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趣谈百家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9章 甄姓 曲姓
    如果不是前几年那个《甄嬛传》和着名影星甄子丹,可能有些朋友都不一定知道这个姓。

    古老一些的姓氏,最初的起源都是来自传说。

    甄姓也不例外,是舜帝的后裔。

    舜帝不但把庄稼种的好,人家打渔也是收获满满。另外舜帝的制陶技术也是世界一流,所以舜在成为国君之前,走到哪人们就跟到哪。

    在今天的山东鄄城,就留有当时跟着舜帝制作陶器的。因为古文鄄和甄长的很像,属于通假字,所以鄄城也是甄姓起源地之一。

    甄姓一般尊皋陶的儿子仲甄为始祖。

    仅有三十多万人口的甄姓,也有兄弟民族改姓加入的。

    甄姓望族,往上倒大多出自今天的河北省无极县。

    关于无极县,我本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曾经去过两三次。记得有个北苏乡,挨着的正定县属于旅游地,有什么大佛寺和西游记宫,据说西游记就在这里取过景。可惜那时候没有电话手机,跟当地一个朋友也联系不上了。

    魏明帝曹睿的母亲,就是无极甄氏,叫甄洛。先嫁给了袁绍的儿子袁熙,后来便宜了曹丕,生子曹睿。

    ******

    相传,炎帝的户口本登记的地址是曲阜,叫大庭氏,就是今天的山东曲阜。所以炎帝的后裔称大庭氏,也叫曲阜氏。后人逐渐演变,分为曲氏和阜氏。

    还有夏朝最后一任国王夏桀,手下有个大臣叫曲逆。曲逆姓姒,后人以先祖名字为姓。

    晋文侯的弟弟姬成师,在大侄子晋昭侯上台后,被封食邑在曲沃,其后人就被称作曲沃氏。也是后来简化为单姓,这支曲氏最被曲姓后人认可。

    晋国的历史应该分成两块,就是以曲沃武公为分界线。

    晋国的大臣潘父杀了晋昭侯,已经是曲沃桓叔的姬成师被潘父请回来做了国君。

    问题是晋国人民不愿意,齐心协力把曲沃桓叔拉下马,只得灰溜溜的回到曲沃。

    到了姬成师的孙子姬称,就是曲沃武公。这时候曲沃也富裕,老百姓支持率又很高,曲沃武公就带着大部队打进晋国。

    公元前709年,曲沃武公和晋哀侯决战,以晋哀侯的失败告终。

    被俘虏的晋哀侯,随后被韩万杀死。晋国人立晋哀侯的小儿子为国君,是为晋小子侯,曲沃武公姬称牢牢把握晋国大权。

    就这么过了几年,看着晋小子侯慢慢长大,曲沃武公有点不放心,便杀了晋小子侯。

    周桓王看不下去,亲自出动联军攻打曲沃武公。曲沃武公抵挡不住,只能先跑回曲沃养精蓄锐。

    晋国国君的位置,由晋哀侯的弟弟缗坐上。

    心中不服的曲沃武公再一次攻打翼城,这次杀了晋侯缗,完全兼并了晋国。

    连着杀了三个国君,周王室作为当时的联合国最高领导机构,自然要有所表示。

    不过这时候周桓王已经死翘翘了,在位的是周厘王。

    曲沃武公又是老陈醋又是杏花村的贿赂周厘王,结果稀里糊涂的周厘王一高兴,竟然直接把曲沃武公封了侯爵,算是颁发给了委任状。曲沃武公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由旁支取代正宗,曲沃武公也成功升级成了晋武公。

    晋武公还是不错的,大力推进各项工作,并灭了荀国,使晋国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弱国,一举成为大国。

    晋武公死后,换成晋献公,这就是晋文公重耳的爹了。

    东北和山东的曲姓中,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

    说的是一个姓鞠的官员,因为得罪了大领导,被满门抄斩。

    有个瞅冷子逃出来的后人,因为没带身份证,在山东被当兵的拦住盘问。首先得问姓啥?

    这位也是太过老实巴交,你随便说个姓不就过去了吗!反正那时候也没有身份证户口本。结果这哥们老实回答姓鞠。

    搞笑的是,因为口音不同,当兵的听成了曲。于是大手一挥,通行!

    捡条命的这位,一身冷汗下去,总算琢磨过来了。于是也不敢姓鞠了,那就改姓曲吧。

    这支曲姓,活着姓曲,死了姓鞠。

    古代还有一个麴姓,在汉代开始兴起,一度成为望族。但是到了宋,却再也没看到过这个麴姓。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汉代汉哀帝时候,东平王叫刘云。

    在他管辖区内发生了一件怪事,就是有一块大石头,起码几百吨那么重吧,竟然一夜之间自己往旁边走了一丈多,还立了起来。

    这事放在现在觉得是天下奇闻,而当时则被认为是不祥之兆。

    还别说没有机械化的古代,即便是现在想把这么大一块石头给挪挪窝,恐怕一夜之间也不可能。因为你准备吊车起重机啥的需要时间,把地基收拾一下也不是一句话的事。

    所以东平王刘云有点心慌,找了个算命仙来指点迷津。

    算命仙装模作样的一阵嘀咕,告诉刘云说这是什么什么仙,得在王府里弄个祭坛,日日三杯酒,早晚一柱香的伺候着,才能保佑平安无事。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