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珩紧紧拥着宣璃,心中满是失而复得的喜悦与对未来的憧憬。
他想起来白天在外面听下人说莱州有一处寺庙,求姻缘极为灵验。
“我带你去个地方。”
宣璃抬眸看他:“哪里?这都什么时辰了。”
“去了你就知道了。”
祁珩故作神秘,趁着夜色,施展轻功带着她偷偷翻墙出了驿站,避开了守卫和下人。
夜晚的街道静谧而安宁,偶尔有几声犬吠传来。
两人手牵着手,仿佛世间只剩下彼此,祁珩看着宣璃在月光下的侧脸,心中满是柔情。
“阿璃,这样与你漫步街头,我竟觉得仿佛拥有了整个天下。”
宣璃微微红了脸,忍不住嗔怪。
“就会说些甜言蜜语。”
可嘴角的笑意却怎么也藏不住。
寺庙在夜色中显得庄严肃穆,周围古木参天,隐隐传来阵阵诵经声,给人一种宁静祥和之感,祁珩与宣璃轻手轻脚地走进寺庙,生怕惊扰了这份静谧。
大殿内,佛像慈悲地注视着世间众生。
“我听闻这里求姻缘很是灵验。”
有些诧异的看着祁珩。
“你还信这些?”
“只要是与你相关,我都愿意相信。”
祁珩率先走到佛像前,虔诚地跪下,双手合十,心中默默祈愿:愿与阿璃岁岁相伴,永不分离,无论风雨如何侵袭,都能护她周全,让她一生喜乐无忧。
宣璃见他这般虔诚,心里一阵悸动,也在一旁跪下,她闭着眼睛,心中想着与祁珩的点点滴滴,祈愿这份感情能如这寺庙一般历经岁月而不朽。
起身之后,祁珩带着宣璃来到寺庙后院的一棵古树下。那棵树树干粗壮,枝繁叶茂,上面挂满了红绸,仿佛一位古老的智者见证着无数的爱恨情仇。
祁珩摸了摸粗壮的树干,走向古树一侧早已备好的红绸与笔墨。
他微微俯身,神情专注而虔诚,笔触在红绸上缓缓游走,写下。
“祁珩与宣璃,愿情比金坚,岁月同欢”。
每一笔都倾注着他对宣璃深深的爱意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字迹刚劲有力又不失飘逸,那一笔一划仿佛是他在爱情画卷上勾勒的永恒线条。
写罢,他直起身,温柔地将笔递给宣璃,目光始终紧紧锁住她,宣璃接过笔,微微仰头看着祁珩,眼中闪烁着感动与幸福的光芒,她轻抿下唇,似在思索着什么,旋即俯下身,在祁珩所写内容的下方,以娟秀细腻的字迹添。
“生死相依,不离不弃”。
那字迹如她本人一般温婉动人,却又透着无比坚定的决心。
随后,祁珩轻轻牵起红绸的一端,拉着宣璃一同走向古树。
他身姿矫健,几个轻跃便攀上古树的粗壮枝干,小心翼翼地将红绸系于古树的最顶端。
宣璃在树下仰望着他,微风轻轻拂过,她的发丝随风飘舞,与飘动的红绸相互映衬,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
系好红绸后,祁珩从树上跃下,稳稳地落在宣璃身边。他顺势轻轻揽住宣璃的肩膀,将她温柔地拉向自己,让她的头靠在自己的怀里。
祁珩微微低头,鼻尖轻触宣璃的发顶,嗅着她发间的芬芳,目光中满是无尽的爱意与宠溺,他轻轻握住宣璃的手,声音低沉而又充满深情地说道。
“岁月同欢,生死相依。”
那声音在静谧的古树下回荡,似是对宣璃的深情告白,又似是对他们爱情的庄严誓言。
莱州的行程很是顺利,百姓信佛,所以整个州县一副祥和,俞温玉也在公廨将卷宗一一核实,确保没有问题。
三日后,出巡队伍再度启程,百姓恭送。
看着逐渐缩小的城墙,宣璃神色愈发忧虑,下一站,便是海嘉城,过了海嘉城便是羌州。
莱州的安宁,怕是暴风雨前的寂静。
祁珩驾马走在窗边,看到她的神色,大抵猜出来一些。
“莫要担心,有我在。”
宣璃轻点臻首,旋即问道。
“最近边境局势如何?”
祁珩微微摇头:“上岸来信,图契的一些小势力近来颇为活跃。不过你放心,我们的行程不会抵达羌州,在海嘉城稍作停留后便直接乘船南下。”
闻言,宣璃柳眉微蹙。
“不去羌州?”
原定行程包含羌州,如今突然变更,且事先无人告知,她心中满是疑惑与不解。
祁珩面色凝重,缓缓解释道:“我本正欲与你言明此事,恰才接到上安来函。陛下念及边境近来动荡不安,忧心你的安危,故而明令此行舍去羌州。”
宣璃听闻,心猛地一沉,仿若坠了一块巨石,她秀眉紧蹙,思绪翻涌。
自己既已肩负出巡重任,其要义便是深入民间,感知百姓疾苦,给予抚慰与希望。
羌州现今深陷战乱的泥沼,那里的黎庶正于水火中苦苦挣扎,岂不正是最需她亲临之处?若因一己之安危而退缩不前,她又有何颜面面对那些在边陲翘首以盼的百姓?又怎能指望他们于困境中坚守对朝廷的信念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