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0章 会商大政
    第260章 会商大政

    王振被叫到了内阁,自从朱祁镇登基以来,他是愈加的谦卑了。见了内阁大小官员,就连在抄抄写写的书办面前,他都是自称奴婢。他见了阁老们作揖,都恨不得双手能碰到地面去。

    大家都说王振真是个好人、善人。

    王振在首辅值房拜见了杨士奇,躬身行礼。

    杨士奇客套了几句,询问王振现在身居何职,王振便如实回答了。

    杨士奇假作气愤状:“真是岂有此理,像王公公这样学问与人品俱佳的人才,又日夜陪伴在皇上身边,怎么能屈居于秉笔之下呢?”

    王振连忙谦让,杨士奇义愤填膺的保证,不日就让王振当上秉笔太监。

    王振都要屈膝给杨士奇跪下了,“元翁栽培之恩,我王振没齿难忘。”

    杨士奇连忙将他搀住,“使不得使不得。”

    王振又补充道:“今后必唯元翁马首是瞻,若违此誓,天打雷劈。”

    接着杨士奇便说了下皇帝在文华殿蹴鞠的事情,王振立马心领神会。

    “奴婢明白,奴婢这就去规劝皇上好好读书,绝不贪玩。”

    杨士奇捋着胡子含笑道:“好好好,不过皇上毕竟还小,贪玩也是正常,但是要有度,不可纵情玩耍,荒废了学业。”

    王振连连答应,便去找朱祁镇。

    朱祁镇当然不答应,现在这蹴鞠可是他最爱的活动。

    “皇上您想啊,文华殿就在内阁对门,阁老们听到了,一定觉得您没有认真念书,万一找太皇太后告状就不妙了。不如这样,等先帝的棺椁发引入葬,咱们就去西苑玩去。”

    王振又添油加醋道:“一会皇太后来了,看到您在玩耍,那就糟糕了。”

    朱祁镇有些害怕孙皇后,毕竟不是他亲娘。他也踢累了,这才勉强答应下来。

    “散了散了,都散了。”王振让踢球的小太监们都散了。

    内阁见皇帝果然听进去了王振的劝谏,对王振印象就更加好了。

    等到先帝发引入葬后,杨士奇便上书太皇太后,为王振打抱不平。

    身为皇帝身边的大太监,在司礼监没有权柄,那肯定是不方便的,太皇太后便擢升王振为秉笔太监,王振便拥有了批红之权。

    ……

    朱瞻基入葬后没多久,郑和以老病为由,请求回南京养老,内阁很痛快地就同意了,“南洋湿热多雨、虫瘴滋生,不便安享天年,准回南京养老,仍为镇守。”

    内阁的票拟到了司礼监,范弘觉得没啥问题,准备按内阁票拟批红。

    王振有不同意见:“咱家以为,这南洋开都护府,统御万岛,羁縻千国,大都护一职,十分重要,当禀明太皇太后再定夺。”

    范弘嘴上笑嘻嘻,心里却是妈卖批。“这才批红几天啊,就摆起架子来了。还没当上掌印呢,就这么神气,好像这里你最大一样。”

    范弘打眼去瞧金英。

    金英也觉得自己得说些什么:“嗯……南洋大都护,堪比一方封疆,确实得禀明太皇太后定夺。”

    太皇太后张氏看了奏章,也觉得内阁的票拟也没什么错,但郑和是老臣了,礼节上就不能一下子准许他告老还乡。必须得让他反复请求,皇帝反复挽留,最后“勉为其难”地同意,那才算是对一名老臣的应有尊重。

    于是便把郑和的奏章给驳回了。

    “郑和若是去职,你们可想好谁来接替他?终归是你们内廷的事。”太皇太后发问,她得做好郑和退休后的权力交接,保证南洋的秩序稳定。

    金英躬身道:“可由副使王景弘接任南洋大都护。”

    太皇太后嗯了一声,觉得可以。便让金英改批,下旨挽留郑和。称郑和为“南洋一柱,支撑万邦”,要他继续在任上发光发热,为大明添砖加瓦。

    可是郑和是真的想退休啊。他已经航海了三十年了,最近在旧港身体越来越差,他是真的想回南京休息。

    便又接连上书请求回家养老,最终,太皇太后允准了,让郑和回南京,并赐金银、布帛与良田三百亩给他。

    郑和在这个节骨眼上走了,正统元年,杨士奇便上奏章,提议停止“海船造作”。所谓海船造作,就是远洋水师的船只修造,如果一旦停止,不用多久,大明朝几代人建立起来的远洋水师就要全废了。

    太皇太后想了想道:“水师的事情,终究还是武事,你们阁臣还是要找两位国公商量一下才行。你们辅政大臣会商完了,再来找老身。”

    杨士奇便只好悻悻离去,转头果真召集了六位辅政大臣,并将他提议停止造作的事情给说了。

    “荒谬,南洋岛屿数千座,幅员万里,没有水师如何管得过来?”赵辉第一个不同意。

    张辅也觉着此举太过武断,南洋还有数万大明的士卒,远洋水师是大明保持海上霸权的基石。

    可杨士奇觉得大明朝的开支太多了,这些能够削减的“弊政”都要裁革。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