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带着随身弹幕,勇闯七十年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8章 卖手表被发现
    从外公那里离开之后,余春华唉声叹气,总觉得是对不起余家人!

    余生看着妈妈的样子,知道要赚钱了!

    身上的差不多两千块,但是总有花完的一天,刚伤人的刘支书,还不知道会怎么对付人。

    钱多点,总是踏实一点!

    想着手里的手表,心里也暗爽了一把,在这个年代可值不少钱呢。

    天气不好,地里句等着成熟秋收了,所以这几天都不忙!

    大队也干脆给大家放了三天假,等三天之后就要收庄稼了!

    一早:

    “妈,我去县城看看,有没有棉布,给舅妈她们也做一身里衣穿!”

    “行,那你注意安全啊!记得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话,不要跟陌生人走!有人搭讪,不要理他们。

    走大路,知道吗?”

    余春华不放心地说。

    “妈,满月和绵绵跟我一起呢!”

    “好好好,我不放心!出去别舍不得花钱,给自己买点糖啊!”

    “知道啦!”

    跟所有的老母亲一样,每次出门,都要交代很多!

    余生走到路口,却看到了多了好几个人!

    男知青有几个,女知青多了一个胡来弟!

    “宁知青?”

    “嘿,怎么只喊宁知青,不喊我啊?余生知青,我就在旁边呢!”赵清辉不满地喊。

    “你长得丑呗!”池满月翻了个白眼。

    “嘿,你这丫头,怎么说话呢,小心以后找不到婆家!”

    “切,我怕啊!你这样嘴巴多事儿,小心找不到媳妇儿!”

    “你!”

    “你!”

    两个人互相看不顺眼!每次见面都是打不完的嘴仗!

    余生好笑地摇头,宁江海点头打招呼:“走吧,今天天气不算好,我们早去早回!难得的放假,需要什么一次买上,忙起来去县城就难了!”

    余生才不信宁江海的话呢!

    毕竟是天还没亮,赶在上工前就能去一趟黑市的人,什么都不会影响他。

    但是毕竟有其他人在,余生也没说什么。

    几个人走着去的,不过半路上也赶上了拖拉机,一人给了一毛钱,就去了县城!只是胡来弟有点不满,觉得贵了!

    “贵了你可以不坐!”池满月怼了一句,胡来弟也不说什么了,只是那时不时地翻白眼表示自己的不满。

    到了县城,大家买的东西不一样,就说好下午到供销社门口集合,然后一起回去。

    池满月和许绵绵去了友谊商场,应该是去买衣服之类的了。

    余生直接去了黑市,医院后巷!

    有需求就有市场,医院里生病的人总是需要鸡蛋,肉之类的,所以慢慢的交换地方就成了黑市!

    这个也是口碑好,有专人管理,没有那么乱,查得也不严!

    “干什么的?”

    “买东西!”

    “两毛!”

    余生一头黑线,刚还说口碑好呢,挺贵啊!

    万一没有需要的,岂不是还要搭上钱?

    不过,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进去之后,大家都默契的不吵不闹,街道两旁都是商贩,但是却出奇的安静!时不时地有小声的讨价还价的声音。

    “姑娘,要鸡蛋吗?家里的鸡刚下地!”

    一个老婆婆拉了拉余生的衣角!

    余生往篮子里一看,白花花的鸡蛋,惹人得很。

    看了看四周,大家倒是习以为常,反正家里缺鸡蛋,到哪儿不是买,要不一会儿出去什么都不买也不好说。

    “我要二十个!”

    老婆婆开心坏了,这可是大客户啊,好多人都是三个五个地买,毕竟黑市的贵!

    “好嘞,丫头!我卖别人三毛一个,给你两毛一个!怎么样?便宜吧?”

    余生:……我看起来像冤大头吗?两毛一个?一块钱五个鸡蛋?这么贵?咬了咬牙齿,也知道黑市的规矩!

    小心地讨价还价几次,老婆婆忍痛多给了两个鸡蛋!

    付了钱,余生四处看!

    一个看起来穿戴很贵气的大叔,正在四处看,似乎是在找什么东西。

    “请问你们见过卖手表的吗?”

    余生:咦?手表?

    “大叔,要手表吗?”

    肉眼可见的,大叔脸色都好了:“姑娘,你有手表?怎么卖?”

    “哎……这手表啊,我爸爸的,家里困难,只能拿出来卖!不要票,一百五十块钱,怎么样?”

    大叔愣了一下:“一百五?外面要票还要一百八十块钱呢!你的怎么这么便宜?”

    余生脑瓜子嗡嗡的,这是要便宜了?

    罢了,就当是开门红了!

    余生装作很可怜的样子:“哎,不瞒您说,家里太难了,我们很需要钱!这手表呢,是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了!

    但是这手表绝对没问题,我爸都没怎么戴过呢!平时珍惜得很!

    您看看!”

    说着露出来手表的模样!

    大叔眼前一亮,这……这简直就是新的呀!

    “我看看!”

    拿过来一看,果然是新的呀!

    “姑娘,一百五十块钱,说好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