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震惊!一道金幕通古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0章 木材老板方腊
    宋江的故事说完了, 我们把目光放到方腊身上。

    事实上,宋江的起义规模是根本不能和方腊相提并论的。对于宋江,朝廷的那帮家伙只是觉得头疼——就像一只狡猾的小狐狸一样,时不时跑过来咬你一口,但充其量也就是破点皮流点血而已。

    但方腊就像一只凶狠的恶狼,在和他搏斗时一定要万分小心,万一不留神,就有可能遭受沉重的打击。

    方腊本来是以贩卖木材为生的,但他发现自己的树经常莫名其妙的丢。

    方腊很生气,打算仔细调查,查完了,也就没脾气了。

    为什么?因为这是官家砍的呀!

    怎么,你不服气?我们要木材是为了给皇帝陛下修宫殿!用你的木头是你的福气,就自个在被窝里偷着乐吧!

    方腊忍气吞声了很久,谁知道地方上的这群王八蛋竟然不带停的,再这么下去,方腊先生怕是得把自己的裤衩都要赔进去。

    正巧这年恰逢大旱,粮食几乎颗粒无收,百姓们正发愁怎么吃饱饭,朝廷的催粮书随后就到了。

    怎么还不交粮?

    百姓们纷纷群情激奋起来,这群狗官,还他妈的让不让人活?方腊在地方上素有不小的影响力,索性振臂一呼:

    “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

    以方腊为首的起义军声势浩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青溪和睦州等城池,可谓是兵贵神速。

    在方腊起义不足十天的时间里,前来投奔的人数达到十多万,起义军不断扩大占领的城池范围。

    后来,方腊又继续向北攻陷新城、桐庐富阳等地,在起义军还没到达杭州时,窝囊的杭州守将已经被吓破胆,弃城逃跑,于是杭州也被方腊占领。

    方腊对外自称为“圣公”,建立永乐政权,在方腊起义军的鼎盛时期,手下军队有几十万,占领面积达到五十二个县所在区域,因此方腊的起义规模比宋江的那点儿人要大得多。

    此时的赵佶还丝毫不慌,非常的沉着冷静——因为他根本不知道。

    方腊起义的消息传到京城后,当时的宰相大人吓破了胆,生怕皇帝陛下找他麻烦,于是灵光一闪,竟然把这事给扣下了。

    “真是胡闹。”嬴政摇摇头,“出了这么重大的事情,身为宰相竟然考虑的不是家国安危,而是考虑如何逃避责任。”

    扶苏附和道:“是啊,出了这样的一些官员,这宋朝真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

    嬴政抬了抬眼皮,饶有兴趣地问扶苏:“你觉得这宋朝会亡于频繁的农民起义吗?”

    扶苏点头称是。

    “呵呵。”嬴政笑了笑,“继续看吧。”

    ……

    终于,直到发运使陈享伯上书申请调集中央军来平定叛乱,稀里糊涂的赵佶才发现方腊起义的真实情况。

    在方腊改元建立政权组织之后,赵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时已经有二百多万百姓归于方腊的统治之下,因此,他害怕了。

    赵佶倒也不算是个傻子,他迅速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把正在北方和辽军打的焦头烂额的童贯撤回来,让他披挂上阵。

    童贯虽然名声不太好,但是水平还是在线的,有美称——“北宋一朝最会打仗的太监”。

    第二件事,又下旨宣布裁撤江南应奉局,罢免了朱勔这些贪官,并向江南地区百姓下罪己诏。

    赵佶的手段还是很明显,就是一面用武力平定方腊起义,一面向江南地区百姓赔礼道歉安抚人心。

    给你一棒子,再给你点好处。在那个时代,华夏的百姓们比较质朴,没有什么太大的追求。

    而方腊这头由于义军发展过于迅速,导致他轻视了宋朝的军队。

    方腊起兵之初之所以迅速攻城略地,就是占了北宋江南地区军备松弛的便宜,因为北宋最精锐的部队当时都在西北和东北,并没有在南方,所以方腊始终没有遇到过北宋真正的精锐部队,这也让他得出了非常错误的判断:

    宋朝的军队,不过如此。

    自大的方腊很快就会认识到真正的大宋军队是什么样的了——他打的那些军队都是江南地区好日子过惯了的那些士兵,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士兵的战斗力极差,几率松散,当然比较好打。

    但北边的边军可不一样啊!这帮人长期和辽金西夏这帮人打交道,要是像江南那样懒散,坟头草早都两米高了。

    而赵佶为了尽快平定方腊起义,特意抽调了十五万的边军回防。

    从赵佶下了这道命令开始,方腊的结局已然注定。

    没办法,绝对的实力面前,说什么别的有的没的都白搭。

    赵佶抽调的十五万边军他不单单交给童贯一人统领,而是兵分两路,一路由童贯统领,一路由另一个善于统军的宦官谭稹统领。

    当然,别看童贯和谭稹是统帅,但是实际上规划战略的还是边军的都统制王禀和刘延庆。

    王禀和刘延庆都是常年驻守边境,对阵过西夏和大辽身经百战的名将。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