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洺的想法自然不是说说而已。
    很快他便着手展开行动,先是下旨,强行从人口富余的山西、四川、直隶、浙江、湖北等地,大量迁移人口,前往辽东、高丽,以及云南,用来充实这些地方的人口,巩固大明的基本盘。
    接着郭洺又将辽东地区的女真人,高丽地区的高丽人,云南地区的各部蛮族,大量迁出他们原来的地方,将他们转移到华北平原,关中地区,以补充北方这么多年战乱后损失的人口。
    “陛下,迁居百姓之事,毕竟非同小可,是不是应该再慎重考虑考虑?”
    “是啊,近来各地时有民变,许多不愿迁居的百姓啸聚山林,争相为盗,甚至公然抢劫朝廷的粮车。长此以往,必成朝廷大患啊。”
    “朝廷刚刚建立,陛下应该以仁德宽容之姿,对待天下臣民,不应如此严厉。”
    郭洺的这些政策,自然遭到了很多抵触,既有来自辽东、高丽、云南等地原住民的反抗,也有内地许多不愿迁居的百姓在反抗。
    这些反抗的规模并不小。
    对此,各级文官大都规劝郭洺。希望皇帝尽量息事宁人,不要把民间逼迫得太甚。
    但郭洺却决定采取强硬态度。
    “刁民胆敢不服王化,不听朕的号令,朕岂能轻易饶恕!从今天开始,哪里有人闹事,朕就派兵荡平哪里!这几年朕的大军不打仗了,将士们正好手痒难耐!”
    在原来的历史上,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平衡南北人口,也曾着手展开大移民,并且最后取得了成功。
    在郭洺看来,既然朱元璋都能做到,那自己当然没有理由做不到。
    自己刚穿越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说过,自己一定要干得比朱元璋更好,自己要建立一个疆域更大,人口更多,实力更强的大明朝。
    这是自己对自己的承诺。
    “移民之事,乃是国策,朕一言九鼎,谁敢不从!这件事就这么定下了,诸位爱卿不许再议!”
    皇极殿中央御座,郭洺抬眼扫了一眼众臣,语带威严道:
    “元朝那帮蒙古人,之所以失去天下,除了皇帝荒淫无道,怠惰政事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对地方的控制,太过宽松!如今朕收平天下,非猛不可!”
    “昏德公,重昏侯,你们父子二人认为朕说的有没有道理啊?”
    郭洺说到这里,抬眼看了看大殿下方的妥欢帖木儿和爱猷识理答腊,笑着问道。
    元朝灭亡后,郭洺并没有杀害这两人,而是仿照当年金太宗完颜晟对宋徽宗和宋钦宗的做法,将妥欢帖木儿和爱猷识理答腊,各自赏赐爵位。
    一个封为昏德公,一个封为重昏侯,让两人舍弃蒙古习俗,穿戴汉人衣冠,使用汉人器物,遵从汉人习俗。
    到了上朝的时候,还要跟随其他文武官员一起到皇极殿,向郭洺跪拜行礼。
    当然,郭洺对这父子二人,还是怀有戒心的,从不允许他们离开金陵城半步,每天还让锦衣卫偷偷监视两人的一举一动。
    “陛下说得对,元朝灭亡,确实是因为皇帝骄奢淫逸……”
    听到郭洺询问,爱猷识理答腊立刻出列跪拜,一面回应,一面转头看了看自己的老爹妥欢帖木儿。
    妥欢帖木儿闻言,心中倍感屈辱,但如今他已是身在屋檐下,哪里敢不低头,只得跟着一起出列,颔首道:
    “陛下说得没错,前元覆灭,确实是罪有应得。陛下如今以刚猛治国,并无任何不妥。”
    “嗯,说得好!”
    郭洺冲着两人摆了摆手,示意他们退回自己的位置,随后笑着对周边群臣道:
    “方才昏德公和重昏侯的话,大家都听到了吧,移民百姓之事,就这样定下了,有什么责任,朕一力承担。”
    “陛下圣明,臣等谨遵圣谕……”
    在场的众大臣见状,自然无话可说。
    …
    在郭洺的强力手段下,原本出来闹事的各地百姓,很快就被五大都司,如狼似虎的明军官兵尽数镇压。
    当然,这个过程,对于明朝本就接近空虚的国库来说,又是一次沉重的考验。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件事总算是得到了解决。
    郭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大移民政策,在他坚定不移的信念下,很快得到了切实有效的执行。
    尤其是云南和高丽地区,郭洺先后向这两块新得的地盘中,迁入了四十几万流民,极大地巩固了明朝在当地的统治。
    至于这两块地盘原来的那些土着,则大多都被迁到了内地。
    这些土着被迁往内地后,郭洺并未歧视他们,不但安排了一批官员,给他们分配土地,提供无息贷款,帮助他们安家落户,还赐给他们与周边汉人同等的身份。
    为了进一步让这帮土着感念大明皇帝的恩德,郭洺甚至专门组织了许多识文断字的村塾先生,将所有土着的孩子收进学堂,由官府供给吃住,让他们免费念书。
    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显然是非常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