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陛下发怒,陆鼎急忙躬下身去,急切说道:
“陛下息怒!
臣举荐的这宗泽,真乃是大才之人!
其曾担任莱州、晋州等地官员。
每到一任,必厉兵秣马,亲率衙兵乡勇,扫荡伏莽,剿灭山贼,肃清地方,造福生民,政声卓着。
后因为在京东东路得罪权贵,才被流放镇江。
臣愿用性命为此人担保……”
“宗泽!!”
赵佶又念了一遍这个名字,似乎有点印象。
他正沉吟间;
御史大夫李纲快步出班,长揖及地,声如洪钟:
“启奏陛下!臣李纲附议。
臣亦深知宗泽其人。
其刚毅廉明,法度谨严,深具古大臣之风。
陆尚书所言其才干韬略,句句属实。
值此国家多事之秋,正当不拘一格拔擢人才。
陛下若能委以宗泽此等重任,必能驾驭桀骜之十节度,定能祛除陛下心腹大患!”
“哦?
你也举荐此人?”
赵佶的目光又落在李纲身上。
“臣……亦愿以性命为宗泽担保!”
李纲语气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那好吧,既然两位爱卿都看好宗泽;
朕就启用此人!
传朕旨意,任命宗泽为剿贼宣抚使。
令其即刻赶往应天府,为高俅副将。
等所有人马到齐,务必剿灭反贼朱贵,不得有误……”
“副…副将……”
陆鼎和李纲猛然抬头,一脸惊愕地看向陛下。
说来说去还是被高俅节制,没有什么权利啊!
低着头的蔡京也暗暗一叹。
陛下对高俅太过信任,想要扳倒这个破落户恐怕千难万难……
赵佶和群臣又商议一些其他事情,便宣布退朝。
他退朝的同时,也派出快马前去镇江府,给宗泽下达调令。
…………
大江之畔,镇江府城;
这座历史古城内此时弥漫着一股惊慌之色。
府衙深处,一间偏僻破旧的偏房内,霉味混着纸墨气息。
满屋堆积如山的史册典籍间,数个儒生埋头于书卷与稿纸之中。
只闻翻页簌簌与笔走龙蛇之声,个个忙的不亦乐乎。
“汝霖公……”
一名年轻书生捧着粗瓷茶盏,小心翼翼地放到一位伏案疾书的老者面前。
老者发如银丝,脊背微驼,面容清癯,布满岁月刻痕。
“喝口茶歇息片刻吧!”
头发花白的文士急忙抬头笑道:
“老夫谢过赵公子了!”
他说着话接过热茶,拿起茶盖撇了撇上面的浮沫,轻轻的啜了一口。
那赵公子顺势坐在老年文士书案一侧,压低声音道:
“汝霖公;
在下听闻消息;
说山东反贼自从夺下徐州和扬州之后,一路势如破竹。
他们不仅侵吞反贼王庆的地盘,就连朝廷的官府也不放过……”
赵公子说到这里,转头四处看看,声音又压低了一些:
“山东反贼可是距离镇江府不远了啊!
不知汝霖公可有什么打算?”
“唉……
时不我待啊!”
老年文士放下手中茶盏,长叹一声道:
“当年老夫雄心勃发,从治理一方百姓开始,竭尽所能报效朝廷!
但这么多年的磕磕绊绊,已经认知了自己的能力……
老夫现在不想其他,只希望反贼到来之前,能够尽量保全我镇江府的文史书卷。
这可是千年传承啊……”
赵公子听了这话,站起身来一抱拳道:
“那在下就不打扰了,汝霖公先忙……”
年轻人已经看出来了,汝霖公不是认知了自己的能力。
而是他对这个朝廷彻底失望了。
“宗泽何在?”
赵公子话音未落,破旧的雕花门“哐当”一声被猛地推开。
刺眼的阳光里,赫然闯入数名身披明光铠、腰挎横刀的禁军侍卫。
这些侍卫簇拥着一名手持拂尘、面色倨傲的内侍太监。
看到突然出现的禁军,房内所有人都惊愕的抬起头来。
那老年文士有些迟疑的站起身来,向几个禁军一拱手道:
“老夫便是宗泽,不知几位官爷有何吩咐?”
那太监脸上堆上了笑容,上前一步道:
“咱家给宗大人贺喜来了!
陛下有命,启用宗泽为剿贼宣抚使。
即刻赶往应天府,协助殿帅太尉高俅剿灭山东反贼……”
“什么?”
不止是宗泽愣住了,赵公子还有其他编撰儒生都愣住了。
宗泽本以为就这么寂寂无名的老去,没想到陛下还记得自己。
赵公子等人则没想到这位汝霖公还有被重启的一天。
“宗大人,接旨吧!”
太监不由得催促道。
太监其实没有带来圣旨,不过是一道口谕罢了。
宗泽深吸一口气,撩起衣袍下跪道:
“臣宗泽领旨……”
“呵呵……
宗大人起来吧!
咱家的圣旨也送达了,这就回京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