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大唐:科技就是力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章 司粮署
    两仪殿。

    御案后方的李世民,正一脸凝重的看着手中的一份奏疏。

    魏征、房玄龄、长孙无忌三人,也是坐在御案对面默不作声。

    这份奏疏,乃是魏征依照李世民的要求,连夜撰写的《严禁囤积居奇与哄抬粮价建议疏》

    奏疏内,魏征也是避重就轻,对于发展商业、产业链什么的,只字不谈,只是单纯的说明了保证粮食供应与稳定粮价的重要性,并提请刑部、大理寺、御史台出台一条律法。

    “好啊,魏卿的这份奏疏甚合朕心。”

    李世民看完奏疏,满意的同时,又沉声道:“但朕觉得,还是漏了一点……”

    “不知漏了哪一点?还请陛下斧正!”魏征一脸恭敬的问道。

    李世民一脸的严肃,“朕以为,仅是制定一条律法是不够的,还得需要一批执行律法的人方可。

    毕竟,有些人全靠灾年囤积、哄抬粮价来赚钱,一纸空文,怕是吓不住他们的。”

    “陛下,您的意思是,准备增设一个新的执法衙门?”魏征疑惑的问道。

    “不错!”

    李世民点头,沉声道:“各地方官府所负责的事务已然不少,没有必要再给他们增添负担了。

    所以,朕准备设立一个直属朝廷管辖《司粮署》并在各个府、县设立分部。

    此衙门,一不涉及政务、二不插手地方,只负责监察各地官仓的粮食的供应与粮价稳定,同时还授予其缉拿权。

    当然,他们也只能缉拿那些囤积居奇、哄抬粮价之人,其他罪犯、盗匪,无权缉拿……”

    长孙无忌立马附和道:“陛下说的是,一方主官,若是负责的事务太多,那么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粮食乃是重中之重,需得掌握在朝廷手里才行!”

    房玄龄与魏征二人对视一眼,也全都点了点头。

    李世民的这个提议,对于加强朝廷对地方官府的监管,是有很大裨益的,他们身为朝堂宰相,自然不会反对。

    “那好,既然诸公都同意,那朕就说说司粮署的组建事宜……”

    听到这话,魏征、房玄龄、长孙无忌三人,也全都神色一肃。

    缓缓看了三人一眼,李世民凝声道:“这司粮署,总部设在长安,上设司粮尚书一位并左右侍郎两位,尚书领三品衔、左右侍郎为四品。

    各州县分部,设司粮使,州使为四品、县使五品。

    至于司粮署下辖的的执法队伍,则从军中抽调,施行轮换制度……”

    “这司粮尚书暂由魏卿兼任、房卿任左侍郎、辅机任右侍郎。

    具体组建事宜,便交由三位卿共同负责!”

    “臣等领旨谢恩!”

    听到李世民的任命,三人也是一脸激动的行礼拜谢。

    “诸公免礼,除此之外,朕还有一事要告知诸公……”

    李世民顿了顿,随即笑着说道:“朕这两仪殿和立政殿年久失修、阴暗潮湿,朕准备重新修缮一番,诸公应该不会反对吧?”

    魏征当即问道:“不知陛下准备以何种方式修缮?是准备雇佣劳工,还是征发劳役?”

    “当然是雇佣劳工了,修缮所需的各种材料,同样也是原价购进,肯定不会要地方进贡的!”

    李世民赶忙开口解释了一句,同时补充道:“而且,朕也想借此看看,老六所说的那个产业链,到底能不能行!”

    魏征闻言,随即恭声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便是陛下的私事了,臣没有异议!”

    如果换做以前的话,李世民但凡有一点儿修宫殿的想法,魏征二话不说,立马便会跳起来反对。

    但在昨日听完了李愔的那一套生产链之后,他的思想,也在悄然之间发生了转变。

    见魏征都没反对,一旁的长孙无忌与房玄龄,自然也不会多嘴。

    “哈哈哈,好,今日之事,就这些了,诸公也都回去吧!”

    见三位大臣,全都同意了自己修宫殿的事儿,李世民也是心情大好。

    “陛下……”

    就在李世民开心之际,总管太监高清,却是神色慌张的小跑了过来。

    “何事如此慌张?”

    看到高清如此模样,李世民也不由皱起了眉头。

    高清赶忙回道:“陛下,东市署那边上报,梁王殿下他……他把几位来自倭国的遣唐使给打了……”

    “什么?这个逆子,他居然把遣唐使给打了?”

    听到高清的禀报,李世民的一张脸,顿时黑了下去。

    在他看来,倭国的遣唐使,那可是冒着生命危险,费尽千辛万苦,方才东渡大海,才来到大唐纳贡、学习的。

    对于这样一群对大唐充满向往与敬仰的人,不说将其奉为上宾吧,起码也要以礼相待才对。

    毕竟,只有这样,才能让四方诸国感受到大唐身为天朝上国的胸怀,才会让他们对大唐更加崇敬。

    结果,堂堂一位大唐皇子,居然殴打了外邦使臣。

    这要传出去,会让人家怎么看?

    人家会不会认为大唐目空一切?恃强凌弱?欺辱友邦?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