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章 不一样的朱元璋
    朱元璋的反常举动,让朱标有些丈二摸不着头脑。

    以前的朱元璋虽然爱他,护他,但自始至终都是严父的形象,对他的期望很高,要求也很高。

    而且在一些政务的处理上,两人的政见经常不同,朱元璋霸道严苛,杀伐果断,但朱标却要温和很多,经常想要施行“宽通平易之政”。

    几乎每一次,都是以朱标让步告终。

    所以,在朱标的心中,对朱元璋还是充满了敬畏,朱元璋也很少向他展现出了柔和的一面。

    但是,就在刚刚。

    朱元璋竟然亲自把他扶起来,而且一脸慈爱的看着他。

    最诡异的是,竟然看着他泪目了。

    究竟发生了什么?

    是他做错了什么吗?

    想到这里,朱标心中一紧,问道:

    “父皇,怎么了?”

    “没什么。”

    朱元璋擦了擦眼角的泪花,看朱标有些小心翼翼,心里就更难受了。

    如果不是看到后面发生的一切,他也许还会和以前一样,但是当有一天,朱标突然薨逝的时候,他可以想象得到,自己将会有多伤心。

    他最疼爱,也是最寄以厚望的朱标,他觉得朱标就是历史上最优秀的太子,但他最终竟然没有走上皇位,一展抱负。

    这不仅让他伤心,也让他感觉,那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情啊。

    现在知道了结局,他的心态完全变了。

    如果以前他是一个望子成龙的严父,那么现在他就是希望朱标只要平平安安就好的慈父。

    现在的他终于可以站在朱标的角度,重新去审视一切。

    好在,一切都还来得及。

    朱元璋很快收拾好情绪,恢复了往日的神态,问道:“对了,突然来找咱,是有什么事吗?”

    “我……”

    朱标欲言又止。

    朱元璋露出了微笑的笑容,道:“有什么事,但说无妨。”

    朱标点了点头,道:“父皇,叶巨伯在天牢中生病了,必须立马将他释放出来,加以救治,否则会有生命之危啊。”

    朱标说完,带着恳求的神色,眼巴巴的看着朱元璋。

    叶巨伯在大朝会上冒死进谏,触怒了朱元璋,朱元璋谓之离间皇家骨肉,当场就想将其射杀,最后虽然忍住了,但叶巨伯也被打入了天牢。

    按照以往的经验,叶巨伯应该是很难再有生还的机会了。

    但是,朱标还是想要试一试。

    因为他觉得,暂且不论叶巨伯反对封王的话对与不对,至少叶巨伯为大明好的心是真的,如果不是为了大明好,谁会冒着生命危险站出来劝谏皇上?

    在朱标看来,这样的臣子,不仅不该杀,而且应该珍惜。

    但是朱元璋不这么看。

    因为他要坚决推行他的封王戍边政策,所以必须要处死叶巨伯,如此一来,才无人敢提出异议。

    事实上也是如此,历史上的叶巨伯被朱元璋下刑部狱,瘐死(指囚犯在狱中因饥寒而死)。

    然而……

    让朱标意想不到的是,朱元璋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下来。

    “好啊。”

    “啊?”

    朱标一时之间还没有反应过来,他一路上想好的,为叶巨伯辩解的话还没有说,朱元璋就答应了?

    看着愣住的的朱标,朱元璋微微含笑:

    “传咱的旨意,把那个叫做叶巨伯的放了,官复原职……不,将他调到京师做事吧。”

    “啊?”

    朱标的嘴巴张得更大了。

    放了?

    还调到京师做事?

    前些天还盛怒到要把人当场射杀,现在却把人放了,还升官了?

    到底怎么回事?

    不是。

    这还是他认识的朱元璋吗?

    朱标一时之间都被朱元璋搞得有些糊涂了,不知道后者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看着懵逼的朱标,朱元璋脸上带着几分笑意。

    “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没……没问题。”

    朱标反应了过来,旋即欣喜的拱手拜谢:“儿臣替叶巨伯谢过父皇!”

    谢过之后,朱标便欲告辞:“父皇,儿臣这就回宫,传您的旨意!”

    言罢。

    朱标便急匆匆的想要离开。

    “标儿。”

    朱元璋突然叫住了朱标,这让朱标一愣,转头道:“父皇还有什么事吗?”

    “你先别回去了,在行宫好好玩几天。”

    “玩?”

    “对啊,玩。”

    朱标人傻了。

    这还是他认识的父皇吗?

    从小到大,朱元璋对他的要求都很严格。

    因为朱元璋从小没有得读书的缘故,所以他特别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朱标才五岁的时候,朱元璋便让他跟随大儒宋濂学习五经之书。

    此外,朱元璋还在紫禁城特设大学堂,贮藏各种古今图书,让诸名儒轮班为太子和诸王讲课。

    太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要求按礼法行事。

    除了让太子诵习儒家经典,又专门选了一批德行高雅的端人正士,又以梁贞、王仪为太子宾客,秦庸、卢德明、张昌为太子谕德,让他们把“帝王之道,礼乐之教,和往古成败之迹,民间稼穑之事”,朝夕向太子讲授。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