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梁山成霸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奸臣归位2
    在朝堂的议事大殿中,气氛凝重得仿若实质。

    秦桧微微抬起下巴,神色自信满满,率先打破沉默,声音清晰而洪亮地说道:“陛下,当前局势风云诡谲,北伐迫在眉睫,而京师乃我大宋之根本,其安危至关重要。魏辅梁此人,虽过往有投靠女真之波折,但他久居北方,对北方山川地势、敌军态势了如指掌,对女真虚实更是洞若观火,由他出任主将,拱卫京师,实乃不二之选。同时,为确保京师固若金汤,臣以为扩编十万禁军迫在眉睫,如此方能大大增强京师防御,为北伐稳固后方。”

    说罢,他双手抱在胸前,微微扫视着群臣,眼神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

    李纲一听,脸色瞬间变得严肃,他紧抿嘴唇,毫不犹豫地跨前一步,朝着皇帝深深一拜,言辞恳切且坚定地反驳道:“陛下,臣以为秦大人的提议万不可行!”

    他微微抬起头,目光直视秦桧,眼中满是愤慨,“魏辅梁曾投靠女真,此乃叛国大罪,背叛之举如同一道难以抹去的耻辱烙印,深深玷污了他的品行,如此之人,谈何忠诚?怎能将拱卫京师这般重大的责任交予他手?”

    他一边说,一边用力地挥了一下手臂,仿佛要将这种坚决的态度传递给在场每一个人,“京师乃我大宋心脏,容不得丝毫闪失,主将的忠诚与可靠是首要考量。

    再者,兵事之道,贵在精而不在多。盲目扩充十万禁军,所需粮饷、军备物资将是天文数字,这无疑会给本就不宽裕的国库带来沉重负担,更会加重百姓赋税压力。

    况且,短时间内招募如此多新兵,训练难以精细,军队必将良莠不齐,战斗力堪忧,如此扩军,实乃饮鸩止渴,绝非明智之举。”

    秦桧的脸色微微涨红,他眉头紧紧皱在一起,形成一个深深的“川”字,急切地争辩道:“李大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魏辅梁已然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且他所掌握关于女真的情报,对我们应对当前局势、制定战略决策至关重要。

    此时若因过往之错而弃之不用,岂不是因噎废食?”他摊开双手,身体微微前倾,似乎想让李纲更能理解他的观点,“至于扩军,乃是顺应当前复杂局势,未雨绸缪之举。

    难道李大人想看到京师在敌军威胁下,防御力量捉襟见肘,陷入危险之境吗?”

    李纲气得浑身微微颤抖,他双眼圆睁,狠狠地瞪着秦桧,提高音量,义正言辞地回应道:“秦大人,叛国之罪,天理难容,绝非一句简单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便可轻易饶恕。他的背叛行为,不仅损害国家利益,更寒了无数将士和百姓的心。

    怎能因为一些所谓的情报,就忽视其品行上的重大污点?”他气得胸口剧烈起伏,再次用力挥动手臂,“扩军之事,同样荒谬至极。

    我们应当将有限资源和精力,放在训练现有军队,提升他们战斗素养和作战能力上,而非一味追求数量,无端扩充,最终导致劳民伤财,军队战斗力却不见提升。

    秦大人,切莫为了一己之私,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

    徐和见此情形,神色忧虑,赶忙站出来,朝着皇帝恭敬行礼,微微低头说道:“陛下,李大人所言句句在理,切中要害。”他抬起头,目光担忧地看向皇帝,“魏辅梁投靠女真这一事实,犹如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严重损害了他作为将领的可信度。

    让这样的人统领禁军,守护京师,实难让臣等安心。而扩编十万禁军,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财政压力、训练难度等,都不容忽视。还望陛下三思而后行,切莫轻信秦大人之言。”

    侯蒙也紧接着拱手,脸上满是关切之色,说道:“陛下,国家财政如今面临诸多困难,各项开支已然捉襟见肘。扩编禁军所需的巨额费用,无疑会让财政状况雪上加霜。百姓们本就生活不易,如此一来,赋税加重,民生维艰。”

    他微微摇头,神色凝重,“再者,魏辅梁的过往劣迹斑斑,怎能担当拱卫京师的重任?这不仅关乎京师安危,更关乎国家未来。请陛下以大局为重,重新考量秦大人的提议。”

    陈过庭也跟着出列谏道,他眉头紧锁,一脸忧虑:“陛下,京师作为国家核心,其安危关系社稷兴衰存亡。主将选择必须慎之又慎,魏辅梁实非合适人选。

    而扩军之事,也应综合考虑国家实际情况,不能仅凭一腔热血和不切实际的想法就贸然决定。此时更需冷静思考,权衡利弊,以免给国家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秦桧见众人纷纷支持李纲,心中焦急万分,眼神慌乱地向汪伯彦投去求助的目光。

    汪伯彦无奈地轻咳一声,清了清嗓子,硬着头皮说道:“诸位大人,如今局势紧张,女真虎视眈眈,我们不得不防。魏辅梁既然已表示悔过,且他对北方战事的了解确实有独到之处,或许可以给他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至于扩军,虽会带来一定负担,但为了京师安全,这也是无奈之举。我们应该从长远角度看,为国家未来着想。”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