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恶魔较量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9章 同时看守众生的两面性(此时还没有领悟虚空)
    回到普通的自然界中;

    那么,我们就开始有疑问了,既然是“虚空”使得事物产生变化,那么为什么有些“虚空”的变化很剧烈,像火焰、雷电;为什么有些“虚空”所显象的又平平无奇,像棉花、像钢铁。

    那么既然都是“虚空”的这种变化让事物显象出来,为什么有些事物一闪而过,有些事物却好似亘古不变;

    即,有些“虚空”的变化,我们甚至可以把手伸进去,像水中、空气、或者面粉、稀泥中;有些“虚空”的变化,虽然说是“虚空”的变化,可却比任何事物都要“实”,例如墙壁、木头、例如青铜器、例如碱式碳酸铜等等的实物。

    那么,如此,到底是“虚还是实”;是不有种被搞乱了的感觉。

    利用分子的结构,和分子或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我们可以很容易知道,这种事物的不同存在性,但利用“虚空”,我们却甚至会再次混淆其中的概念。

    其便是因为,我们讲解分子等物质时,暂时把它们当做了一种“静态”;但“虚空”却是不允许这种静态存在的,即想要“成形”,变成“有物”,就要不断地“变化”。

    处于时时刻刻的变化中,当“变化”稳定时,所形成的事物就会稳定,才有我们所看到的虚实相生状态;

    但要明白,其“实、色”也便都是由于“虚空”的变化引起的,所以归根结底,我们后来还是要去讨论“虚空”这种看不见的“无”的状态;也就是在这种“不变”中,寻找事物真正的“变化”状态;如此,才能做到是“以不变应万变”。

    而当“变化”不稳定时,所形成的事物大概率也都会一闪而过;

    像我们常用的家用交流电,其稳定,便是因为“稳定的变化”所导致;而稳定的变化,便就是需要这种“虚空”的情况也要畅通,即类似于“进出口”不能够堵塞;于人而言,就是呼吸消化状况要好。

    所以,即使是石头,也便必须是处于一种“相对·能够稳定变化”的状态中;一旦不稳定,形成开裂的,都是小现象。

    那么,事物和事物之间不能够“互通”,例如铁和玻璃不能够在常温下彻底融合、铁原子和铁原子之间不能够变成另一种原子,而就只能是铁原子与铁原子之间的配合,又是什么原因;这里我们并不详谈,因为需要了解更深入的“虚空”的变化关系后,才能够进一步地解释清楚,暂且理解为“斥力·克斥”也可以。

    但其“存在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各种“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必然是因为“虚空”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为“存在”便是因为“变化”,而变化是因为“虚空”之间的变化形态关系;即“虚空”可以是无相的,但“变化”出的“实色”却是“有形”的。

    即,稳定的“虚空”变化,形成了一种让人足以插不进去手的地步;而普通的“虚空”变化,也不见得人手触碰了以后就会不受伤,像静电。

    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或稳定或不稳定或颗粒或绵延不断等诸多的变化呢;

    继续探讨下去,岂不是越来越乱;

    那么有关系吗,没有关系;

    为什么,因为我们要保持头脑“无”的状态,因为只有当头脑中彻底“无”了以后,我们才能提供给“所有变化”所需要的场所;

    即,我们是要让所有如露亦如电的现象,全部变化出来,让它们成为属于自己和各自的样子;这才是“其无为中,让万有也”的真正“道”的精神所在;即此后,它们都是各自独立并且相互关联的存在,而不仅仅只是由于我们片面的认知,而“有”无所依。

    因为是“无”,与其说是同时看守众生的两面性,倒不如说是,其便就是变化的本身,变到和没有变一样,不是“无”是什么;因为谁也不清楚这种状态,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

    因为这才是真正的自然状态;是道气长存的所在。

    其所有我们能够“握得到的都是变化”所在,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所有我们握不到的“无”就是这个世界的真经和能够提升我们认知的所在;

    因其,名天地之始的“无”便是提供给了这数不尽的变化场地、容纳了所有有形无形有相无相有量无量变化的所在。

    而讨论到这里,我们也便是要对“动静”有了更明确和清晰的自然感觉。

    即一方面我们认为世间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另一方面,我们自己却想静止下来看看这个世界、这块石头最本质的榫卯组成样子。

    其多多少少都有点刻舟求剑的味道。

    而最矛盾地也就在这里,其世界是变化、变动的,那么其榫卯的各种零件为什么、又有什么样的依据可以在我们的头脑中静止下来;其无论如何,也都是要“动”起来,不能形成“静止”的相;

    因为一旦“静止”下来,则就证明我们的头脑默认了这些事物的“存在”性,而忽略了它最为核心的变化性;改为了“创造”性,会逐渐地默认为,“创造”才是存在的本质;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