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7章 倭国的变化
    中华公共图书馆的火爆,如同一把火点燃了京城民间对知识的渴望,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读书热潮。

    中华书店也借读书热潮销量大涨,科举教材全解成学子必备,多人合买传抄。

    民间小说如《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及收录才子佳人、侠义传奇的故事会成百姓消遣,热门内容被说书人改编传播。

    西洋书籍受追捧,《堂吉诃德》、《天体运行论》等译着虽晦涩,仍引文人研讨。

    书店人满为患,店长不得不增雇伙计维持秩序。

    店长站在柜台后,嗓子都喊哑了:“《数理精要》只剩最后三套!要的赶紧!”

    几个学子踮着脚往前挤:“老板,给我留一套!科举要考的!”

    旁边货架前,有人拿着西洋机械图解翻得入迷,还不忘招呼同伴。

    “快来看这个,跟图书馆里那本蒸汽机图纸能对上!”

    伙计们搬书搬得满头大汗,刚腾出的空位转眼又被新书填满,连门板上都贴着“新到西洋译着,每日限量发售”的告示。

    其他书店也跟着沾光,只是比起中华书店的火爆还差些火候。

    茶馆的说书人刚讲完一段远洋航行,台下就有人喊:“先生,那地球真是圆的?咱站在上面咋不觉得晃呢?”

    说书人往台上一拍醒木,朗声道:“这位客官问得好!咱就说那水面上的船——您站在岸边瞧,远处来的船,先是桅杆顶上的帆露出来,再慢慢瞧见船身,这不是因为地球是圆的,挡住了底下吗?”

    说书人又指着茶馆里的圆桌:“好比这桌子,蚂蚁在上面爬,哪会觉得晃?咱脚下的地大得没边,走在上面自然稳当。”

    台下众人听完,有人拍着大腿笑:“嘿,还真是这个理!”

    先前发问的人也点头:“可不是嘛,难怪海边看船是那样,这下明白了!”

    ……

    倭国,江户城天守阁内。

    德川吉宗脸色阴沉,萨摩藩水师与清国水师海战全军覆没的消息,像一块巨石压在他心头,这些日子几乎夜夜从噩梦中惊醒,总怕清国水师突然杀到江户城下。

    作为幕府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本就对西洋文化饶有兴趣,不仅下令让身边官员主动学习荷兰语、组织人手翻译西洋书籍,在位期间推动倭国民间掀起兰学研究热潮,为百年后的明治维新埋下了伏笔。

    得知萨摩藩水师全军覆没的消息后没过多久,德川吉宗便传召了荷兰驻长崎商馆馆主哈尔马赫。

    今日,正是哈尔马赫抵达江户、前来觐见的日子。

    天守阁内,气氛一片压抑。

    大殿内,德川吉宗开口说道:“清国借助西洋人改进造船、火炮技艺,如今船坚炮利,倭国不能坐以待毙,也该向西洋人学习造船、火炮之术。”

    殿下大臣多颔首赞同,唯有几名腐儒面露难色,窃窃私语称此举有失“上国”体面。

    德川吉宗看向下方,问道:“荷兰人到了没有?”

    老中松平信纲出列回禀:“回将军,哈尔马赫已在殿外等候。”

    “让他进来。”德川吉宗沉声道。

    荷兰驻长崎商馆馆主哈尔马赫入殿,单膝跪地行了个兼具西洋礼节与东方敬意的礼,垂首道。

    “荷兰东印度公司驻长崎商馆馆主哈尔马赫,拜见将军大人。”

    德川吉宗目光锐利地看向他,开门见山。

    “阁下既在长崎久居,当知清国水师近年凭西洋技艺造舰铸炮,战力日强。

    听闻荷兰造船术冠绝欧洲,本将军心向往之——能否遣工匠赴江户,助我国仿造坚船?若事成,长崎贸易特权可再放宽。”

    哈尔马赫早有准备,欠身道。

    “将军明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的船坞确有能工巧匠,造过配备百门火炮的三级战列舰。

    只是工匠跨洋而来,需耗费大量航船、粮饷,且需经公司理事会批准。”

    德川吉宗前倾身体:“银钱、物资,幕府皆可承担。

    清国吞并安南、朝鲜后,已染指南洋贸易。

    将军府愿与荷兰结为友好邻邦,共制清国,如何?”

    哈尔马赫眉头微动,他清楚,清国近年确实在东亚步步紧逼,不仅在安南取代荷兰成为大米贸易主导者,更在南洋海域多次扣押过荷兰商船,巴达维亚总督府早已数次向阿姆斯特丹抱怨清国“破坏贸易秩序”。

    哈尔马赫抬眼道:“将军所言,正合荷兰利益。

    清国在安南的扩张,已让我国失去每年三成的胡椒贸易。

    其在南洋的巡逻船队,更是扰得香料航线不得安宁。

    若幕府真心合作,我可先遣三名造船监工携图纸赴江户,试造小型巡防舰,后续再议大型战舰事宜——但需幕府开放长崎港对荷兰的生丝专营权作为交换。”

    德川吉宗颔首:“可。只要贵国展现诚意,生丝专营权、关税减免,皆可商议。”

    哈尔马赫躬身应道:“我今日便修书送抵巴达维亚,一月内必有确切回音。”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