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春秋,吾为最强昭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6章 最后的改革
    第116章 最后的改革

    雨停已是第二日。

    郑国宫中,举行了浩大的葬礼,每个郑国人都知道,国君的夫人去世了。

    众皆自发缟素,由衷表示哀悼。

    之后,姬忽将每月的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你说巧不巧,这一天正好是四月五日。人们便在以后每年的这一天,用来祭奠去世的亲人。

    这件事过了两三个月,姬忽才缓了过来。

    这时原繁也将当时的事件汇报上来。

    原来是逆流的另外一支搞得鬼。

    他们因姬忽派人杀过一次逆流的人,便由此分裂。发誓一定要将姬忽从国君的位置上赶下来,让姬忽付出代价。

    那天他们提前派人引开了侍卫,这才能得手。

    因为姬忽在整个郑国威望颇高,所以平时基本就没有碰到刺杀,这就让侍卫们有些大意了。

    没想到竟是这次大意,直接害得秦妍身死。

    在知道了自己的对手是谁后,姬忽直接下令,让原繁不惜一切代价,尽数诛杀乱党。

    因逆流分裂,所以姬忽给这个组织换了新的名字,叫做逆鳞。

    而那支叛离郑国的,他们的名字自然也改了,叫做流影。

    他们一直觉得,他们是郑国历任国君的影子,唯独不是姬忽的而已。

    随后的两年,原繁带领逆鳞众人,最终还是将流影给覆灭。

    流影的大首领在最后一刻,竟然向天大喊,希望庄公复活来制裁姬忽。

    呵呵,真是可笑,可笑到竟然把希望寄托在鬼神身上了。

    处理完这件事,姬忽基本上是没啥事做了,于是他改革了新的分封法。

    将原先的世袭制改成了三代一削,顾名思义,就是每隔三代,国土削减一定的比例。

    目前就定为十分之一。

    但有些国家可以避免,那就是他在地图上划分的红线以外的地盘,诸侯可以随便占据,永远不会受到郑国的削减。

    向东向南是超出海上岛屿外的其他土地,诸侯也可以任意抢夺,谁拿到就是谁的。

    另外以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巴尔喀什湖、东西萨彦岭、贝加尔湖、外兴安岭围成的圈内,都属于爵位三代一削的范畴。

    要想自己的国土能保质保量地传给自己的后代,诸侯们就得保证,在这些境外之地,啃下一块。

    而姬忽竟然凭借着后世的记忆,为郑国画出了第一幅世界地图。

    朝臣们看到天下这么大,再也不觉得姬忽小气了。

    他们可是在姬忽提出三代削爵之后,都有些不乐的。

    后来,郑国的诸侯果然向域外扩张了。

    他们在这一过程中,还碰到了东侵的亚历山大大帝。

    一开始打得还是比较吃力的,但是随着诸侯放弃争端,一致联合起来,最终还是将其打败了。

    在其原有的国家基础上,建立了很多小国家。将华夏文明的火种,播散到了远方。

    此外,姬忽彻底废除了奴隶制,将过去的奴隶都改为了平民。

    还进行了律法改革,将除了杀人以外的很多死刑改为了流放。

    以前的株连也被废止了,郑国提前进入了封建社会。

    随后,姬忽还不满足,穷极一生将后世的发明及其原理编写了出来,希望后人能将其制造出来,用以改善民生。

    平时,他还是和文姜一起教导周昌治国之道,顺便连周昌最好的朋友烛武也被姬忽顺带着教了。

    后来,随着身边老臣一个个去世,姬忽也感觉力不从心了。

    他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将后世国家的政体汇编成了一本书,名曰《万国的畅想》。

    最后这本书在郑国历届的执政者手里,帮助其治理国家。

    大郑文合十九年(公元前669年),郑公于大郑宫病逝,谥号昭公,享年71岁。

    其子周昌于新郑主丧,随后告于郑国祖庙,继承君位。

    其后遵郑昭公遗命,将国都由新郑,迁往新建好的长安城。

    文合二十年春,改元长治。

    长治三年,主母文姜于新郑逝世,郑公将其与先父昭公及其爱妃妍赢合葬。

    当适时,郑国君明臣贤,国家大治。

    至此,春秋篇完结。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