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趣谈百家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4章 束姓 龙姓
    第二百三十四章 束姓 龙姓

    束姓来源非常简单,就是源自妫姓。

    周王朝建立后,封妫姓建立陈国,由此衍生出陈姓。陈国起了内讧,陈完逃到齐国,产生了田姓。之后由田姓衍生出了疎姓,第一人为东汉时候的疎广,在今天的山东枣庄也就是兰陵做官。

    到了疎广的曾孙孟达时候,由于王莽篡位成立新朝,孟达非常的看不惯,干脆辞职不干,迁居到现在的河北大名沙鹿山定居。经过去繁就简,也是为了不让朝廷发现带来祸患,正式有了束姓。

    再往上倒的话,疎姓这支名人确实非常多,比如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就是他们的祖先。不过这些前文都有叙述,这里不再多说。

    在今天的江苏省丹阳云阳镇,说不清什么时候发生的事了,有个茅山道士想在这里建道观,发动群众募捐。

    当时云阳镇有两大家族,一个是束姓,一个是张姓。所以理所当然的吃大户,捐钱就得靠这两家。

    束家有钱,不用怎么做动员就凑够了下达的任务。

    但是张家并不富裕,整来整去的还差一大截。

    不过张家人多,本着不出钱就出力的原则,由张家的八百户人出工出力,负责把原材料运上山,并义务建成道观,也是为了祖国道教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嘛。

    等到道观落成,有学问的秀才感念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伟大品质,写成一副对联。上联是“富贵三城束”,下联是“人丁麦溪张”。往来的善男信女以及八方游客,也就明白了这座道观的建成,是束家人掏钱,张家人出力的共同成果。

    江西宜春市万载县,在明朝初年,知县叫束清。

    虽然只是个小小的县令,但束清做的事确实非常不简单。

    明朝初年,朱元璋对于贪官污吏恨之入骨。这也不能怪人家老朱,因为小时候穷怕了的朱重八,没少吃贪官的亏,恨贪官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恨贪官收拾贪官当然没错,问题是朱老板太抠门,给公务员发的工资少的可怜,造成许多官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都成了问题。

    但是你嫌工资低想下海,也不那么容易。朱老板出台许多规定,官员辞职也受限制。

    束清工作的万载县,老百姓刚刚经历过战争,百废待兴劳动力紧缺,再加上天灾,温饱问题都无法保证。

    但是朝廷也需要办公经费,只能向老百姓伸手要钱。

    其实各个朝代都是一样,政府税收无非就是从这边拿过来,留下办公经费和工资,剩下的用于民生工程或者存入国库以备不时之需。

    任何时候都一样,哪里都有穷人和富人。交不起赋税的怎么办呢?

    对于那些刻意偷税漏税的,强制征收并没错。

    但是确实交不起的怎么办呢?

    束清给出了答案。

    宅心仁厚的束清除了捐出工资,甚至卖房子卖了自己的衣服,替实在交不起税的老百姓交了。

    您各位想想,能做到这么一心为民的能有几个?那些口头上说裸捐的,跟这位束清比一比,不知道会不会觉得羞愧!

    束姓人口约几十万,出名的并不多,有特殊事迹的更是凤毛麟角,也只能写这么多了。

    ******

    龙姓

    龙姓最值得骄傲自豪啊,因为对于咱们中国人来说,都是龙的传人!

    龙姓大概有这么几个出处。

    按照时间顺序,首先是舜帝时候,有御龙氏,也有叫豢龙氏的,总之这个工作的内容主要就是负责养龙的。

    其实咱们一直到现在,龙到底是什么,谁也没见过。但是古人为什么会把一个从来没存在过的动物,一直当做图腾呢?值得探讨。

    龙的样子也比较奇怪,算是集各种动物于一身吧。既然创造出来这么一个虚无缥缈的物种,无非是一种寄托或者叫美好的愿望。

    最早的龙距今已经有五千年之久,现在陈列在河南濮阳博物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经过漫长的人为刻意演变,龙逐渐变成了骆头,蛇脖,鹿角,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能之首,万能之神。跟河南濮阳博物馆那条龙相比,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龙姓除了上述源头,还有出自地名的,如龙伯国,山东还有个龙乡等。这些不再多说。

    龙姓人口还不少,接近了三百万,也是大姓之一。

    最早见于典籍的是春秋时候的龙子,这位老先生被孟子倍加推崇。孟子一书中多次出现龙子曰,但是关于龙子的事迹,却一点痕迹都没有。

    另一位龙且也不怎么样,潍水之战被韩信干翻,以后也就没了以后。在今天的江苏还有个龙且镇,据说就是龙且的最终归宿。

    有句名言,叫画虎不成反类犬,其出处就是指东汉零陵太守龙伯高。

    说的是伏波将军马援当时在越南执行任务,听说两个大侄子不学无术还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