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美食:我靠点赞系统发家致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0章 端午食
    第二天一早,厨房端上了春日艾草饭。

    糯米精米各掺半,加上一点艾草汁,煮出淡淡的绿色,配菜用的是三鲜面的料,春笋、河虾、蛏子,腌好的肉丝,剥好的嫩蚕豆,焯水翻炒好了,白绿中带着肉丝的粉红和虾的橙红,整体清淡,但味道非常香。

    一家人拿着筷子,津津有味往嘴里划拉。

    “今天我还教厨房做了紫菜煎饼,你们怎么都不吃呀?”

    尤袖夹起自己的中式披萨——虾滑香菜紫菜煎饼,折一下再塞进嘴,被烤成酥脆海苔的紫菜底包裹着鲜嫩多汁的虾滑,还带着被煎去所有水分的香菜香气,棒!

    尤景恍然大悟,“这是紫菜呀。”

    一说他就想起来了,这个黑绿的颜色和看上去酥酥掉渣的外观,确实和之前用紫菜做的海苔一模一样。

    尤袖大嚼:“你们以为是什么?”

    以为是调了面糊炸黑了的面饼……话说这府里厨子从上到下都受妹妹影响,搞起了创新,他们有时候每天吃着饭都不知道自己在吃啥了。

    嗯,虾滑换成肉馅也不错,还有,是不是得跟汤婆子说一声,以后厨子自己搭配的先试个菜,别直接上桌,搞得家里人看见没见过的菜都不敢动。饭桌上的尤老爷如是想道。

    吃过饭之后,全家人凑在一起包几个粽子。

    当然不是用来吃的,吃的粽子要分发给府里下人,充当节礼,厨房里早就大的小的,黄米的糯米的,红枣的豆沙的,桶里泡粽叶,老大的蒸屉隔水蒸,生熟都一大堆。

    主人家亲手包的这些小粽,会放在合适的器皿里,恭恭敬敬的置于屋中,供奉神仙。

    至于谁享用这些美味,那多了去了,屈原、曹娥、蚕神、农神、张天师……尤夫人如数家珍。

    “那祭完我们还要吃吗?”

    尤袖努力的粽叶往里收,手紧握中间,不让折出来的尖角散开。

    放三天不新鲜啊不新鲜。

    “吃一小个就行了,所以要包的小一点。”尤夫人加重了小字,然后无奈的看向尤景。

    他把粽叶的一端缠在自己指头上,卷出小甜筒,塞一点点糯米,一点点馅,包好扎紧,能吃的地方怕是还没有皮重。

    “干嘛,我不爱吃粽子。”说完,尤景还拿出一个大小像茶杯一样,但脖子有正常碗高的瓷器,把自己的几个“迷你粽”装了进去,拍拍手。

    “完成了,我来帮你们包。”

    看着哥哥如此,尤袖茅塞顿开,反手把一个粽子里装满了肉馅。

    “袖儿。”尤夫人扶额。“你连米都没有了。”

    “可以没有的。”尤袖眨巴着眼睛。

    掏出一张冰皮——糯米粉和粘米粉调和出的,在肉馅上盖了一层防漏。

    突然感觉好像肉馅汤圆,干脆下一个又开始搓圆,而且放一荤一素,咸的肉馅腊肉和甜的五味豆沙,里面还包裹着整颗的豆子,感觉味道会很神奇。

    两兄妹一同折腾,把挑出来要吃的都系上红绳子,打了蝴蝶结。

    “娘,中午把这个给我们吃。”

    尤夫人也只好点点头,专注自己的白米粽。

    这种京城人最常吃的粽子,吃法是等它凉透,剥去粽衣,切片,淋上蜂蜜或者桂花糖。

    称蜂蜜凉粽,又因莹白如玉,文人叫“赐绯含香粽”,风靡街头巷尾。

    ——————

    到了中午,厨房里果然把那些红蝴蝶结热火朝天的蒸上了。

    当然,它们不过是小小配角,起一点主食兼饭后点心的效果,这个时节,主角是江鲜河鲜。

    “噔噔噔——刺啦刺啦——”

    厨房众人切菜,改花刀,烧灶,把酱料抹匀,下热油……各司其职,忙得热火朝天。

    尤袖一个人钻来钻去,看人看菜。

    不知道哪家的倒霉牛,赶上过节又一头栽倒没了,给舍得花钱的人家添个牛肉吃,下人们割回来,此刻正在切片。

    超级好的一块肉,鲜艳的紫红,白色筋膜,好像还跳动着,也确实十分新鲜,许是怕手滑,切的丫鬟还带了一只白手套,指头处沾了血,有种混杂着食欲的美。

    肉食让人莫名凶残起来,尤袖咽咽口水,“做紫苏牛肉!”

    丫鬟闻言看向她,心说这个是预备清水煮的。

    尤袖已经兴冲冲把葱姜紫苏小米辣搜罗出来了,并另拿一把菜刀,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听我的,这么好的牛肉蘸酱吃浪费,必须爆炒!”

    当然小姐说什么是什么咯,于是撤掉了铜锅,送到炒菜区。

    今天要炒的很多,响油鳝丝、鱿鱼豆腐、蒜蓉大虾,还有几盘嫩嫩的小油菜,小白菜,嫩豌豆荚。

    虽是夏初季节,但其实能吃的菜还很少,基本是有庄子供应的人家才能吃上这种鲜菜,大部分百姓在“打野”,各种各样的野菜,也别有一番风味。

    大部分都是水产,据说人们为了避免鱼虾吞吃屈原尸首,不仅要扔粽子喂鱼,还要多多的捕捞些上来才好,因此这几日,街头巷尾能把肉换成鱼虾的吃食生意,基本上都换了。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