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4章 清除计划
    重新踏上大明的土地,朱元璋的心突然一下子就踏实了。

    那边的世界再好,终究不是自己的世界。

    “辛苦了。”

    朱元璋看向马皇后,眼中满是感激。

    这段时间,马皇后一直都在栖霞行宫等他,身形都有些消瘦了,看得出来是不少担心的。

    “回来就好。”

    马皇后报以笑容。

    两人老夫老妻,从最困难的时候一路走来,早已经是最亲密的伙伴,也是最值得信赖的战友。

    “咱们回宫吧。”

    朱元璋牵起马皇后的手,登上了等待已久的马车……

    ……

    回宫的路上,朱元璋不时掀开马车的窗帘,朝外望去,若有所思。

    马皇后并没有去打扰他。

    她知道,朱元璋应该是还没有从未来世界的震撼中回过神来。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望着马车外低矮的房屋,空旷的田野,崎岖的道路等等,眼前一切和他刚刚去的那个世界,竟是形成了如此鲜明的对比。

    这让朱元璋不禁有些恍惚。

    在去朱辰那个世界之前,他虽然已经听朱辰说了很多,但绝不能想象得到,原来人类社会竟然能够发展成那样。

    原来在自然界面前显得弱小的人类,甚至是最普通的百姓,却能上天入地,居于云端,日行千里,千里传音,拥有着像神仙一般无以伦比的力量。

    朱辰说,他所在的那个华夏,只不过用了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便从和现在大明差不多的世界发展到那种程度。

    而如果大明选择了放开去发展,速度只会更快,而且高度也会更高。

    用朱辰的话说,就是他也不知道,几百年后,大明就能能够发展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曾经沧海难为水。

    见过了未来世界,再回望现在的大明,朱元璋的心态俨然发生了变化。

    曾经根深蒂固的“刀耕火种,靠天吃饭,节俭艰苦,封闭保守,畏惧风险,缺乏创造,缺乏野心”的小农思想,开始出现了松动。

    没有人不希望强大,朱元璋也不例外。

    之所以选择保守,其实是因为害怕,害怕改变,害怕失去。

    但是,如果已经明确了改变的结果是变好变强,那么还选择保守的话,那他朱元璋就真的是一个懦夫了。

    朱元璋是懦夫吗?当然不是,所以,他改变的决心比想象中的还要更加坚定……

    ……

    寅时三刻,奉天殿前的铜鹤香炉刚吐出第一缕青烟,文武百官已按品阶分立两侧。但今日的朝会气氛颇有些凝重。

    朱元璋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上早朝了,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以前的朱元璋,从不会落下每一次早朝,但是这一次,直接消失了小半个月,所有人只知道皇上去了栖霞行宫,但是没有人能够面圣。

    好在这段时间里,大明并没有发生什么重大的事件,算是平稳度过朱元璋不在的这段时间。

    其实朱元璋也是有了这样的判断,才决定过去朱辰那个世界看一看的。

    这是朱元璋回归后的第一个早朝。

    朝堂中,一些经年老臣敏锐的感觉到皇上似乎有些变了,但具体变在哪,他们一时间又说不上来。

    而接下来朱元璋的话,则彻底证实了他们的猜想。

    “松江特区这些年的成绩有目共睹,所以,咱想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松江特区的生产模式,同时,放开商人的穿衣限制,允许商人考学,为官,鼓励商业的发展。”

    话音落下,顿时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皇上,万万不可啊!”

    没有意外的,第一时间便有老臣站出来反对。

    “《商君书》云‘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皇上您亲定的《大明律》亦载‘商贾技艺之人,不得穿绸纱’,如今突然放开,恐动摇国本啊!”

    “皇上,商人重利轻义,若许其子弟科考,恐怕……恐怕朝堂到时候一片乌烟瘴气!”

    “商贾狡诈,若开此先例,只怕民风日下,礼崩乐坏啊!”

    “……”

    朱元璋听着朝堂诸臣一片反对之声,并没有因此龙颜大怒,脸上的表情甚至都没有太多的变化,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见皇上反应冷静且平淡,群臣也不再哀嚎悲呼,而是渐渐的收声。

    “说完了吗?说完到咱说了。”

    朱元璋扫视了一眼群臣,清了一下嗓子,中气十足的开口道:“看看你们,看看你们,口口声声都是恐怕这个,恐怕哪个。”

    “当初咱设立松江特区的时候,你们就开始恐怕了,咱开发煤炭,你们在恐怕,咱设立钢铁厂,你们在恐怕,咱开办《明报》,你们在恐怕,咱开始卖武器,你们在恐怕,咱让老四出海,你们还在恐怕!”

    “你们究竟在怕什么?有什么那么可怕?”

    朱元璋的话,让刚刚出声反对的臣子们哑口无言,甚至是老脸一红。

    “你们好好看看,你们恐怕的松江特区,成了咱们大明财政的支柱,你们恐怕的煤炭,让万民免于严寒,你们恐怕的钢铁,成了拱卫大明的神兵利器,你们恐怕的《明报》,成了大明开启民智的媒介……”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