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抛妻弃子你做绝,我权倾朝野又认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章 踏上征程
    “今日操练的重点是阵型变换和协同作战!”

    林语洪亮的声音响彻校场,黑云骑将士们闻声而动,迅速变换阵型,长枪如林,气势如虹。

    林语满意地点了点头,黑云骑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可以奔赴战场,保家卫国。

    与此同时,屯田的队伍也整装待发。

    他们携带着农具、种子和生活物资,在城门外集结。

    林语走下城楼,来到队伍面前,鼓励道:

    “此去路途遥远,任务艰巨,但我相信,你们都是大周的勇士,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出发!”

    林语一声令下,屯田先锋队和黑云骑一同踏上了前往边境的征程。

    林语目送着队伍远去,屯田计划关系到大周的国运,不容有失。

    但边境环境复杂,危机四伏,他心中始终放心不下。

    回到府中,林语立刻召集了幕僚,商讨接下来的对策。

    “如今屯田计划已经启动,接下来我们必须做好两件事。”

    林语沉声道,

    “一是确保屯田点的安全,二是稳定朝中局势。”

    “大人所言极是。”

    一位幕僚附和道,

    “西夏残部虽已溃败,但仍有残余势力潜伏在边境,他们随时可能对屯田点发起袭击。此外,朝中一些大臣对屯田计划心存疑虑,甚至暗中阻挠,我们必须警惕。”

    “依下官之见,应当加强边境的军事部署,同时对朝中反对派进行打压。”

    另一位幕僚建议道。

    林语点了点头,沉吟片刻后说道:

    “传令下去,调集精兵良将驻守边境,严密监视西夏残部的动向。另外,密切关注朝中动向,如有异动,立即向我汇报。”

    接下来的几日,林语几乎夜不能寐,他一边关注着边境的情况,一边处理着朝中的事务,身心俱疲。

    一日,林语正在书房批阅奏折,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进来。”

    一名侍卫匆匆走进书房,神色慌张地禀报道:

    “大人,边境急报!”

    林语心头一紧,连忙接过侍卫手中的信笺。

    信中写道,西夏残部集结兵力,对边境城池发动了突袭。

    林语脸色骤变,猛地一拍桌子,怒道:

    “该死的西夏蛮子,竟然如此胆大妄为!”

    当即林语上报皇上。

    赵炅听完龙颜大怒:

    “岂有此理!西夏残部竟敢如此猖狂!林语,朕命你立刻调集所有守军,务必将西夏残部剿灭,保我大周边境安宁!”

    “臣领旨!”

    林语叩首领命,心中却满是沉重。

    他知道,这一仗将异常艰苦,但他必须全力以赴,不辜负皇上的信任。

    当即林语下令调集城中所有守军,包括城防营、巡逻队以及预备役,火速前往支援边境城池。

    各部将领点齐兵马,全副武装,在城门集合,等待林语的命令。

    林语身披战甲,跨上战马,神情凝重地环视众人,沉声道:

    “将士们,西夏蛮子趁我大军出征之际,偷袭边境城池,罪不可赦!我等身为大周将士,保家卫国,责无旁贷!此战,只许胜,不许败!”

    “杀!杀!杀!”

    众将士齐声怒吼,士气高昂。林语一声令下,大军浩浩荡荡地开拔,向着边境城池的方向疾驰而去。

    同时,林语也意识到,朝中肯定有人暗中勾结西夏残部,否则他们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得到消息,并发动突袭。

    他必须尽快查清此事,将幕后黑手绳之以法。

    林语决定亲自前往边境,调查此事。此行凶险万分,但他必须去。

    为了大周的安危,为了边境百姓的安宁,他义无反顾。

    林语骑在马上,疾风抽打着他的脸颊,冰冷的寒意渗透进盔甲的缝隙。他心急如焚,恨不得肋生双翅,立刻飞到边境城池。

    这一路,他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城池被攻破,百姓惨遭屠戮的景象。

    大军一路疾行,只用了三天便抵达了边境城池。

    映入眼帘的景象,让林语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

    城门已被攻破,城墙上遍布着西夏残部的旗帜,城内火光冲天,喊杀声震耳欲聋。

    “该死!”

    林语咬牙切齿地咒骂了一句,猛地抽出腰间的佩剑,高声喊道:

    “将士们,随我杀进去,救出城中百姓!”

    “杀!”

    众将士齐声怒吼,跟随林语冲进了城门。

    城内一片混乱,西夏士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百姓们四处逃窜,哭喊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人间地狱的景象。

    林语率领大军一路冲杀,所向披靡。他手中的长剑如同一条嗜血的毒龙,每一次挥舞,都会带走数条敌军的性命。

    鲜血飞溅,染红了林语的战甲,也染红了这片饱受战火摧残的土地。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直到夕阳西下,西夏残部才被彻底击溃。

    残余的敌军丢盔弃甲,仓皇逃窜。

    林语看着遍地尸首,心中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