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大唐,开局拜师孙思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8章 阵前战将
    倭国的道路,很窄。

    一路过来,队伍行进得很慢。

    “侯爷,听斥候回报,前面有倭人骑兵,我们不能再前进了。”二子禀告道。

    李勉双眼轻眯,“哦,多少人?”

    “五百人,首领是个女人。”二子回道。

    “首领是女的,怎么可能。”

    在倭国,女人的地位很低很低,比之大唐,完全没有可比性,更不用说女人当首领。

    除非,那个女人的身份不简单。

    “走,我们上前看看去。”

    李勉催马往前。

    二子刚想劝阻,被李勉举手打断,只好安排亲卫跟上,他跑去找薛礼。

    往前走出三里,李勉见到了二子口中说的骑兵,还有那个女人。

    女人身穿和服,脚踩木履,长发盘起,精致的脸蛋上,樱嘴桃腮。

    看了眼荒地,再看一眼女人,李勉眼神古怪。

    如果不是知道这里是野外,他还以为来到哪个贵族家里,女主人亲迎贵客临门。

    只不过,见到李勉,还有他身后的亲卫,跟随女人而来,摆出戒备态势的骑兵,有些煞风景。

    “你是谁?”李勉好奇问。

    女人手放胸前,微微鞠躬,“小女森野,倭国公主,见过将军阁下。”

    哦,倭国公主?

    李勉感兴趣的上下打量,像在打量死人。

    看得女人浑身紧绷,却又装作毫不在意。

    “森野公主,谁给你的勇气,让你直面我?你就不怕,我杀了你吗?”

    “不,将军阁下来自礼仪之邦的大唐,断不会欺负我这么一个弱女子的。”女人镇定道。

    “不错,你比大部分男人,都要勇敢。女人,你堵住我们的路,想干什么?”

    女人笑了笑,说:“将军阁下不介绍下自己吗?”

    李勉摇头道:“女人,你成功挑起了我的兴趣。我叫李勉,蓝田县侯。”

    “说吧,你堵在这里,到底想干什么?”

    “如果是投降,对不起,我不接受。”

    “如果是来谈判的,那你不够资格,或许叫你们天皇来,说不定我也许会听听看。”

    闻听完李勉的话,倭人骑兵们脸上,全都闪过怒色,看向李勉的目光,杀气四溢。

    李勉瞟了那些人一眼,冷声对森野公主道:“你的这些随从,看来还看不清形势啊,要不我帮帮你吧。”

    李勉右手抬起,握拳。

    一阵箭雨自身后飞过,前方的骑兵,瞬间倒下一片,除森野公主外,再无一人站着。

    森野公主吓得脸色苍白,强撑着站在那,直面李勉,目光中阴沉得可怕。

    “侯爷这么做,过分了吧!”

    “过分吗,我并不觉得。如果换作一年前,不但他们要死,你也一样要死。”

    “胆敢在我面前举刀,想活都难。女人,你记住,你们倭国没有人有资格跟我谈条件。”

    几句话,杀气四溢,冷意彻骨。

    女人后退一步,觉得不对,再往前回到原位。

    “李侯爷这么做,枉称礼仪之邦。”

    “少给我戴高帽,我不吃那套。”

    李勉举起一根手指,“给你半刻钟,说出你的目的,否则,我不介意辣手催花,把你杀了。”

    森野深吸口气,娇嬾的脸上,重新恢复平和。

    “尊敬的侯爷阁下,我皇想知道,你们唐人来倭国的目的。”

    李勉听后大笑道:“区区小国,也敢称皇,真是可笑。我的目的吗,告诉你又何妨。很简单,我要倭国的一切。”

    “回去告诉你们天皇,给我洗干净脖子等着。”

    “当然,你们也可以反抗,但有一点,凡是敢称兵者,鸡犬不留,勿谓言之不预也。”

    说完,李勉再不看森野,示意亲卫上前开路,把路面上尸体搬开,扔进路旁草丛。

    当晚,军队扎营昆沙。

    一夜无话,翌日,到达黑松町。

    离广岛,只有一百里。

    又一日,军队到达广岛。

    与上次不同,这次没有大名胆敢来犯,一直到京都,全程无一丝军队踪迹。

    “侯爷,这太奇怪了,怎么都没人来阻挡一下。”二子摸着头,百思不得其解。

    李勉笑骂道:“怎么,想要别人打上门来?”

    “想。”

    二子的回答,让李勉愣了愣,接着开口大笑。

    “大家都这么想的?”李勉目光扫向薛礼,以及身后的士兵。

    二子猛烈点头,“大家想干架,却找不到人。侯爷,这到底怎么回事?”

    “你们真行啊,放心,不要怕没仗打,之所以这样,那是因为人家在京都等着我们呢。”

    早在不论是广岛,还是昆沙,都没军队影迹时,李勉心中就已有猜测。

    多半与天皇有关。

    天皇召集各大名,无非是想与唐人决一死战,以人数优势,灭掉来犯的唐军。

    说实话,李勉巴不得如此。

    一战定输赢,赢则灭掉李勉,输则直接亡国。

    “好了,跟大家伙说下,明日起,全力进军,目标京都。”

    “诺。”二子等人齐声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