕定要让这‘倭国’二字,从世上彻底除名!”

    殿内群臣听得心头发颤,既惊于皇上的雄心,又暗觉这话说得未免太过托大。

    但见弘历眼神决绝,谁也不敢再劝,只得齐声应道:“皇上圣明!”

    这时,张廷玉出列奏道:“皇上,如今西洋诸国与我大清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茶叶、丝绸、瓷器等货物远销西洋,为朝廷带来丰厚税银,西洋商人也从中获利颇丰。

    臣以为,可借这份利益纽带进一步绑定,开放更多通商口岸,鼓励他们来华拓展生意。

    如此一来,即便他们知晓我大清要惩戒倭国,也需权衡利弊——毕竟倭国的市场与我大清的物产丰饶、商机广阔相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断不会因小失大,明着与我大清作对、支持倭国。”

    弘历闻言,眼中露出赞赏之色,颔首道:“张爱卿此计甚妙,自开放广州、福州、宁波、上海四府以来,西洋商船数量激增三倍有余,江南的茶坊、织坊、瓷窑纷纷扩产,百姓生计增多,国库也因此充盈,这便是通商的实效。

    弘历略一沉吟,朗声道:“传朕旨意,开放山东省青岛府、江苏省连云港府、浙江省温州府、福建省厦门府、广西省防城港府五处为通商口岸,与原有广州、福州、宁波、上海四府呼应,形成沿海贸易网络。

    允许西洋商人上岸暂住,开设洋行。”

    苏琦连忙附和:“如此南北贯通的通商布局,西洋诸国在华利益遍布沿海,从青岛到防城港,处处皆有厚利可图。

    他们在我大清赚得的白银,远超与倭国贸易的蝇头小利,若再想扶持倭国,就得掂量掂量会不会砸了自己的饭碗,断不会因小失大。”

    弘历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笑意:“利益能让他们趋之若鹜,也能让他们投鼠忌器。

    朕要让他们清楚——跟着大清,从北到南的口岸都能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但若敢勾结倭国、坏我大事,朕能让这些口岸的生意瞬间化为泡影,让他们一夜之间从富甲一方沦为一无所有。”

    “臣等遵旨!”群臣齐声领命。

    次日,海关总署衙门的鎏金铜铃刚响过卯时,传旨太监便带着明黄圣旨踏入大堂。

    署长郑伍赛接旨时,手指抚过“新增五口通商”的字句,忍不住低声惊叹:“皇上魄力,古今罕见!”

    郑伍赛望着圣旨上青岛、连云港、温州、厦门、防城港五个地名,想起康熙、雍正两朝对通商的谨慎——那时连广州一口都设下重重限制,生怕百姓与洋人接触生乱。

    如今圣上不仅主动开放五口,更明言“鼓励西洋人来华”,这份胸襟,的确非寻常帝王所有。

    郑伍赛自执掌海关总署以来,亲眼见关税从每年数十万银元涨至如今的上千万,家中因他屡获圣上赏赐,门楣都添了三分光彩。

    这份知遇之恩,让郑伍赛对弘历的新政向来倾力推行。

    “传我令,”郑伍赛收起圣旨,转身对属下道,“即刻召集关税司、稽查司、口岸办的同僚,半个时辰后议事厅会合。

    新增五口的口岸规划、税卡设置、稽查路线,必须今日拿出初步章程。”

    属吏刚要退下,郑伍赛又补了句:“告诉各位大人,圣上既给了这开疆拓土的商机,咱们就得把篱笆扎紧——走私稽查的章程,要和通商细则一并议,半点马虎不得。”

    不多时,总署各司官员齐聚议事厅。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