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相府千金嫁废材,无敌太子归我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1章 惩罚
    此时的东宫,沈如云也刚刚起身。春杏端着温热的茶水进来,顺便递上一封信笺。

    "小姐,是皇后娘娘宫里送来的。"

    沈如云接过信笺,展开一看,眸光微动。

    信中说明日早朝,皇上会就她母亲之事召见丞相问话。

    这件事终究还是要闹到朝堂之上了。

    她心里清楚,自从将此事告知皇后那日起,就注定会有这么一天。

    只是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准备马车吧,"沈如云放下信笺,轻声道,"明日怕是要去宫里等着了。"

    春杏见小姐面色凝重,忍不住问道:"小姐,您说丞相会如何应对?"

    "他若认,便是自绝于我;他若不认,便是自绝于朝堂。"沈如云淡淡道,"这便是他的两难了。"

    "那小姐您......"春杏欲言又止。

    "不必担心,"沈如云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皇后娘娘既然应了此事,自然会有个公道。而且......"她顿了顿,"这么些年过去,也该有个了结了。"

    晨曦微露,东宫内一片静谧。沈如云立在窗前,望着太子一丝不苟地穿戴朝服。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着手帕,心中五味杂陈。

    从决定告发王氏那日起,她就知道这一天终会到来。可真到了这一刻,她反倒有些忐忑起来。

    "别担心。"太子见她神色不安,上前轻轻握住她的手,"今日必还你母亲一个公道。"

    沈如云抬眼看他,眸中带着几分歉意:"我已经让人通知了外祖母家。只是......"她顿了顿,"你毕竟是状告的自己的岳父,于理不合。"

    "除了我,还有谁更适合为你母亲伸冤?"太子神色坚定,"况且此事本就该有个了断。丞相府这些年积弊已久,也该好好清理清理了。"

    沈如云还想说什么,春杏却在外面轻声提醒:"太子,时辰差不多了。

    太子整理好朝服,转身时又叮嘱道:"你且在宫里等我的消息。皇后那边我已经打过招呼,你可以去陪陪母后。"说完,他大步走出东宫。

    皇城内,文武百官已经按品级列队。往日这个时辰,众人还会三三两两说些闲话。但今日却格外安静。因为昨日太子递了一本折子上去,内容虽未公开,但涉及丞相府的风声已经走漏。

    站在队列中的丞相面沉如水。他昨晚就察觉到不对劲,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他暗暗看了眼站在左侧的太子,心中忽然生出一丝悔意。若是当初对这个女儿多上些心......"

    "陛下驾到!"洪亮的唱喝声打断了丞相的思绪。

    百官行礼如仪。待众人起身,皇上已经在龙椅上坐定。他手中把玩着太子昨日呈上的折子,目光在群臣中扫视一圈,最后落在丞相身上。

    "传丞相。"

    丞相上前一步,恭敬地躬身:"臣在。"

    "太子有折子称,你前任夫人之死另有隐情。"皇上开门见山,"此事可有实据?"

    丞相心中一震,强自镇定道:"回陛下,臣前妻病逝,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太子何来此说?"

    "既然太子敢告,必然有其依据。"皇上淡淡道,"宣证人。"

    殿门口,一个年迈的妇人在小太监的搀扶下缓步而入。看清她的面容,丞相的脸色瞬间变了。这不是当年王氏身边最得力的丫鬟吗?怎么会......

    "你且说说,当年到底是怎么回事。"皇上问道。

    老妇人颤巍巍跪下:"回皇上,当年老奴亲眼所见......"

    随着她的讲述,整个大殿陷入死一般的寂静。只听她细细道来:王氏如何假意与丞相夫人交好,如何暗中勾引丞相,又是如何在夫人产后虚弱之时,在药中下了雪枯草。每一个细节都让人不寒而栗。

    朝中大臣们面面相觑。

    虽说他们也都有妻妾之分,但如此狠毒的手段,还是让人心惊。

    不少人暗暗打量自己府上的情形,生怕也藏着这样一个心思歹毒的女人。

    御史大夫趁机出列道:"陛下,臣以为此事非同小可。丞相府中竟藏污纳垢至此,实在有损朝廷颜面。"

    礼部尚书也紧接着出声:"况且王氏用毒害人性命,此等歹毒行径,若不严惩,如何服众?"

    朝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大有借机打压丞相之势。

    有几个平日里与丞相交好的官员此刻却噤若寒蝉。他们心知肚明,这次的事情不同寻常。太子能把十多年前的旧事翻出来,还请动了皇后出面作证,显然是下定决心要与丞相划清界限。

    更有几个老成持重的大臣暗自叹息。他们都知道丞相一向精于权术,但在家事上如此疏忽,实在是给了太子可乘之机。

    一个连自己发妻都保护不了的人,如何让人相信他能为国分忧?

    丞相站在殿中,冷汗涔涔。

    太子站在队列前端,神色平静地看着这一切。他知道丞相在朝中经营多年,根基深厚,想要动摇他的地位并非易事。

    但只要有了这个突破口,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站在太子身后的几位心腹大臣看着眼前这一幕,不禁为太子的手段感到钦佩。

    仅仅一个家务事,就足以撼动丞相的根基。更重要的是,这事还坐实了丞相治家不严的罪名,往后但凡有什么政事上的纰漏,这都将成为人们攻讦他的把柄。

    此时的大殿内充斥着令人窒息的肃杀之气。每个人都明白,今日这场较量,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命妇讨回公道,更是朝堂上新旧势力的一次洗牌。

    丞相的冷汗早已浸透了朝服。他试图辩解:"此女年事已高,言语未必可信......"

    "本宫作证。"一道威严的声音响起。殿门大开,皇后端庄地立在门外。她缓步上前:"哀家已亲自审问过证人,句句属实。况且......"她目光如炬地看向丞相,"证物俱在。当年那些药引子,本宫都已命人查证,确实含有雪枯草。"

    有了皇后作证,这事就再无转圜余地。满朝文武都看得出,这是皇后在为太子妃讨回公道。

    皇上沉吟片刻,断然道:"丞相治家不严,纵妻行凶。既如此,罚俸一年,限你三日之内,将此事了结。"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